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柳荫飘着晒干的桂花香,老柳树下的石桌上铺满了图纸、笔记本和马克笔——十六人围坐成圈,手里攥着笔写写画画,正热烈讨论着“柳荫升级提案”,要把这片装满回忆的河岸,变成更有温度的“共享空间”。王俊凯(62岁)和苏清颜(62岁)坐在旁边,手里翻着少年们的草稿,眼里满是对新鲜想法的期待,要把这份“共创的心意”记进故事册的“共创页”。
“我提议在老柳树旁搭个‘柳叶书廊’!”沫希率先举手,摊开画满草图的笔记本,“用柳树枝做框架,挂上大家的故事册、老照片,还有邻居们的手写心愿,再摆上几张旧木椅,让来柳荫的人都能坐下来读故事。”她指着草图上的细节,“书廊门口挂个铃铛,有人进来就会响,像在跟柳荫打招呼。”苏清颜看着草图,笑着点头:“当年我和你叔叔想过在柳荫搭个读书角,没来得及做,现在你们把它变成了‘书廊’,比我们想得还周全。”王俊凯补充道:“柳树枝可以用修剪下来的枯枝,既环保又有柳荫的味道,我来联系木工师傅帮忙。”
溪然和林栀接着发言,手里举着“柳荫植物地图”:“我们想给每棵树、每丛花做个专属铭牌,标注名字、习性,还有和柳荫有关的故事,”溪然指着地图上的新柳苗,“比如这几棵耐寒柳苗,铭牌上就写‘202x年冬,溪然、林栀与伙伴们共植’;老柳树的铭牌,就写‘见证王俊凯、苏清颜四十年岁月,十六人青春成长’。”林栀掏出准备好的铭牌样品,是用柳木做的,上面刻着细小的柳叶纹:“我们还想请李奶奶用针线绣铭牌挂绳,把她的手艺也融进去。”苏清颜立刻拍板:“这个好!我明天就去找李奶奶,她肯定乐意帮忙。”
“我想办‘柳荫影像展’!”熙安举起相机,屏幕上是他整理的老照片和新镜头,“把叔叔阿姨的舞台照、柳荫日常照,还有邻居们的生活照、我们的成长照,都打印出来贴在书廊里,再配上台词卡片,让每张照片都有故事可讲。”陆屿补充道:“我们还可以拍个短片,采访邻居和大家,问问‘柳荫对你来说是什么’,在影像展上循环播放,让更多人懂柳荫的意义。”王俊凯翻出当年的旧相机,递给熙安:“这相机还能用,里面有好多没公开的旧照片,你们拿去用,也算给影像展添点‘老料’。”
顾念、瑶心和夏星眠抱着乐谱站起来:“我们想在柳叶书廊办‘四季音乐会’!”顾念指着乐谱上的标注,“春天唱《柳荫谣》,夏天唱改编的《蝉鸣曲》,秋天唱《桂香谣》,冬天唱《雪落柳荫》,每次音乐会都邀请邻居和游客一起唱,让柳荫的声音一直响下去。”夏星眠补充道:“我们还想收集柳荫的自然声,混进伴奏里,比如春天的鸟鸣、夏天的蝉鸣、秋天的风声、冬天的雪声,让音乐会更有氛围感。”苏清颜笑着说:“当年我们在柳荫唱的第一首歌,就是伴着蝉鸣唱的,现在你们把自然声融进音乐,是把柳荫的灵魂唱了出来。”
泽安和陈亦舟拍着桌子提议:“再搭个‘柳荫运动角’!”泽安指着足球场的方向,“用旧木板做个简易球门,再弄几个健身器材,周末组织邻居和学生踢足球、打羽毛球,就像当年叔叔教我们踢球那样,让柳荫不仅有安静的书廊,还有热闹的运动场地。”陈亦舟掏出草图:“我们还想在运动角旁边种点爬山虎,夏天能遮阴,秋天叶子变红,还能当天然背景,拍出来的照片肯定好看。”王俊凯笑着拍了拍两人的肩:“当年的‘柳荫少年队’要升级成‘柳荫运动社’了,我全力支持,场地规划我来帮忙。”
辰宇和温景然则提出“柳荫昆虫观察区”的想法:“在新柳苗旁围个小圈子,做几个昆虫栖息箱,再摆上放大镜、观察笔记,让小朋友们能近距离看昆虫,我们还可以定期分享观察技巧,把柳荫变成‘自然课堂’。”辰宇晃了晃手里的昆虫标本:“我们已经整理了柳荫常见的昆虫资料,打印出来贴在观察区,让大家知道这些‘小邻居’的故事。”苏清颜点头称赞:“当年我和你叔叔在柳荫找瓢虫,没想到现在你们把它变成了‘自然课堂’,这就是传承最好的样子。”
傍晚时,大家把所有提案整理成“柳荫升级计划书”,贴在共享书架上,旁边留了块空白区域,让邻居们写下补充建议。王俊凯和苏清颜看着满满当当的图纸和笔记,苏清颜轻声说:“当年我们只是想守着柳荫,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为它付出,柳荫的未来,比我们想象中更精彩。”王俊凯接过话头,指着少年们的背影:“因为这里不仅是我们的家,也是他们的家——老的故事在沉淀,新的创意在生长,这才是柳荫永远鲜活的原因。”
故事册的“共创页”上,贴满了书廊、影像展、音乐会、运动角、观察区的草图,还有少年们认真讨论的照片,每一笔都藏着对柳荫的热爱。就像沫希在页末写的:“柳荫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忆,是我们一起动手,就能变得更美好的未来——老辈的守护,少年的创意,会让这里的故事,一直写下去。”晚风拂过图纸,把少年们的笑声吹得很远,也把柳荫的希望,吹向了更远的岁月。
喜欢他眼里有星光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他眼里有星光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