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荫的蝉鸣渐渐轻了,老柳树下的共享书架旁,多了个原木色的盒子——是王俊凯(62岁)和苏清颜亲手做的“回响盒”,里面装着两人当明星时的旧唱片、录音带,还有十六人收集的柳荫声音。顾念、瑶心、夏星眠抱着乐器蹲在盒旁,辰宇、温景然举着录音笔,要把老旋律和新声混在一起,让柳荫的“声音记忆”在岁月里慢慢发酵,再填进故事册的“回响盒”页。
“这是2022年发行的《柳荫谣》黑胶唱片,当年只印了五百张,”王俊凯小心地从盒里取出唱片,封面上的柳荫雪景还是他亲手拍的,“第一次在录音棚录这首歌时,我总找不到感觉,直到清颜把柳荫的鸟鸣录音带带去,混在伴奏里,才终于唱对了那股‘烟火气’。”说着他打开老式唱片机,黑胶唱片转动起来,轻柔的旋律混着细碎的鸟鸣,飘在柳荫的午后。
顾念突然拨动吉他弦,跟着旋律弹了起来,瑶心的手风琴、夏星眠的尤克里里慢慢加入,把老旋律改成了轻快的民谣版。“我们在大学音乐角试唱过改编版,有同学问‘这歌里的柳荫在哪’,”顾念笑着说,“现在在真正的柳荫唱,才觉得找对了调。”苏清颜坐在石凳上,跟着轻轻哼唱,手指在膝盖上打拍子,眼神里满是回忆:“当年在演唱会唱这首歌,全场举着灯牌跟着和;现在在柳荫,有你们用乐器跟着和,一样暖。”
辰宇和温景然突然举起录音笔,里面是清晨录的柳苗沙沙声、正午的蝉鸣、傍晚的风声:“我们想把这些声音混进改编版里,让歌里的柳荫更真实,”辰宇按下播放键,自然声与乐器声交织,像柳荫在“唱歌”,“上次听叔叔说,当年录《柳荫谣》的鸟鸣是在这棵老柳树下录的,我们特意找了同款位置。”王俊凯接过录音笔,听着熟悉的沙沙声,笑着点头:“和当年的录音几乎一样,你们比我们当年还细心。”
溪然和林栀抱着笔记本跑过来,上面记着邻居们提供的“柳荫老声音”——张爷爷的收音机声、李奶奶的摇扇声、孩子们的笑声:“我们采访了十位邻居,他们说这些声音比歌还好听,”溪然翻开笔记本,里面还贴着张老照片,是2020年邻居们在柳荫听收音机的场景,“张爷爷说,当年你们的歌就是从这台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的。”苏清颜接过笔记本,摸着照片里的收音机,轻声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还有人记得这些小事。”
熙安和陆屿举着相机,把唱片机转动的画面、顾念三人弹唱的样子、邻居们聊天的场景一一拍下来,准备做成“柳荫声音纪录片”:“我们想把老旋律、新改编、自然声、邻居声都剪进去,让更多人听到柳荫的声音,”陆屿指着相机屏幕,“你看这个镜头,唱片的反光里能看到老柳树,就像岁月在和现在打招呼。”沫希则在旁边记录歌词改编灵感,把“柳苗冒芽”“蝉鸣绕枝”这些新场景写进副歌,让歌词里的柳荫“活”起来。
傍晚时,十六人和王俊凯、苏清颜围坐在“回响盒”旁,一起听混剪后的《柳荫谣》——黑胶唱片的老旋律、乐器的新改编、自然声的点缀、邻居声的穿插,揉在一起格外动人。苏清颜突然从盒里掏出个旧麦克风,是当年她在柳荫试唱时用的:“这个麦克风陪我走过很多舞台,现在把它放进‘回响盒’,让它继续听柳荫的故事。”
大家一起把混剪音频、录音笔、老麦克风、照片都放进“回响盒”,锁在共享书架旁,旁边贴了张纸条:“如果你路过柳荫,不妨打开盒子,听听这里的岁月与新声。”故事册的“回响盒”页上,贴着唱片封面、录音笔照片、混剪音频的波形图,每样都藏着柳荫的声音记忆。
就像王俊凯在页末写的:“声音会消失,但藏在旋律里的柳荫不会——老的歌声在回响,新的故事在歌唱,这就是柳荫最好的模样。”晚风掠过柳树枝,带着混剪后的歌声飘向远方,像在邀请更多人来听柳荫的故事。
喜欢他眼里有星光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他眼里有星光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