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城西北四十里,仓河如银链横卧原野,将人间烟火与莽莽群山分隔两端,一边是喧嚣的尘世,一边是静谧的自然。
百山之名,得自其形 —— 百座丘陵如青螺散落河畔,或孤峰突起直插云霄,或连绵成障横亘天际,峰壑间云雾流转不定,四季皆有不同景致:
春日杜鹃燃遍山脊,红得似火;
夏日松涛漫过溪谷,声如涛浪;
秋日红叶铺满石阶,灿若云霞;
冬日雪顶映着寒江,洁如白玉。
仓河宽逾十丈,水流湍急处暗藏漩涡,深不可测;
浅滩却清澈见底,可见游鱼碎石在水底嬉戏。
两岸芦苇丛生,随风摇曳,常有白鹭栖息其间。
晨光里,白鹭振翅掠过水面,惊起的露珠滴落,会在剑刃上折射出细碎虹光,如梦似幻。
寻常旅人需绕行下游石桥,多走不少冤枉路;
但若熟知水性,砍竹作筏顺流而下,不过半炷香便能抵近南岸山麓,便捷许多。
百山腹地多险峻,东侧 “鹰嘴崖” 直插云霄,崖壁陡峭,猿猴难攀;
西侧 “迷踪谷” 藤蔓蔽日,遮天蔽日,罗盘至此皆失灵,极易迷路。
山涧中藏着七十二处清泉,最甘冽者名为 “洗心泉”,泉眼处生着罕见的墨兰,花瓣上纹路形似剑痕,颇为奇特。
深山中偶尔传来虎啸猿啼,声震山谷。
樵夫猎户编出歌谣传唱:“百山百重关,一步一险滩,遇虎莫回头,逢蛇需静禅。”
山脚下的猎人们常聚在仓河渡口闲聊,话题总离不开百山的神秘:有人说曾见巨蟒盘桓古树,鳞片映月如铠甲,威风凛凛;
有人赌咒称在迷雾中遇见过持灯老者,问路不答,转瞬即逝,神秘莫测。
但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老猎户们代代相传的 “山禁”—— 子时后莫入谷,雨雪天莫近潭,若见山花逆季而开,需立刻折返,不可回头,否则恐有不测。
卯时的天光刚漫过屋脊,带着清晨的凉意。
林邑川已将长剑插入腰间,剑鞘上的流云纹被晨露洇得发亮,更显清晰。
林母往他干粮袋里塞了三块烤米糕,米糕的香气四溢,又仔细检查了一遍锦囊里的金疮药,生怕遗漏:“百山深处有熊瞎子,听见动静就往树上爬,千万别硬碰硬。”
她的指尖划过儿子护腕上的艾草纹路,那里还留着昨夜缝补时的针脚余热,带着母爱的温暖。
林父扛着厚背刀站在院门口,刀鞘上新缠的粗麻布吸饱了晨露,湿漉漉的:“走水路,避开猎队,动静小些。”
三人沿着仓河潜行时,东方既白,天边泛起鱼肚白。
仓河的晨雾还未散尽,如轻纱般笼罩水面。
林父已砍倒十根青竹,动作利落。
他用腰间短刀削去枝叶,刀光起落间,竹枝纷纷落地,动作快得像在演练《断江诀》的 “劈浪式”,干脆有力。
林邑川试着将竹筏推入水中,竹筏在水面轻轻晃动。
忽然想起十岁那年学游泳,父亲也是这样用刀背拍打他的屁股:“怕水还想当剑客?连水都征服不了,怎么征服敌人?”
