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把“时光花坛”竹架的影子泡得发软时,安诺的帆布包正裹着后山的藤香跑过巷口。她怀里揣着个半旧的藤编小筐——是昨晚在张大爷家的储物间翻到的,筐壁上缠着几圈褪色的棉线,棉线上还沾着干松针,张大爷说这是阿栀当年用来装藤蔓插条的筐,把它挂在竹架上,须根能“闻着”旧藤的味道,长得更有劲儿。
“小须根早呀!藤筐来啦!”安诺蹲在竹架旁时,藤筐底的细缝漏下两根干松针,刚好落在第五根须根上,嫩绿色的须尖立刻缠了缠,像在抓松针玩。她刚要把藤筐往横杆上挂,手指突然触到筐壁里藏着的东西——是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纸边已经发黄,上面用铅笔描着小小的藤叶,墨迹晕开的痕迹像极了须根的纹路。
“林溪!快来看!藤筐里藏着纸!”安诺的声音刚落,巷口就传来旧笔记本的“哗啦”声,林溪背着向日葵书包跑过来时,怀里的笔记本正夹着片带露的藤叶,是今早特意去后山藤丛摘的,叶片边缘的锯齿和纸上画的一模一样。“真的有纸!”她蹲下来,小心地把纸展开,纸上除了藤叶,还写着行小字:“藤筐挂架顶,须根绕三圈,叶芽就冒尖”,字迹歪歪扭扭,和“时光花坛”木牌上的字是同一个人写的——是阿栀。
“阿栀早就告诉我们怎么挂藤筐了!”安诺刚要把藤筐往架顶举,突然听见铁皮饼干盒的碰撞声,小宇抱着盒子跑过来时,里面的玻璃珠滚出六颗,一颗卡在藤筐的细缝里,一颗落在纸上的藤叶旁,还有四颗顺着竹架的竖杆滚下来,刚好在第五根须根周围摆成个小方圈,像给须根画了个小院子。“我带了爷爷的小挂钩!”他从盒子里掏出个铜色小挂钩,“阿栀写的‘挂架顶’,得用挂钩才挂得稳!”
小宇刚把挂钩钉在架顶横杆上,晨光突然穿过玻璃珠,在纸上的藤叶上聚成个亮斑,斑里竟映出了竹架的影子,像阿栀当年画藤叶时,把竹架也悄悄画进了光里。林溪赶紧掏出观察本,飞快地把纸和亮斑画下来:“6月13日,藤筐藏旧纸,珠圈围须根,光映竹架影。”
织毛衣奶奶推着竹车过来时,竹车轱辘的“吱呀”声刚好和巷口的雀鸣叠在一起。奶奶的篮子里除了毛线团,还放着个毛线织的小藤筐,筐壁上用浅绿毛线勾了藤叶纹,和真藤筐摆在一起,连细缝的间距都一样。“昨天听你说找着阿栀的藤筐,就织了这个,”奶奶把毛线筐挂在真藤筐旁边,“两个筐一起挂,须根看着热闹,绕圈的时候更有方向。”
她刚说完,张大爷扛着竹耙从巷尾走过来,手里还提着个陶制的小水壶,壶身上刻着藤叶图案——是今早在后山的老井边找到的,壶嘴缺了个小口,壶底还沾着干泥,张大爷说这是阿栀当年给藤蔓浇水用的壶,和藤筐是一对。“你们看壶身上的藤叶,”张大爷把水壶放在石墩上,“和纸上画的藤叶能对上,阿栀当年就是用这壶给藤筐里的插条浇水的。”
安诺赶紧把纸上的藤叶和壶身的图案比对,果然看见叶片的弧度分毫不差,连锯齿的数量都是七道。“原来阿栀早就把要用的东西都留好了!”她刚要把水壶放在藤筐底下,顾盼提着竹篮走了过来,篮子里装着刚烤的藤叶形状小面包,面包上用深绿果酱画了藤筐的纹路,还撒了点磨碎的干藤叶,和藤筐的味道一模一样。
“照着阿栀纸上的藤叶做的‘藤筐伴叶包’,”顾盼把面包分给大家,“日记里写‘吃口藤叶包,藤蔓绕架跑’,咱们留两块放在藤筐底下,给须根添点力气。”安诺咬了口面包,藤叶的清香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刚要说话,就听见“咿呀”的叫声——抱着宝宝的阿姨推着小推车过来,宝宝手里攥着个纸折的小藤筐,筐壁上用蜡笔涂了浅棕底色,还粘了几根干松针,是今早宝宝非要让阿姨教的,和真藤筐的颜色一模一样。
“宝宝看见藤筐,就吵着要做一个,”阿姨把宝宝抱下来,宝宝立刻伸手把纸藤筐挂在竹架的竖杆上,刚好对着第五根须根,咯咯笑的时候,口水滴在纸筐上,把蜡笔印晕成了浅绿,像给纸筐染了层新藤的颜色。织毛衣奶奶赶紧从竹筐里拿出团浅绿毛线,绕着纸藤筐缠了两圈:“这样纸筐就不怕被风吹破了,能陪着须根一起绕圈。”
上午的阳光慢慢爬高,竹架上的真藤筐、毛线筐、纸筐一起晃,影子落在须根上,像给须根铺了条带纹路的小路。卖早点的大叔推着小车过来时,手里多了个粗陶碗,碗里装着用藤叶煮的水,碗沿还放着片新鲜的藤叶:“阿栀当年总用藤叶水浇须根,”大叔把陶碗放在水壶旁边,“说藤叶水的热气能让藤筐的‘旧气’传到须根上,让它快点绕圈。”
小宇赶紧从饼干盒里掏出个小小的陶勺,是昨晚和爸爸一起捏的,勺柄上刻着藤叶纹,他舀了半勺藤叶水,轻轻浇在第五根须根上。刚浇完,就看见须根突然动了动,顺着竹架的竖杆往上爬了半寸,还真的绕着杆缠了一圈,须尖刚好碰了碰旁边的毛线藤筐,像在打招呼。
“须根绕圈啦!”安诺小声喊,生怕惊动了它。陈野背着画夹跑过来时,镜头早就对准了须根,他蹲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连拍了十几张,把须根绕圈的每一个动作都拍了下来。“你们看这张,”陈野把相机屏幕转过来,“须根绕杆的样子,和纸上写的‘绕三圈’一模一样,像在照着阿栀的话做!”
