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专项研究组在曙光哨站成立了。联邦最顶尖的头脑们聚集在零的遗产数据库加持下的虚拟实验室中,试图从那微弱而混沌的异宇宙“噪音”中寻找规律。
起初,进展极其缓慢。信号过于微弱,且与本方宇宙的规则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常规的解码手段几乎全部失效。研究组不得不从零开始,尝试建立一套基于多元宇宙假设的新信息理论模型。
数个月枯燥的分析与建模后,转机出现了。
一位来自“虚空之民”的科学家,利用其种族对高维空间的独特感知,提出一个假设:或许不该将这“噪音”视为线性的信息流,而应将其看作一种 高维结构在低维空间的投影。
基于这个思路,研究组调整了算法,将接收到的信号数据流进行高维重构。当结果呈现在主屏幕上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那看似杂乱的波动,在某个特定的高维视角下,竟然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不断自我迭代和演化的 分形几何结构!这结构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地“呼吸”和“生长”,其韵律悠长而深邃,仿佛承载着难以想象的时间尺度。
“这……这不像是人工编码的信息,”首席科学家,一位资深的“观星台”学者,声音带着敬畏,“更像是一种…… 自然法则的显化,或者说,是那个异宇宙本身 某种宏观状态的‘心电图’?”
这个发现让研究组既兴奋又困惑。兴奋的是,他们可能首次观测到了另一个宇宙的“生命体征”;困惑的是,如果这真的只是自然现象,为何又会给人一种隐隐的“被注视感”?
更深入的分析揭示,这分形结构的演化并非完全随机。其某些分支的生成与湮灭,似乎与本方宇宙内某些大规模的能量活动(例如超新星爆发、大型“织网航行”产生的时空涟漪)存在着极其微弱但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统计学上显着)的 相关性。
仿佛两个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超越常规物理联系的、更深层次的 量子纠缠或信息关联。
“它……能‘感知’到我们?”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提出了这个令所有人毛骨悚然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声“回响”不再是遥远的背景噪音。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本方宇宙的活动;又像一双朦胧的眼睛,在无尽的虚空彼岸,静静地注视着星火联邦的一举一动。
“边缘”研究组将这份初步分析报告提交给了联邦议会。报告结尾写道:“……我们面对的,可能并非一个具体的‘异宇宙文明’,而是那个宇宙本身的 某种集体意识或基础规则的具象化。与它的‘接触’,或将超越我们所有已知的文明交互经验。”
星火联邦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面对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非人格化的、却又似乎具备某种“意识”的宇宙级存在。
未来的道路,迷雾重重。
喜欢无序穿行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无序穿行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