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舰追踪的倒计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前哨站Z-7内弥漫着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放弃这个好不容易建立的据点,意味着再次失去稳定的庇护所,回到颠沛流离的状态。但坐以待毙更是死路一条。
“不能硬拼,我们的力量不足以对抗一支追踪舰队。”林越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但直接放弃太可惜,而且我们可能需要一个诱饵,或者……争取时间。”
一个大胆的计划迅速形成。伊芙琳利用刚刚破解的敌方通讯密码片段,结合前哨站的发射器,精心伪造了一段断断续续的、充满干扰的求救信号,内容是“遭遇未知海底巨兽袭击,前哨站严重受损,能量泄漏,幸存者携带核心数据仓皇撤离……”,并将信号源伪装成正在向远离真实撤离路线的另一个方向移动。同时,她设置了前哨站能源系统的延迟过载程序,将在预计敌舰抵达后一段时间,制造一场不大不小的能量爆炸,进一步坐实“遇袭损毁”的假象。
这是一场赌博,赌的是敌方对这片星域的监控并非天衣无缝,赌的是它们会对一个“已毁灭”的低价值目标降低警惕。
完成这一切后,他们携带上方舟核心、所有关键数据、武器、制造材料和仅存的补给,乘坐潜水舱,在“追光”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驶入深海黑暗之中,朝着与伪造信号相反的方向,也是伊芙琳测算出的、敌方监控网络的一个潜在盲区驶去。
经过十几个小时高度紧张、借助海底山脉和热液喷口群隐蔽行踪的航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临时的避难所——一个位于巨大海岭侧壁、入口被茂密发光海藻林掩盖的天然海底洞穴。洞穴内部空间不小,有数个相连的腔室,最重要的是,探测显示这里的地质结构稳定,没有强烈的能量辐射或危险生物迹象。
“暂时安全了。”汉克检查完洞穴入口的隐蔽性后,长长舒了口气。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但紧绷的神经丝毫不敢放松。追踪的威胁并未解除,只是暂时甩开。
安置下来后,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他们携带的食物补给有限,最多只能维持一周。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不可能频繁外出狩猎或搜寻食物。一旦补给耗尽,他们将不战自溃。
“必须想办法实现食物自给,至少是部分自给。”林越看着堆放在角落的、日益减少的食物胶囊,沉声说道。长期依赖野战口粮不是办法,他们的身体需要更天然、可持续的营养来源。
伊芙琳将目光投向了洞穴外那片繁茂的、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海藻林。“也许……答案就在眼前。”她启动便携式分析仪,对海藻样本进行了扫描,“这些发光海藻……它们的生物结构很奇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一种温和的生物能量。理论上,经过处理,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它们生长速度极快。”
一个“海底种田”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说干就干。他们选择了一个内部有稳定淡水渗出的腔室(通过简易的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所得),作为种植区。汉克和石爪利用工具和材料,将腔室平整,用石头和金属残片垒砌出几个简易的种植槽。林越则负责最关键的环节——光照和能量。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方舟核心,释放出极其微弱、稳定的柔和光波,模拟适合海藻生长的特定光谱。同时,他将一小块蓝晶碎片埋入种植槽底部,利用其缓慢释放的温和能量,滋养海藻。伊芙琳则负责筛选藻种,她发现其中一种叶片厚实、荧光偏乳白色的藻类营养价值最高,且口感似乎更好。
种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几天,移栽的海藻出现了不适应,叶片发黄、脱落。伊芙琳不断调整光照强度和营养液(用溶解的矿物和有机碎屑调配)的配比。乔则细心地记录每一株海藻的生长情况。
几天后,转机出现。适应了新环境的海藻开始焕发生机,新的嫩芽不断冒出,荧光也变得越发柔和明亮。尤其是靠近蓝晶碎片和方舟核心光照区域的藻类,长势格外喜人,叶片肥厚,荧光流转,仿佛蕴含着充沛的能量。
【哇!海底农场!】
【自己种菜,这才是长久之计!】
【这藻类看起来好像会发光的水果!】
【希望快点长成,就不用天天吃压缩饼干了!】
首次收获的日子终于到来。乔小心地采摘下最鲜嫩的藻叶,经过简单的清洗和用便携加热器(方舟核心供能)的轻微焯水处理,去除了可能的海腥味和杂质。当第一口清甜、略带嚼劲、咽下后腹中升起一股温和暖流的藻片进入口中时,所有人都露出了满足的神情。这不仅解决了食物问题,更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和希望。
小小的海底种植园,虽然产量有限,却标志着他们从被动求生,向主动营造可持续生存环境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个隐蔽的洞穴,也因此有了一丝“家”的雏形。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一天,石爪在洞穴深处探索一条缝隙时,有了意外的发现——缝隙尽头,隐约传来规律的能量波动,并且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极其微弱的、与方舟核心同源但更古老苍凉的气息……
新的线索,或许就隐藏在这洞穴的更深处。
喜欢荒野直播:我的秘境通现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荒野直播:我的秘境通现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