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国的密斯先生,最近感到十分烦躁。
作为负责对华技术情报分析的资深主管,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
华国在几个关键科技领域的“静默”,让他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这不符合常理。
按照他掌控的模型,在遭遇高端计算设备封锁后,华国的前沿科研理应陷入“算力饥渴”,进展迟缓,甚至会出现人才流失和项目下马。
初期,情况似乎确实如此。
华国推出了所谓的“星河一号”,性能在他们看来勉强够用,但远不足以支撑最顶级的科研任务。
他们也确实监测到了一些华国科研机构试图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算力的零星尝试,这些都在他的预料和掌控之内。
然而,近几个月来,情况变了。
公开的、有价值的技术信息流仿佛骤然枯竭。
不是没有信息,而是那些公开的信息变得……“平庸”了,就像经过精心筛选,只留下了一些无关痛痒的、甚至是误导性的内容。
更让他不安的是,那些他重点关注的、华国最高保密级别的科研单位,其外部网络活动模式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数据吞吐量依然巨大,但通信的模式和加密方式,似乎变得更加……“高效”和“陌生”?一种他无法完全解析的、带着某种独特“节奏感”的加密数据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有没有可能,华国人……自己搞出了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在一次内部情报汇总会上,史密斯提出了这个让他自己都有些不寒而栗的假设。
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
“史密斯,你的意思是,他们突破了我们的封锁?独立开发出了媲美甚至超越我们现有水平的高性能计算机?”一位同僚带着质疑的语气反问,
“这需要完整的生态、顶尖的工艺、先进的架构……这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实现,尤其是在我们严密监控下。”
“但如何解释他们目前在聚变、航天这些领域表现出的‘反常’效率?”史密斯坚持道,“我感觉……他们像是在一条我们看不见的跑道上加速。”
“或许只是他们调整了研发策略,集中资源于少数关键点?或者,他们找到了某种利用现有算力的‘取巧’方法?”另一人推测。
“取巧?”史密斯摇了摇头,指着屏幕上那些经过复杂分析后依然如同天书般的加密数据流片段,
“看看这个!这种数据封装模式和加密强度,绝不可能是‘星河一号’时代的产品能高效处理的!这背后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新东西’!”
争论没有结果。
缺乏直接证据,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华国方面加强了信息保密工作,以及可能在某些特定算法上取得了突破,而非拥有了全新的基础计算平台。
毕竟,承认华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如此核心的领域实现了不被他们察觉的跨越,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也意味着他们过去多年的封锁策略近乎失败。
但史密斯心中的疑虑并未消除。
他下令加强对华国各超算中心、重点研究所的电子信号监听和网络渗透力度,同时开始重新审视过去一段时间所有关于华国半导体、软件及数学领域的情报碎片。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们可能漏掉了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很可能与那个屡次让他感到挫败的“星火”研究所,以及那个神秘的女人——秦念,脱不开干系。
就在他们为无形的对手而焦头烂额之时,“星火”研究所内部,还在继续高效运转。
“星河二号”的成功,将研究所和秦念本人推到了一个更高的风口浪尖。
来自内部的认可和外部的争抢,是动力,也是压力。
更高级别的关注,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倾斜,也意味着更严格的要求和更迫切的期待。
“泰山”首长再次亲临视察,在亲眼见证了“星河二号”稳定运行和各应用单位反馈的惊人成果后,他紧紧握住秦念和郑文渊的手:
“你们立了大功!为国家筑起了一道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战略屏障!”
他的目光深邃,扫过研究所的核心骨干:“敌人不会坐视我们崛起。
‘星河二号’是我们的王牌,但不能是唯一的一张。我们必须思考下一步,未来五到十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算力’?需要什么样的‘智能’?”
高层已经将“星火”视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未来的规划蓝图,需要“星火”提供关键的技术路径建议。
与此同时,郑文渊也带来了一个从特殊渠道获取的、未经证实但值得警惕的消息:
境外某个与“环球动力”关系密切的顶级学术机构,正在秘密招募一支跨学科团队,启动一个名为“认知地平线”的基础研究计划,研究方向直指……下一代人工智能和类脑计算。
山雨欲来风满楼。
“星河二号”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起点。
前方的赛道,已经若隐若现地出现了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的身影。
秦念站在“星河二号”机房外,听着里面低沉而稳定的运行声,目光平静而坚定。
她知道,短暂的“闷声发财”窗口期不会太长。
必须在对手真正反应过来之前,准备好下一张,能再次拉开代差的王牌。
她的意识,再次连接上了那片深邃的意识空间。下一个需要点亮的技术图标,已经开始微微闪烁。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