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学定策:均税革弊安民生
开武三年春三月,燕京政事堂的议事厅内,一场关于 “均税法” 的辩论已持续三日。政学署提交的《天下均税策》摊在案上,朱笔批注的 “士农工商同税,僧道皇族无免” 十二个字,像一颗惊雷,炸得在场士族出身的官员满脸错愕。
“士绅之家世代奉儒,为天下教化表率,若与庶民同税,恐失士族体面!” 博州崔氏出身的户部侍郎崔彦进拍案而起,他家占田万亩,若按均税法缴纳三成粮税,每年要少收数千石,“更遑论僧道,寺庙道观多是善男信女捐赠,岂能与凡俗同课?”
政学学员代表苏廉却早有准备,将一叠《天下资产清册》甩在案上 —— 册中详细记录了各州士族、寺庙的田产、商铺:博州崔氏占田一万二千亩,东京大相国寺有商铺五十间、田三千亩,甚至连宫中符太后的陪嫁田,也在册中明列 “千亩”。“崔侍郎说‘失体面’,可百姓一亩田缴三成税,士族万亩田却免税,这才是失天下公允!” 苏廉声音铿锵,“均税法非‘劫富济贫’,是按生产资料比例征税:地主按田亩收三成,商人按商铺利润收两成,工匠按作坊产值收一成五,僧道按寺庙资产收一成 —— 既保民生,又足国库,何错之有?”
辩论陷入僵局时,内侍突然通报:“太后驾到!” 符太后身着素色宫装,手中捧着一份《皇族税册》,径直走到案前:“哀家的千亩陪嫁田,按均税法缴三成粮税;皇族每月俸禄超百两者,加征一成‘皇族税’—— 哀家虽为太后,亦是燕朝子民,岂能例外?”
这话如平地惊雷,崔彦进等士族官员瞬间哑口无言。符太后当年南渡垂帘听政,素来以 “贤德” 闻名,如今带头缴税,他们再反对,便是 “连太后都不如”。窦仪见状立刻附和:“太后深明大义,均税法当即刻推行!” 次日,均税法诏告天下,各州府按清册征税,连五台山、普陀山的寺庙,也乖乖缴纳了资产税。
半年后,燕朝国库充盈 —— 仅士族补缴的历年欠税,便抵得上江南三年赋税;僧道税虽数额不大,却打破了 “特权免税” 的千年惯例,让百姓拍手称快。汴梁方向传来消息,中原士族听闻均税法,纷纷派人赴燕京打探,甚至有不少人偷偷将田产过户到平民名下,怕赵光义败后被清算。
二、军学练锐:二十万军列火器
同年夏六月,燕云草原上的校场,二十万神机军列成方阵,玄色战旗按 “天干地支 + 天地人” 番号排开 —— 从甲字军到亥字军十二支,再加天策、地戍、人卫三支亲军,共十五支主力军,另有五支辅军从地方武卫中选拔精锐补充,总兵力恰好二十万。
军学祭酒杨业骑马巡阵,手中马鞭指向阵中:“甲字军列‘三层射阵’,连发突火弩交替射击!” 甲字军士兵立刻行动,前排跪射、中排立射、后排装弹,铁丸如暴雨般射向百米外的靶场,三百步内的木靶全被击穿,箭簇与铁丸叠在靶心,密密麻麻如刺猬。
“乙字军演示‘轰天雷集群投射’!” 随着令旗挥动,乙字军的五十架投射机同时发力,百具铁罐轰天雷在空中划出弧线,落在模拟的契丹营垒中 ——“轰隆” 声连成一片,烟尘散去后,营垒的木栅栏全被炸毁,碎石与铁砂在地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坑洞。
柴熙诲立于高台,看着下方演练:每支神机军标配连发突火弩三千支、铁罐轰天雷五千具,亲军更配备了新研发的 “车载轰天雷”—— 用双轮马车搭载投射机,可日行百里,适合野战机动。“去年扩军时,有人说‘二十万军耗饷太多’,如今看来,值!” 他对身旁的军学副祭酒潘美笑道,“有这火器之师,别说契丹不敢南犯,便是赵光义的三十万兵,也未必是对手。”
演练尾声,二十万神机军列成 “燕” 字大阵,突火弩齐射天空,铁丸在阳光下连成一片黑幕;轰天雷投射到阵前,烟尘组成 “天下一统” 四字。燕云百姓扶老携幼前来观看,欢呼声震得草原上的牛羊四散奔逃 —— 这支部队,早已不是当年幽州之战的 “五万锐卒”,而是足以安定天下的 “钢铁之师”。
三、契丹蛰伏:残部远遁避锋芒
