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星”的光芒穿透稀薄的大气,洒在“星尘之帆”旗舰“开拓者号”银灰色的流线型装甲上,泛起一层温润的辉光。这支由维克多领导的远行者舰队,已不再是当初几艘改装探险船的规模。三艘中型科研舰、两艘资源采集舰,以及作为核心的“开拓者号”,共同组成了这个旨在绘制新纪元星图、连接散落“回响”的文明触须。
维克多站在“开拓者号”的舰桥了望窗前,凝视着舷窗外瑰丽的星海。这里的星辰似乎比从庇护所地面仰望时更加璀璨、密集,仿佛“存在之星”的光芒洗涤了某种宇宙尘埃,让隐藏的银河得以真正展现其壮阔。但他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导航星图上那些缓缓移动的光标——代表着他麾下的舰队,也代表着他们离家越来越远。
“航向确认,目标‘回响节点-7’,预计标准时间72小时后抵达。”导航员冷静的声音在舰桥回荡。
“回响节点-7”,是深语议会通过持续监测,在星系边缘探测到的一个极其微弱但异常古老的意志“回响”。它不同于之前接触过的任何节点,其波动中带着一种近乎永恒的孤独与守望感,仿佛一块在时间洪流中屹立不倒的礁石。
“保持警惕,所有传感器全功率运行,”维克多下令,声音平稳,却带着历经沧桑的厚重,“我们不知道那片星空下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可能是朋友,可能是遗迹,也可能……是另一个‘深渊’的入口。”
舰内的生机
“开拓者号”内部,并非只有冰冷的金属和闪烁的仪器。得益于“星辉”技术与共生科技的融合,舰内开辟了生态循环区。柔和的、模拟“存在之星”光芒的照明下,小型共生苔藓覆盖着部分舱壁,帮助净化空气,调节湿度;几株改良过的“藤蔓花”在休息区的角落静静绽放,散发出能舒缓精神的微弱能量波动。这里不仅是飞船,更是一个移动的、微缩的庇护所生态圈。
年轻的植物学家艾拉(米拉和里奥的女儿)正在生态区记录着一株新变种“星光苔藓”的生长数据。她继承了母亲对生命的敏锐感知,正尝试将这些共生体适应深空环境。她的助手,是一个经过特殊调试、能够与“星辉”能量流和谐共存的小型结晶单元——这是科学院与结晶网络“功能性共生”的最新成果之一。这个结晶单元正协助艾拉分析苔藓的能量吸收效率,其表面流转的银紫色光芒稳定而规律,不再带有任何攻击性或混乱感。
首次接触的预演
在舰队航行的第三日,传感器捕捉到了一串非自然的、规律重复的微弱信号。信号源并非他们的目标“回响节点-7”,而是来自航线附近的一片小行星带。
“信号分析完成,”通讯官报告,“非已知任何编码模式,结构复杂,似乎包含多重加密层。能量特征……与结晶网络或已知前代文明科技均不匹配。”
舰桥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维克多。首次接触?另一个未知文明?
“减速,保持安全距离。向信号源发送通用友好识别码,使用‘星辉’基础频率广播。”维克多沉着下令,手心却微微渗出汗。这比面对已知的“深渊监察者”更加令人紧张,因为一切都是未知。
漫长的十分钟等待后,对方……回应了。
不是解码后的语言,而是一段极其复杂的、模仿了他们发送的“星辉”频率,却又夹杂着某种独特韵律的能量波动反馈回来。这感觉,就像是对方在小心翼翼地、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说了一声:“你好?”
“他们在学习我们的‘语言’!”艾拉通过内部通讯激动地说,“就像我们最初尝试与结晶网络沟通一样!”
维克多看着屏幕上那代表未知信号源的、不断尝试调整频率以更好匹配“星辉”波动的能量图谱,心中百感交集。他们离开了家园,却仿佛在重复着文明成长中永恒的命题——相遇、试探、理解(或误解)。
“继续尝试沟通,发送基础数学序列和物理常数。”他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与谨慎交织的光芒。
也许,在这无垠的星海中,他们并非孤独的守望者。也许,“存在”的重量,并非只属于他们自己。
“星尘之帆”继续向着黑暗深处航行,身后是“存在之星”指引的归途,前方是未知的、可能充满友善也可能潜藏危险的新世界。而这一次,他们携带的不仅是探索的勇气,更是一整个文明从灰烬中淬炼出的、对“共存”最深沉的理解与期盼。
黎明的轨迹,正向着星辰大海,无限延伸。
喜欢无序穿行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无序穿行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