张大爷蹲下来,用竹耙轻轻把水壶里的水往须根周围的泥土里倒了点:“阿栀当年就是这么喂须根的,”他刚倒完,就听见巷口传来雀声,昨天的小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来,落在真藤筐上,歪着头看绕圈的须根,小爪子还轻轻碰了碰筐里的干松针,像是在帮须根找方向。
“小麻雀也来帮须根啦!”林溪赶紧在观察本上画了小麻雀和绕圈须根的样子,旁边写着“雀立藤筐,须根绕杆,旧纸指路”。小宇拿着放大镜凑过去,突然喊:“你们快来看!藤筐的棉线上,好像有字!”大家赶紧围过来,安诺用手指轻轻拨开棉线,果然看见线缝里藏着个小小的“圈”字,是用墨水写的,和纸上的字迹一模一样,是阿栀的字。
“是阿栀提醒须根要绕圈呢!”张大爷摸了摸棉线,“这字藏在棉线里这么多年,今天被阳光晒透了才显出来。”织毛衣奶奶从竹车里拿出块浅棕毛线布,绣上“绕三圈”三个字,挂在藤筐旁边:“这样不管什么时候,须根都能看见阿栀的提醒了。”
下午的时候,风变得软乎乎的,第五根须根顺着竹架又绕了第二圈,须尖已经快碰到架顶的藤筐了。安诺把阿栀的旧纸小心地夹进观察本里,林溪则把水壶里的藤叶水倒进陶碗,让水的热气慢慢飘到须根上。顾盼又提着竹篮过来了,这次里面装着藤叶形状的糖,糖上用浅棕的糖霜画了藤筐的纹路:“给大家的‘藤筐绕圈糖’,”顾盼把糖分给每个人,“阿栀日记里写‘甜糖沾藤香,须根绕架忙’,咱们吃着糖,陪着须根绕完第三圈。”
安诺剥开一颗糖,放在嘴里,甜甜的味道混着藤香,低头时看见小麻雀正站在藤筐上,盯着绕圈的须根看了半天,突然啄了啄筐里的干松针,像是在给须根加油。陈野一直在拍照,他把藤筐、水壶、绕圈的须根和小麻雀都拍进了一张照片里,说这是“时光花坛的第一次绕圈”,要洗出来贴在观察本的第一页。
织毛衣奶奶坐在竹车旁,手里拿着浅棕毛线,正在织一个小小的毛线水壶,壶身上绣着藤叶纹,她说要织完挂在毛线藤筐旁边,和真水壶做伴。张大爷则蹲在竹架旁,用竹耙轻轻把泥土拢在须根周围,嘴里还念叨着:“阿栀当年就是这么护着须根的,泥土要松,绕圈才有力气。”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时光花坛”的木牌染成了橘红色,藤筐的影子落在竹架上,像给架杆缠了圈金色的纹路。第五根须根已经绕完了第三圈,须尖刚好碰到了架顶的藤筐,筐里的干松针被风吹得轻轻晃,落在须根上,像给它戴了串小装饰。安诺把今天的观察记录写完,在旁边画了藤筐、水壶和绕圈的须根,旁边写着“阿栀的旧物引着路,我们的陪伴护着行,须根终于绕完了第一圈”。
回家前,他们一起给须根浇了点藤叶水,小宇把玻璃珠重新摆了一遍,顺着须根绕圈的轨迹摆成条小线,像给须根画了条星光路;林溪把阿栀的旧纸和笔记本一起放进藤筐里,让旧纸陪着藤筐;安诺则对着小麻雀和藤筐小声说:“明天我们还来,看看须根有没有绕第四圈,看看你有没有带朋友来给须根加油。”
夜里的月光很柔,安诺趴在窗台上,能看见花坛里的竹架影子,藤筐的影子在月光下轻轻晃,像阿栀当年挂筐时的手影。她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藤筐绕圈糖”,指尖沾着藤香,像后山老藤丛的味道。明天要早点去花坛,要给藤筐添点新的干松针,要给织好的毛线水壶挂在竹架上,要和林溪一起在观察本上画须根绕第四圈的样子……
喜欢你的幸福物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你的幸福物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