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8年4月,田野里的小麦已经开始泛黄,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可怕的灾难悄然降临——蝗虫从虫卵中破壳而出。
虽然,李承乾之前就采取了行动措施。派出了一支由2000只家禽组成的大军,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家禽的捕食来控制蝗虫的数量。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在“暗中”命令人们去踩碎虫卵,以减少蝗虫的繁殖。
但是,李承乾和李世民虽然都付出了努力,由于虫卵数量实在太多,这些措施并没有完全阻止蝗虫的肆虐。
眼看着蝗虫幼虫逐渐长大,它们开始疯狂地啃食那些即将成熟的小麦,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老百姓们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因为蝗虫的名字里有个“蝗”字,与“皇”字同音。所以,老百姓们对它们心存敬畏,根本不敢轻易对长大的蝗虫下手。
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他深知蝗虫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对老百姓的粮食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李承乾也知道蝗虫其实是可以食用的,只要简单处理一下就可以变成一道美味佳肴。但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从未尝试过吃蝗虫或蚂蚱……这样的食物。
正当,李承乾苦思冥想如何解决蝗虫问题时,他突然想起了前世学校操场的路灯下,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段出现大量的虫子尸体。这是因为虫子具有趋光性,会被灯光吸引过去。
李承乾突然灵机一动,脑海中闪现出一个“看似可行”的解决办法,但他自己也不确定这个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于是,李承乾决定先让东宫的太监宫女在宫外的七大姑八大姨去尝试一下这个方法,毕竟,当时东宫的家禽大军就租借给他们用了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在田间地头挖掘了许多大坑,然后,在这些大坑里点燃起熊熊篝火。夜晚,蝗虫受到火光的吸引,纷纷像飞蛾扑火一般,朝着火光飞来。
这一场景可谓是异常壮观,蝗虫们在篝火中自寻死路,最终自取灭亡。
当实验取得成功后,李承乾心中充满了喜悦,但他并没有直接将这个方法告诉自己的父皇李世民。
因为,李承乾知道直接说烧死蝗虫,可能会引起父皇李世民的不满,毕竟在古代,老百姓对蝗虫有着特殊的敬畏之情。
于是,李承乾巧妙地将这个方法进行了包装,他告诉父皇,这并不是要烧死蝗虫,而是,通过点燃篝火向上天祈福,祈求上天将蝗虫召回,以保护庄稼。
李世民其实也明白李承乾心里的小九九,如若不然,李世民当初也不会派人“捏碎”蝗虫了,他对蝗虫也深恶痛绝。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这个主意十分赞赏,他立刻下令将这个方法昭告天下的老百姓。
当然,在昭告中,李世民也特别提醒老百姓们要小心火灾,千万不要因为篝火而引发大火,导致即将成熟的小麦被付之一炬。
李世民在干旱时期,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方式清理河道,不仅解决了百姓的生计问题,还让河道得以疏通,为后续雪灾融化的防洪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李世民还提前预告了雪灾的可能,命令各地府衙为老百姓加固了房屋,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这些举措使得李世民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威望。
如今,换的李世民再次发布诏令,昭告天下。这一次,只要老百姓按照诏令中的方法去做,就能保住即将成熟的粮食。
面对,即将到手的粮食和上天的“旨意”蝗虫,有一部分老百姓选择响应召令,另一部分则选择观望。
果然不出所料,当田间地头的大坑里篝火燃起后,蝗虫仿佛受到了某种吸引,一批批地朝篝火中飞去。这一景象让在场的老百姓惊叹不已,他们亲眼目睹了蝗虫被上天“召回”的过程。
第二天,这个祈福方法的有效性迅速在老百姓之间传开。老百姓纷纷议论着,对李世民的智慧和决策赞不绝口。
这个方法,不仅解决了蝗虫肆虐的问题,还让百姓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是一举两得。
尽管李承乾和李世民提前采取了干预措施,但今年小麦的产量也仅仅保住了 90%。这一结果实际上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蝗虫也在不断进化,它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当蝗虫们察觉到前方的光源过分炽热时,一部分蝗虫选择了调头返航,避免了与高温的直接接触。
这种行为,就显示出蝗虫进化出具有一定的感知和判断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而学校路灯下的大量虫子尸体,并非完全是灯罩灼伤所致。实际上,绝大部分虫子是因为力竭而最终摔死的。
在长时间的飞行和同伴的碰撞下,这些虫子耗尽了体力,无法再维持飞行,最终从空中坠落摔死了。
李承乾端坐在书桌前,面带微笑地听着近侍太监张阿西的汇报。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因为这场蝗灾终于被平稳地度过了。
张阿西恭敬地躬身行礼,然后说道:“太子殿下,东宫的神仙醉和家禽大军都卖了不少钱。那么,今年孵化鸡鸭鹅和制取青霉素的事情东宫还做吗?奴才要不要提前准备好?”
李承乾思索了很久,回答道:“张阿西,制取青霉素的事情,本王觉得过两天就可以开始了。对了,去年的制取青霉素的记录还有吧?”
张阿西躬身道:“回太子殿下,制取青霉素的记录都保存好了。奴才多嘴问一句,青霉素粉末到底有何用?还不如孵化鸡鸭鹅来钱快呢?”
李承乾开口道:“青霉素粉末的用处大了,你现在不必知道。至于孵化鸡鸭鹅蛋,我看就先停了吧!太子东宫毕竟不是家禽养殖场,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张阿西连忙应道:“是,太子殿下,奴才明白了。”
张阿西又想起了一件事,他又开口说道:“启禀太子殿下,上次,王海和张德外出调查近亲结婚的事情时,在一些犄角旮旯里弄回了不少种子。奴才已经让人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种在后花园了。您什么时候有空过去看看呢?”
李承乾摆了摆手,开口道:“等等吧!两个月太累了,本王有空过去一趟,你让负责后花园的宫女太监先好好照料着。”
喜欢重生成为李承乾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成为李承乾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