开武三年秋,漠北斡难河畔,契丹残部的营帐稀稀拉拉。耶律达鲁望着南方燕云的方向,手中的狼牙棒重重砸在地上 —— 三年前从易水突围时,他还有两千残兵,如今虽收拢了些散部,却也只有五千人,且多是老弱,连像样的甲胄都凑不齐。
“可汗,燕朝乙字军在幽州增兵三万,还在边境修了‘火器堡垒’,咱们的探子靠近五十里就会被发现。” 副将低声禀报,手中捧着从燕朝商人那里买来的 “连发突火弩”—— 这玩意儿他们仿造了半年,却连铁管都打不直,更别说量产。
耶律达鲁沉默良久,突然下令:“再往北迁三百里,靠近北海(贝加尔湖),以后不许任何人靠近燕云边境!” 他知道,幽州之战后,契丹精锐尽失,军器落后,燕朝又有二十万火器大军,此时南下,无异于以卵击石。“等燕朝与赵光义打起来,咱们再看机会 —— 若赵光义赢了,或许还能讨些好处;若燕朝赢了,咱们便在漠北安心放牧,再也不惹这尊煞神。”
契丹残部的迁徙,让燕朝北方边境彻底安定。乙字军将领潘惟正上书柴熙诲,请求 “出兵漠北,彻底剿灭契丹”,却被柴熙诲驳回:“眼下首要之敌是赵光义,契丹已不足为惧。待平定中原,再回头收拾漠北不迟。” 此时的燕朝,所有精力都已转向南方 —— 黄河对岸的汴梁,赵光义的 “宋” 政权,成了唯一阻碍天下一统的绊脚石。
四、汴梁对峙:赵氏残宋守黄河
同年冬十月,黄河东岸的汴梁城,赵光义身着赭黄龙袍,站在城楼上望着西岸的燕朝军营。三年来,他收拢了后周、契丹残兵,又联合中原崔、卢、李、郑四大士族,凑出了三十万 “宋军”—— 可其中二十万是流民、老弱,真正能战的,只有十万,且多是骑兵,连像样的火器都没有。
“陛下,燕朝神机军在西岸演习,车载轰天雷能投到咱们这边的堤坝上,咱们的弩箭根本射不到他们。” 殿前都指挥使党进忧心忡忡,他曾随赵光义与燕朝交手,深知火器的厉害,“四大士族虽答应出兵,却要陛下承诺‘若胜,免士族十年赋税’,如今燕朝推行均税法,他们怕得很。”
赵光义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 —— 他知道,士族支持他,不过是怕燕朝的均税法革了他们的特权;三十万大军看似庞大,实则是 “纸老虎”。可他不能退 —— 一旦投降,柴熙诲绝不会放过他这个 “前朝余孽”,汴梁的皇族、士族,也会跟着遭殃。
“传朕旨意,加固黄河堤坝,在东岸修‘箭楼’,每里设一座,派骑兵巡逻;再让士族捐粮捐钱,若敢拖延,以‘通敌’论处!” 赵光义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望着西岸燕朝军营中飘扬的 “燕” 字大旗,心中满是不甘 —— 当年他若能早一步拿下金陵,或许如今的天下,就是他的 “宋”。
西岸的燕朝军营里,柴熙诲正与将领们商议进军计划。案上的黄河舆图,已标注好各军进攻路线:丙字军从淮南渡黄河,袭扰宋军后方;丁、戊字军从河南正面强攻;天策亲军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赵光义的三十万兵,不过是虚张声势。” 柴熙诲手指划过汴梁,“明年开春,冰消雪化,便是咱们渡河灭宋,一统天下之时!”
夜色渐深,黄河两岸的军营灯火对峙 —— 东岸的宋军灯火稀疏,士兵们缩在帐篷里,低声议论着燕朝的火器;西岸的燕朝军营灯火通明,神机军士兵正擦拭突火弩、检查轰天雷,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决战。天下一统的最后一战,已在黄河两岸,悄然拉开序幕。
《大周皇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大周皇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周皇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