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咱们聊个三国时期的“悲情战神”。说他悲情,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恰恰相反,他是那种能把KpI刷爆表的超级打工人。
这位爷,就是袁绍麾下的头号猛将——颜良。
要是把三国比作一个大型网游,那颜良绝对是那种装备顶级、操作风骚、却总在关键时刻掉线的神级玩家。更惨的是,他摊上了个猪队友老板,硬生生把王者号玩成了青铜局。
一、颜良的“战神”人设
先来看看颜良的江湖地位。在袁绍集团,他就是妥妥的“销售冠军”,专门负责开疆拓土那种。
《三国志》里记载:“绍大将颜良,勇冠三军。”这八个字的分量,相当于今天的“年度销冠”、“技术大拿”、“项目扛把子”集于一身。
更厉害的是,在袁绍与公孙瓒的河北争霸赛中,颜良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那感觉,就像是阿里早期的地推团队,硬是从千团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
但颜良在袁绍公司的处境相当微妙。他就像今天那些业绩爆表却始终进不了董事会的区域总裁:明明给公司创造了八成利润,老板却总把最好的资源留给自己的发小。
袁绍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关系户爱好者”。他更信任逢纪、郭图这些谋士,打仗时把最精锐的部队交给颜良,打完了庆功宴上却让亲戚坐主桌。这种操作,堪比现在的某些家族企业——需要你冲业绩时你是“颜总”,分股份时你就是“小颜”。
二、颜良的“高光时刻”
要说颜良的职场巅峰,那必须是“白马坡单挑”这场大戏。
建安五年,袁绍集团准备上市(称霸中原),首要目标就是收购(攻占)曹操的地盘。颜良作为先锋部队cEo,带着精兵强将直扑白马。
这场面,简直就是商业大战的真人版:颜良带着最强团队,要在曹操的地盘上撕开一个口子。
起初,颜良的表现堪称完美。《三国志》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关羽为先锋击之。”
看清楚没有?曹操派来对付颜良的是谁?是五子良将之首张辽,加上武圣关羽!这阵容,相当于今天世界百强公司同时派出两个副总裁来对付你一个业务总监。
更夸张的是,颜良在这之前已经“连斩宋宪、魏续”,这两个可是吕布旧部中的猛将。换算成现代商战,就是颜良已经连续干翻了两个竞争对手的王牌团队。
三、颜良的“猝死式结局”
然而,就在颜良准备大展拳脚时,意外发生了。
《三国志》里关羽斩颜良的记载,简直可以入选《职场猝死案例大全》:“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这段要是拍成职场剧,绝对是年度最扎心镜头:
颜良正在前线指挥,突然看见一个红脸长须的陌生面孔冲过来。他可能还在想:“这是新来的同事?怎么没见过工牌?”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已经完成了一套“面试-入职-裁员”的连招。颜良甚至连自我介绍都没来得及说。
这场景,像极了今天的某个销售总监:正在给团队开晨会,突然被hR带着保安请出办公室——公司被收购了,你被优化了。
最冤的是,颜良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其实是死在了老板的愚蠢决策上。
原来,刘备当时在袁绍公司当“临时顾问”,袁绍居然让刘备写信给关羽“挖角”。这不就相当于让竞争对手的核心员工,来给自己的王牌总监做背景调查吗?
四、颜良的“现代职场启示录”
颜良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打工人避坑指南》:
第一,跟对老板比能力更重要。
颜良要是跟着曹操,说不定能成第二个夏侯惇。但他偏偏摊上了袁绍这种“谋而无断”的老板。
第二,警惕空降兵。
关羽这就是典型的总部空降兵,拿着尚方宝剑来整顿区域业务。老员工颜良还没搞清状况,就被“优化”了。
第三,平台能力不等于个人能力。
颜良在袁绍公司是销冠,但到了真正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不小心就被跨界打击了。
第四,永远要有plan b。
颜良要是多留个心眼,在老板让刘备写信时就该更新简历了。
第五,别太相信老板的承诺。
袁绍嘴上说“你就是我最器重的大将”,转头就让竞争对手把你给办了。
五、假如颜良穿越到现代
让我们开个脑洞:如果颜良活在今天,会发生什么?
场景一:年终述职
颜良:“老板,今年我拿下三个省的市场,业绩增长300%。”
袁绍:“很好,但是你这个ppt做得不太好看啊。”
颜良:“......”
场景二:团队管理
颜良:“我们需要增加市场预算。”
郭图:“我觉得应该砍掉市场费用,多招几个关系户。”
袁绍:“郭图说得对。”
颜良:“......”
场景三:公司并购
曹操:“颜良,来我们公司,给你双倍薪水。”
颜良:“我要对得起老板的知遇之恩。”
(第二天,公司被收购,颜良被优化)
场景四:职场安全
颜良正在工位写周报,突然被人事叫到会议室。
关羽(新任hR):“这是裁员通知,请立即交接。”
颜良:“我可是销冠!”
关羽:“这是马董的意思。”
六、颜良的“另类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只用成败论英雄,那就太小看颜良了。
在这个跳槽如喝水的时代,颜良这种“从一而终”反而显得很珍贵。他让我们看到,职场除了升职加薪,还有忠诚和担当。
想想看,如果颜良活在今天,他可能会是那个:
· 在互联网寒冬拒绝高薪挖角的技术总监
·在公司危机时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的创始人
·在行业乱象中坚持不做假账的财务总监
·在资本诱惑下不改变初心的产品经理
这种人,可能在短期内会吃亏,但他们是一个行业的定海神针。
七、致我们身边的颜良们
其实,在每个公司里,都有颜良这样的“悲情英雄”:
他们可能是那个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销售总监,可能是那个天天加班的技术专家,可能是那个替老板背了无数黑锅的运营主管。
这些人往往不善言辞,不懂政治,不会甩锅,但他们是一个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下次当你被老板画大饼时,想想颜良:至少你的老板不会让你去送死。
下次当你想要跳槽时,想想颜良:该走就走,别等到被优化。
下次当你想要投机取巧时,想想颜良:实力才是硬道理,哪怕最后功亏一篑。
颜良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选对平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对的平台做对的事。
这大概就是:成在实力,败在时机,但实力永远值得尊重。
(完)
喜欢笑谈历史名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笑谈历史名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