此刻竹筏在河面稳稳漂着,母亲坐在中央手执匕首,神情警惕。
“跟上。” 林父踏上竹筏,厚背刀横在膝头,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
竹篙点水间,三人如离弦之箭向对岸而去,破开晨雾。
林邑川望着父亲划水时绷紧的后背,肌肉线条分明。
忽然发现他练刀时的 “吞潮诀” 竟能如此自然地用在行舟上 —— 那些藏在武技里的生存智慧,比任何剑诀都更值得琢磨,更贴近生活。
登岸时,太阳刚爬上山顶,驱散了些许晨雾。
百山的第一座丘陵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沉睡的巨兽。
林间传来细碎的鸟鸣,清脆悦耳。
林父用刀尖指着东南方:“第三棵歪脖子树后有陷阱,是猎户设的,绕开。”
他又转头看向妻子,目光里闪过一丝默契,“我断后,你盯着上方,提防野兽突袭。”
林邑川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草木的清香。
迈出第一步时,听见母亲的脚步声落在十丈之外,轻盈而有节奏。
他刻意放缓呼吸,让心跳与山林的节奏重合,《踏雪无痕》的步法自然而然地展开,草叶在脚底下发出极轻的 “簌簌” 声,几乎难以察觉。
路过歪脖子树时,他看见陷阱上覆盖的枯叶下,果然露出半截生锈的捕兽夹,齿刃锋利,暗自庆幸听从了父亲的提醒。
行至半山腰,林邑川忽然停住脚步,敏锐地察觉到异样。
前方的灌木传来异动,窸窸窣窣作响。
他本能地旋身,长剑出鞘半寸,寒光一闪,却见一只野兔蹦跳着窜过,虚惊一场。
身后传来父亲极轻的咳嗽 —— 这是 “虚惊一场” 的信号。
他摸了摸剑柄,发现手心竟已渗出细汗,比昨夜在茶楼听传说时更湿,实战的紧张感远超演练。
林母的声音从右侧山壁传来,混着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响:“注意脚下苔藓,滑得很。”
林邑川低头,看见潮湿的石头上果然覆着滑腻的青苔,绿意盎然。
想起母亲熬的药里常有这种苔藓晒干的粉末,说是 “壮筋骨”,原来这山林间的草木皆有其用。
他忽然明白,父母所谓的 “陪练”,从来不是监视,而是将半生的山林经验,化作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注入他的骨血,让他在实战中少走弯路。
午时的阳光穿过树冠,在林邑川脚下投出斑驳的光斑,如同跳动的精灵。
林邑川蹲在一丛野莓前,鲜红的果实饱满圆润,在绿叶间若隐若现,诱人欲滴。
他用剑尖小心翼翼地挑开藤蔓,避免被尖刺划伤。
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凄厉的狼嚎,划破山林的宁静,那声音尖锐刺耳,让人不寒而栗,汗毛都不禁竖起。
攥紧剑柄的瞬间,掌心微微出汗,他想起父亲的话:“野兽的眼睛会说话,要读懂它们的意图,才能占据先机。”
遂屏息凝神,收敛气息,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
只见三双幽绿的眼睛在三十步外的树影里闪烁,如同鬼火般阴森可怖,却始终没有靠近 —— 它们大概也从这少年沉稳的气息里,嗅到了不属于猎物的锋芒与警惕,不敢轻易上前,双方陷入短暂的僵持。
林邑川伏在覆满苔藓的巨岩后,冰凉的岩石透过衣衫传来寒意,让他更加清醒。
喉间缓缓吐出半口浊气,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心跳却依旧如鼓。
蕨类植物的羽状叶片在眼前轻轻颤动,如同一道天然的绿色帘幕,将三丈外的狼群活动筛成了影影绰绰的碎片,看不真切,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危险。
头狼的颈毛纠结成团,沾着几星枯草和泥土,显得有些狼狈,却难掩其凶悍。
