京城,圣平王府。
皇后的“关怀”如同绵绵春雨,看似润物无声,实则无孔不入。
几乎每日,都有身着宫装的内侍或神态矜持的女官手持懿旨或赏赐名录,冠冕堂皇地前来探问王妃与世子的病情,带来的皆是御药房珍藏、市面上难寻的珍稀药材,言辞恳切周到,礼仪无可挑剔,将天家对功臣眷属的“体恤”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种远超常规、近乎刻意的“热情”,如同层层裹上蜜糖的蛛网,让主持府务的陈砚书和经验丰富的老周感到脊背发凉,心中的不安如同藤蔓般愈发滋长蔓延。
事出反常必有妖,尤其是在王爷远征、府中空虚的敏感时刻。
这日午后,一名提着竹篮、沿街叫卖的寻常卖花女,在经过王府西侧供仆役采买出入的角门时,脚下似乎被石子绊了一下,“哎呀”一声,手中的花篮脱手掉落,各色时令鲜花散落一地。
值守的护卫见状,上前帮忙拾取,却在拿起那个看似普通的竹制花篮时,指尖触到底部一处微不可察的夹层松动。
出于谨慎,他悄悄掰开夹层,里面赫然躺着一小卷被蜡封得严严实实的纸卷。
纸卷被迅速秘密送至陈砚书手中。剥开蜡封,展开信纸,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字迹潦草歪斜,仿佛书写者在极度仓促与紧张的状态下奋笔疾书:
“凤栖梧桐,非良木不栖。雏凤安危,系于择木。宫中水深,慎之再慎。”
语句简短,寓意却深。“凤”者,皇后也;“雏凤”所指,无疑是尚在襁褓、命格特殊的小世子念安!
这封匿名的密信,是在隐晦地暗示皇后对念安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图谋?
还是在警示王府,皇后这棵“梧桐”并非可以安心托付的“良木”,需万分警惕?
这封信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层层疑窦的涟漪。
然而,未等陈砚书与老周细细揣摩这封密信的深意与来源,另一桩麻烦便接踵而至。
几乎就在同一天,王府正门前来了一行不速之客。
是三位须发皆白、身着儒衫、自称来自江南杏林世家的“老神医”,他们手持盖有太医院某位资深院判私印的荐书,言辞凿凿,声称身怀家传数百年的秘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邪祟入体,听闻小世子染疾,特不远千里前来,愿效绵薄之力,恳请入府为世子诊治。
陈砚书亲自出面,以“世子伤势奇特,需绝对静养,王爷有令,谢绝一切外客探视诊治”为由,态度恭敬却坚决地婉拒。
不料,那几名“名医”却并未如寻常访客般知难而退,反而倚老卖老,言语间开始变得纠缠不休,甚至隐隐带上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强硬意味,高声争论着自家医术如何精妙,质疑王府拒医是否别有隐情。
这番动静,引得府外围观的路人渐渐聚集,窃窃私语之声四起。
老周在门内看得分明,眼中寒光一闪,立刻暗中调集了数队精锐护卫,悄无声息地封锁了王府周边各个路口,加强了门禁,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开始弥漫。
那几名“名医”似乎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眼见王府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纠缠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后,最终只能悻悻然地放下几句“不识好歹”、“延误病情”的场面话,灰溜溜地转身离去。
密信警示,假医上门。
这两件事在短短时间内接连发生,绝非偶然!
这分明是有人在后精心策划,步步紧逼!
皇后的手,似乎正撕开那层温情的面纱,以一种更为隐蔽、却也更加咄咄逼人的方式,越过宫墙,再次伸向了这座失去男主人的王府,目标直指那尚在昏迷中、牵动着无数秘密的幼小孩子!
陈砚书与老周站在庭院中,望着那几名“名医”消失的方向,又回想起那封语焉不详却字字惊心的密信,脸上皆是挥之不去的凝重与深深的忧虑。
王爷远在北境浴血奋战,王妃重伤昏迷不醒,世子命悬一线,强敌环伺,暗流汹涌……
他们二人,能否在这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境地里,替王爷守住这最后的家宅安宁,护住那小世子的周全?
沉重的压力,如同乌云般笼罩在王府上空。
喜欢穿成废后?医妃她拽开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成废后?医妃她拽开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