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驾崩的讯息,裹挟着来自漠北草原的苍凉与肃杀,传至汴京皇城时,宋徽宗赵佶正于御花园中临摹一幅新得的《晴峦萧寺图》。笔锋悬于纸面,他却久久未能落下。并非仅为一位当世雄主的陨落而唏嘘,而是一股更玄奥、更宏大的悸动,正隐隐拨动着他那敏感于艺术与天道的君王心弦。
自诩为道君皇帝,赵佶对天地气运的流转自有其超乎常人的感知。近来,他常在静坐时,神游太虚,隐约察觉到那维系天地平衡的“无无能量网”似乎发生了某种深刻的变化。原本中正平和、滋养万物的能量基底中,竟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磅礴、刚猛、甚至带着一丝悲怆与不甘的“英雄气”。这股气息,他并不陌生,正是属于那位刚刚陨落的草原天骄!
“铁木真……其神竟未归于寂灭,反而融入了天地本源?”赵佶放下笔,踱至窗前,望向北方星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这股新生的力量,如同在温婉的江南水乡注入了塞外的烈风与雷霆,虽显格格不入,却带来一种破而后立、摧枯拉朽的沛然动能。它仿佛在昭示:旧有的平衡已被打破,固守与退缩绝非良策,唯有顺应时势,主动出击,方能在这剧变的新局中,为华夏争得一线生机,乃至开拓前所未有的格局。
这一丝源自宇宙能量层面的明悟,彻底扭转了赵佶过往偏安一隅、寄情书画的消极心态。一种混合着恐惧、兴奋与野望的复杂情绪,在他胸中激荡。
翌日,大朝会。垂拱殿内,气氛凝重。
赵佶今日竟然一改往日作风,完全没有像往常一样与群臣们讨论那些书画诗词,而是直截了当地将“联蒙灭金”的策略,像扔石头一样扔到了朝堂之上。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巨浪。朝堂上的大臣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震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整个朝堂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然而,这种沉默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被一些保守派的大臣们打破了。他们对赵佶提出的“联蒙灭金”之策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痛心疾首地高呼着:“联虏灭邻,唇亡齿寒啊!”“蒙古人乃是虎狼之性,绝对不可与之共谋啊!”
这些保守派的大臣们言辞激烈,情绪激动,显然对赵佶的这一决策感到非常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与蒙古结盟去灭掉金国,就如同与虎谋皮,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
然而,此时的赵佶,心意已决。他脑海中回响着那能量网中奔腾的“英雄气”,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金虏世仇,欺我百年!如今蒙古新丧其主,内部未稳,正是我大宋一雪前耻、光复旧疆之天赐良机!岂可因循守旧,坐失良机?”
他力排众议,乾坤独断:“传朕旨意!命宋江、吴用等梁山所部,整军备武,以为先锋。另遣使节,速往蒙古军中,告知窝阔台大汗,宋蒙缔盟,共击金虏!”
圣旨下达,天下震动。以“忠义”为旗号的梁山军团,虽对与昔日敌手蒙古联手心存芥蒂,但君命难违,兼之灭金复仇亦是众愿所归。宋江、吴用迅速整合兵马,卢俊义、关胜、林冲等猛将悉数听调。同时,大宋使臣携带国书与厚礼,北上与蒙古西路统帅拖雷(窝阔台之弟,奉命经略中原战事)达成盟约。
宋蒙联军,遂成!
联军兵锋,直指金国最后的堡垒——蔡州(今河南汝南)。此时的蔡州,已是风雨飘摇,人心离散。金哀宗完颜守绪困守孤城,自知国祚将尽,他不愿承担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做出了一个悲壮而仓促的决定。
在宋蒙联军猛攻蔡州外城的震天杀声中,内城皇宫里,一场史上最为急促的禅位大典仓皇举行。完颜守绪紧急传位于宗室名将、东面元帅完颜承麟。仪式草草,钟鼓不鸣,唯有宫外越来越近的喊杀声作为背景。
“朕所以付卿者,岂得已哉?以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矫捷有将略,万一得免,祚胤不绝,此朕志也!” 完颜守绪泣泪交加,将传国玉玺塞入完颜承麟手中。
完颜承麟泪流满面,叩首受命。
然而,传位仪式刚刚结束,甚至来不及让新君熟悉宫禁,蔡州外城已被联军攻破!蒙古铁骑的弯刀与梁山好汉的利刃,如同潮水般涌入内城。
刚刚继位,史称金末帝的完颜承麟,甚至未能坐上龙椅暖热片刻,便毅然拔剑,率领身边最后的忠勇侍卫,冲向如狼似虎的敌军。他知道,这已非为守城,而是为尊严、为气节而进行的最后一战。血战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在绝对优势的联军面前,完颜承麟力战而亡,血溅宫墙,其壮烈令敌手亦为之动容。
与此同时,退入幽兰轩的金哀宗完颜守绪,闻知城破、新君战死,知大势已去,遂自缢殉国。
立国一百二十年,曾横扫北宋、称雄东亚的金王朝,在宋蒙联军的铁蹄下,于蔡州城陷之日,宣告覆灭。
消息传回汴京,宋徽宗于大庆殿接受百官朝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混合着复仇快意与宏图初展的复杂笑容。他仿佛能感受到,那无无能量网中,属于铁木真的那股“英雄气”,因这场由他主导的、符合天道运行的征伐,似乎更加活跃,与深红真罡融合得也更为紧密。
然而,在梁山军营中,宋江、吴用等人望着被战火蹂躏的蔡州废墟,以及远处蒙古骑兵彪悍的身影,心中却无多少喜悦,反而蒙上了一层深重的阴霾。与金国百年之仇虽报,但与更为强大的蒙古为邻,大宋的未来,是福是祸?
而在那无形的“无无能量网”深处,石光明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感知着那因铁木真精神注入而愈发激荡、也愈发复杂的能量流动,发出了一声无人听闻的叹息。历史的洪流,因一位君王的“顿悟”而加速,但也将所有人都卷向了更加未知的湍流之中。
喜欢林冲君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林冲君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