每一次低头刨动腐叶,都发出 “簌簌” 的轻响,惊起一两只黑色甲虫慌忙逃窜,暴露了它的焦躁。
另外两匹灰狼则以头狼为中心,呈扇形散开,形成包围之势,封锁了他的退路。
湿润的鼻尖几乎贴在地面,不住地嗅闻,像在搜索某种微弱的气味 —— 或许是昨夜某只山鼠留下的踪迹,又或许是更危险的信号,那是属于它们的狩猎本能,敏锐而精准。
少年的指尖扣住剑柄,感受着掌心与铁鞘之间细微的摩擦,熟悉的触感带来一丝安心。
他默数着心跳,“咚、咚、咚”,每一声都像敲在神经末梢,清晰可闻,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格外响亮。
当三只狼的脊背同时转向山林深处,似乎在犹豫是否放弃时,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野兽的后颈是最脆弱的盲点,就像人总看不见自己的影子,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
足尖轻轻点在岩石凸起处,《踏雪无痕》的起势让他整个人如同一朵被风吹起的蒲公英,轻盈地贴着地面滑向左侧那匹浅灰狼,身形隐匿在草木之间。
三丈距离,在平日练剑时不过是 “直刺” 的寻常距离,轻松可及。
此刻却漫长得如同穿越整个百山,每一寸都充满未知与危险,脚下的落叶、身旁的灌木都可能成为阻碍。
剑鞘上的流云纹擦过一丛带刺的灌木,细刺勾住了他的衣袖,带来轻微的阻碍与刺痛。
却被他借着前冲的力道生生扯断 —— 这是实战与木桩阵最大的不同,没有预设的轨迹,任何细微的阻碍都可能致命,容不得半点犹豫与退缩。
当脚尖落在浅灰狼一丈外的松软泥土上时,少年甚至能听见自己耳中血液奔涌的声音,如江河咆哮般轰鸣。
却在拔剑的瞬间,所有声响都消失了,只剩下剑刃出鞘时 “嗡” 的一声清鸣,清脆悦耳,被山风撕成碎片般散入林间,惊起几只飞鸟扑棱棱展翅高飞。
浅灰狼的耳朵突然抽搐了一下,极为警觉地捕捉到了异动。
那双琥珀色的眼睛猛地抬起,瞳孔骤然收缩,里面映出的,是林邑川冷冽如霜的面容,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与决绝。
狼的喉间刚挤出半声含混的呜咽,充满了惊恐与不甘,剑尖已经如闪电般刺穿了它的咽喉,干净利落。
温热的鲜血喷溅在少年手背,带着铁锈味的腥甜在舌尖漫开 —— 他这才惊觉自己不知何时咬破了下唇,尝到了血的味道。
狼的身体重重倒地,发出沉闷的声响,前爪在泥土里划出两道深痕,如同书法家顿挫的笔锋,充满了力量感,也标志着第一只狼的终结。
“呜 ——!” 头狼的怒吼震得树叶簌簌掉落,那声音里裹挟着同伴死亡的愤怒与被挑衅的警觉,响彻山林,让空气都变得凝重。
林邑川甚至来不及看清头狼转身的动作,手腕已经本能地轻转,练剑的肌肉记忆在此刻发挥作用。
剑身上的血珠随着这个弧度甩出,在空中划出半道暗红的弧线,如同镰刀割过成熟的麦穗,精准地抹过中间那匹灰狼的喉部,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动脉血喷溅的瞬间,温热的血雨扑在他的面门上,遮住了右眼的视线 —— 这是练剑时从未有过的 “阻碍”,却让他想起母亲切菜时总说的 “刀要顺着肌理走,才能事半功倍”,实战的技巧往往就藏在这些生活的细节里,此刻恍然大悟。
第三匹灰狼的怒吼从右侧传来,带着刻骨的杀意与复仇的火焰,势要为同伴报仇。
林邑川在血雾中闭了闭眼睛,再睁开时,视野已经被染成暗红,整个世界都仿佛变了颜色,充满了血腥与肃杀。
狼的身体腾空扑来,带着凌厉的风声,前爪的利齿在阳光下泛着寒光,闪着死亡的气息。
鼻尖的涎水低落,砸在他胸前的衣襟上,黏腻而恶心,却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千钧一发之际,他忽然想起父亲演示过的 “卸力术”,不退反进,借着狼扑来的力道顺势后仰倒地,同时将长剑横在胸前 —— 这姿势像极了母亲剖开鹿腹时的手势,刀刃沿着肋骨的弧度切入,顺滑得如同穿过秋水,自然而高效。
