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这座淮水南岸的重镇,此刻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被一种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紧紧包裹。
城头上,“楚”字大旗依旧在飘扬,但那旗角无力地垂搭着,仿佛也感知到了末路的来临。
城外,司马师统领的八万魏军主力,如同铁桶般将寿春围得水泄不通。
营寨连绵数十里,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日夜不停的战鼓声与号角声,如同催命的符咒,敲打在每一个守军的心头。
王凌站在寿春南门的城楼上,望着城外几乎望不到边的敌军营垒,原本因起事而亢奋潮红的脸色,如今已被一种灰败与焦灼取代。
他握剑的手指因用力而骨节发白。
“东吴的使者还没有回音吗?”
他声音沙哑地问身旁的副将。
副将黯然摇头:
“大将军,孙权……孙权只说江东粮草不济,水军尚需整备,让我等……再坚守些时日……”
“坚守?拿什么坚守!”
王凌低吼一声,一拳砸在冰冷的垛口上。
他起兵时,曾满怀信心地认为,自己振臂一呼,各地忠义之士必然云集响应,东吴也会趁机北上,共击国贼。
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
除了本地部分豪强和少数几个郡县象征性的支持外,预想中的四方响应并未出现。
大多数州郡官吏都在观望,甚至有些原本态度暧昧的,在司马师大军压境后,立刻倒戈,切断了通往寿春的粮道和信息。
而东吴,那个他寄予厚望的盟友,果然如陈到所预料的那般,选择了作壁上观,坐视他被司马师围攻。
“司马师小儿,安敢如此欺我!”
王凌胸口剧烈起伏,一股英雄末路的悲凉涌上心头。
他回想起蜀汉使者那隐在阴影中的面容和意味深长的话语,此刻才恍然,自己或许真的只是一枚被利用的棋子,一枚用来消耗司马懿力量的弃子。
围城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
司马师并不急于立刻发动总攻,他深知寿春城坚,强攻损失必大。
他采取了更毒辣的策略——困守。
深沟高垒,彻底切断寿春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同时,不断用箭书将洛阳的“赦免令”射入城中,言明只诛首恶王凌,协从不同。
他甚至暗中联络了城中对王凌不满、或心生恐惧的将领。
时间一天天过去,寿春城内的存粮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起初还能每日两餐稀粥,后来变成一餐,再后来,连稀粥都难以保证。
饿殍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军心士气跌落谷底。
恐慌和绝望如同瘟疫般蔓延。
不断有士卒在夜里缒城逃亡,甚至有小股部队试图发动叛乱,打开城门,虽然被王凌的亲信血腥镇压下去,但裂痕已经无法弥补。
这一夜,寿春城内,一处隐秘的宅邸。
几名被司马师暗中策反的中层将领聚在一起,烛光映照着他们惶恐而决绝的脸。
“不能再等下去了!城内马上就要易子而食!王凌已是穷途末路,我们难道要跟着他一起陪葬吗?”
“可是……城外司马师大将军能信守承诺吗?”
“管不了那么多了!这是唯一的生路!今夜就动手,打开西门,迎王师入城!”
密谋在黑暗中迅速达成。
子时刚过,寿春西门突然火光冲天,杀声四起!
叛乱将领率领部下,突袭了守门的王凌亲军,奋力打开了沉重的城门!
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的司马师主力,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入!
“城破了!”
“司马军进城了!”
凄厉的惊呼和绝望的哭喊瞬间撕裂了寿春的夜空。
王凌在府中被亲兵急促唤醒,闻听西门已破,敌军正蜂拥入城,他愣了片刻,随即发出一声凄厉的长笑。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他知道,大势已去。
他拒绝了亲兵护其突围的请求。
“突围?又能逃往何处?天下虽大,已无我王彦云立锥之地!”
他穿戴整齐自己的大将军袍服,面向北方,拔出佩剑。
“司马懿!我在地下等你!”
剑光一闪,热血喷溅,这位曾经权倾淮南、意图挽狂澜于既倒的魏国老臣,轰然倒地,气绝身亡。
寿春的抵抗随着王凌的自尽而迅速瓦解。
天明时分,司马师在亲兵的簇拥下,踏入这座饱经战火摧残的城池。
街道上遍布尸骸,残垣断壁间冒着缕缕青烟,幸存的百姓和降卒用麻木而恐惧的眼神看着这位年轻的征服者。
楚王曹彪很快被从藏匿之处搜出。
这位被强行推上皇位的宗室,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瘫软如泥。
司马师甚至没有亲自审问他,只是冷漠地挥了挥手。
一杯毒酒,了结了这位“建兴皇帝”短暂而悲哀的帝王梦。
司马懿需要的是彻底铲除后患,任何曹氏宗亲的潜在威胁,都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捷报传回洛阳,朝野表面上自然是弹冠相庆,歌颂司马丞相运筹帷幄,司马师将军用兵如神。
然而,在这胜利的表象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王凌起事虽然失败,但他那篇檄文早已传遍天下,司马懿“弑君、专权、屠戮宗室”的恶名已然坐实。
淮南之地,经此战乱,民生凋敝,对司马氏的怨恨深植于百姓心中。
而司马师为了迅速平定叛乱,手段酷烈,杀人盈野,虽稳住了局面,却也失尽了淮南,乃至更多观望州郡的人心。
更不用说,为了这场内战,魏国消耗了大量的钱粮军械,兵力也受损不小。
潼关。
陈到接到了淮南战事的详细报告。
他仔细阅读着王凌败亡、曹彪被赐死的每一个细节,脸上无喜无悲。
“果然……还是败了。”
他放下情报,对副将道。
“司马懿赢了这一局,但赢得很不轻松。他的身上,又多了几道深刻的伤口。”
“通知下去,我们的袭扰力度,可以再加强三分。现在,该让刚刚得胜归来的司马师,尝尝另一种滋味的疲惫了。”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东方,那里,司马氏虽然扑灭了淮南的烽火,但中原大地之下,更多的火种正在暗处悄然滋生。
而蜀汉的利剑,经过这段时间的静养与磨砺,已然更加锋锐。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