剑尖从狼的下腹刺入,顺着肋骨内侧向上挑开,皮毛与肌肉撕裂的触感通过剑柄传到掌心,竟与母亲用竹刀剖开冬瓜时的震动别无二致,充满了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
温热的内脏顺着剑刃滑落,溅在他的护腕和靴面上,散发着浓重的腥气,刺鼻难闻,却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战的残酷。
狼的身体重重砸在他身侧,前爪还在微微抽搐,做着最后的挣扎,喉间发出濒死的 “呼噜” 声,充满了不甘。
温热的呼吸拂过他的脸颊,带着生命消逝前最后的灼热,让他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实战的残酷无情。
山林里忽然陷入死寂,只剩下远处仓河的涛声隐约可闻,如同亘古不变的背景音,见证着这场生死较量的落幕。
林邑川躺在狼尸旁,望着头顶晃动的树叶,阳光透过叶隙洒下,光影斑驳。
他听着自己剧烈的心跳渐渐平复,从狂乱归于平静,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山林的清新与淡淡的血腥,这是实战留下的印记。
右手依旧紧握着剑柄,剑刃上的血迹沿着流云纹缓缓流淌,在阳光的照射下,竟像是某种古老的符文在焕发新生,神秘而庄严。
他忽然想起说书人描述的 “剑仙”,飞天遁地,威风凛凛。
此刻却觉得,手中这柄沾着狼血和泥土的凡铁之剑,比任何传说中的仙器都更真实,更有力量,因为它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是用实战换来的底气。
“呼……” 父亲的声音从十丈外的树影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记住,狼眼要看向死穴,不是看血,盯着要害才能一击致命。”
林邑川转头,看见母亲正从另一侧的灌木丛中走出,手里多了一束新鲜的止血草,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带着山野的清新。
她的目光扫过儿子染血的衣襟,眉头微微皱起,难掩心疼,却在递出草药时,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做得不错,比你爹第一次杀狼时稳当多了,没慌手脚。”
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邑川的剑刃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忽明忽暗。
他低头看着自己沾满血污的双手,掌纹里嵌着几根狼毛,粗硬扎手;
指甲缝里渗着暗红的血迹 —— 这是凡人的手,会在紧张时颤抖,会在厮杀时流血,却也能紧紧握剑,能果断杀戮,能在危机四伏的山林中拼尽全力活下去。
当他挣扎着站起身时,浑身酸痛,却忽然明白,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云端的神话那般缥缈,而是脚踏实地的厮杀,是沾满血污的护腕,是父母藏在皱眉里的关切,是用凡俗之躯,在荆棘与鲜血中踏出的那条属于自己的路,每一步都坚实而沉重。
仓河的涛声隐约传来,带着湿润的气息。
林邑川蹲在泉边洗剑,清泉潺潺,看着血珠随水流散成淡粉色,渐渐消失。
剑身上的狼血沿着流云纹蜿蜒而下,竟似某种古老的符文,神秘而庄严。
“走了。” 林父的刀背拍在他肩头,力道不轻不重,惊飞了停在剑鞘上的苍蝇,“把狼皮剥了,今晚烤狼肉,给你补补。”
林母递来剥皮刀,刀柄上缠着她新换的红绳,鲜艳夺目:“小心爪子上的尖甲,别划着手,慢着点来。”
夕阳漫过百山时,金色的余晖洒满山林。
三人背着狼尸走在归途,脚步虽沉却稳。
林邑川腰间挂着三颗狼牙,洁白锋利;
剑柄上的狼血已凝结成暗褐色,带着实战的印记。
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实战从不是说书人口中的潇洒挥剑、仙气飘飘,而是沾满血污的护腕、剥皮时的腥臭难闻、以及父母藏在皱眉里的关切与心疼,真实而沉重。
竹筏漂在河中央时,水面平静如镜。
林母忽然从兜里掏出块糖,糖纸在夕阳下闪着光:“野莓吃多了酸牙,含块糖压一压。”
糖纸剥开的声音里,甜香弥漫开来。
林邑川望着百山渐渐模糊的轮廓,忽然觉得那些传说中的 “仙人” 离自己很远,遥不可及;
而父母手中的竹篙、短棍、厚背刀,却离自己很近很近,触手可及,给人踏实的安全感。
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投在河面,被水流拉长又揉碎。
林邑川看见自己的影子夹在父母中间,比清晨时挺得更直,带着经历过实战的坚定。
暮色漫进天井时,林母已在厨房支起陶瓮,准备腌制狼肉。
林邑川蹲在灶台边,看母亲将狼肉切成巴掌大的方块,刀刃划过肌理的声响,竟与他剖狼腹时的手感奇妙呼应,都是对肌理的熟悉与掌控。
“盐要炒过才出味,肉更易保存。” 母亲往铁锅里倒了把粗盐,火苗舔着锅底,盐粒渐渐泛出浅金色,滋滋作响,“去年腌鹿肉时你嫌咸,这次少放两钱,按你口味来。”
狼肉块在陶瓮里码成整齐的层,每层都撒上炒盐、花椒和晒干的艾草,香气渐渐散发出来。
林母的指尖在肉块间翻动,动作娴熟,像在绣一幅无形的锦缎:“记住,艾草要铺在最底层,防虫蛀,还能增香。”
她忽然抬头,目光扫过儿子腕间的血痕,满眼关切,“买些陈皮,炖肉时放几片,去腥味,口感更好。”
林父靠在门框上擦刀,刀刃映着厨房暖黄的油灯,泛着微光:“挂肉的木架在西墙,离地三尺,通风好。”
他用刀柄指了指院角,“夜里记得拴狗,别让野猫偷了,辛苦得来的肉可不能浪费。”
话音未落,院内的黄狗果然蹲在灶台边,尾巴摇得欢快,扫得尘土飞扬,惹得林母笑着骂:“就你嘴馋!等肉好了给你块骨头啃!”
狼肉挂上衣架时,月亮已爬上槐树梢,清辉洒满庭院。
林邑川望着风干架上暗红色的肉块,在月光下泛着油光。
忽然想起白天狼眼中的光 —— 那不是恐惧,而是某种野性的生命力,顽强而炽热。
母亲递来一块新烤的米糕,糕点上还沾着芝麻,香气扑鼻:“累了就去睡,明日还要去打猎的,养足精神。”
她的声音混着灶台上炖肉的香气,像块柔软的棉布,轻轻擦去他掌心的血腥味,温暖而治愈。
洗漱时,井水溅在脸上,凉得让他打了个寒颤,瞬间清醒了不少。
铜盆里的倒影里,少年的眉眼比清晨时锐利了几分,多了些英气;鬓角还沾着几根狼毛,是实战的痕迹。
他想起母亲腌肉时,如何用刀尖挑去筋膜,如何将花椒均匀地揉进肌理 —— 那些看似与练剑无关的琐碎,此刻却都成了生存的必修课,生活处处皆学问。
窗外,风干架上的狼肉随着夜风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星光透过窗纸,在床沿投下细碎的亮斑,温柔而静谧。
林邑川握着剑柄入睡,闻着枕边若有若无的盐粒与花椒香,那是家的味道。
忽然明白:原来最珍贵的 “武功秘籍”,从来都藏在母亲的腌肉坛里,藏在父亲的刀鞘中,以及自己沾满血污却始终紧握着的掌心里,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这些凡俗的琐碎,终将酿成比传说更醇厚的生命滋味,在岁月里慢慢风干,沉淀为力量,成为支撑他走下去的无穷动力。
喜欢天命人的仙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天命人的仙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