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川在密林中展开神行步时,衣角带起的风刃削断了三株齐腰高的荆棘,荆棘断口处渗出翠绿的汁液。
此刻灵气在他脚下化作淡青色流光,每一步都精准踏在灵气节点上,身形如鬼魅般迅捷,不到一盏茶功夫便望见大丰城的晒谷场,场边的稻草人在暮色中静静伫立。
炊烟从自家屋顶袅袅升起,混着母亲惯用的山菇炖鸡香味,温暖而熟悉,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林母正将最后一道腊肉炒笋端上木桌,青瓷勺与碗沿碰撞的脆响在暮色中格外清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
林父踏入院门,往日带着笑意的刀疤脸此刻绷得铁青,靴底沾着的暗红泥土被他刻意在门槛上蹭了蹭 —— 那是今日在铁匠铺听来的消息,混着青木郡传来的血腥气,令人心悸。
灵植城又丢了三个娃,最小的才七岁。 林父将酒碗重重顿在桌上,溅出的米酒在木纹里洇成暗红,白果城的捕头在井里捞起具尸体,浑身精血被吸得干干净净,跟青面人做的勾当一个模子,这邪修真是丧心病狂!
他说话时,斩马刀不自觉地横在膝头,刀柄上的防滑纹被攥得发白,指节因用力而凸显。
林邑川夹着笋片的筷子陡然停在半空,食欲瞬间消失。
他想起青面人储物袋里那瓶血煞丹,丹纹里凝固的血丝此刻仿佛在眼前蠕动,带着浓烈的血腥味。
母亲林母的银簪在烛火下轻轻晃动,她默默给丈夫斟满酒,眼神中满是担忧。
我明天去灵植城。 林邑川放下筷子,掌心的薄茧在桌沿压出淡痕,语气坚定,聚灵阵和困阵都试过了,火球术能连发四十次,足够应付低阶邪修,你们放心。
他刻意忽略丹田内两股气旋因连续运转神行步而产生的滞涩,目光扫过父母紧抿的嘴唇,试图让他们安心。
我也去。 林父与林母的声音同时响起,一个如斩马刀劈空般刚劲,一个似银针穿布般细密,不容置疑。
林母从围裙下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忘忧草和调配好的麻痹粉,上次你说邪修怕草木精气,我泡了三斤泉水拌草药,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父亲接着说:练刀不是为了劈柴,修仙也不该只躲在阵法后面,我们一家人并肩作战。
烛芯爆出灯花的刹那,林邑川看见父亲斩马刀鞘上的铜铃,正与自己腰间的铃铛产生微弱共鸣,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想起青面人准备偷袭时母亲掷出匕首的决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暮色浸透林邑川家的青瓦屋檐时,堂屋内烛火摇曳,映着三人凝重的面容。
林邑川蹲在斑驳的泥土地上,用树枝在地上划出简易的战斗站位图,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面上微微晃动。
爹、娘,记住这个
品
字形站位,你们在我后方左右两侧,距离保持三步,这样既能相互掩护,又能各自发挥优势。 他特意用石头在地面敲出三个凹痕作为标记,一旦开战,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踏出这个范围,安全第一。
他们一家进入密室进行练习配合。
密室的四壁镶嵌着吸音的苔藓,能将碰撞的声响隔绝在三丈之内,确保练习不会惊动他人。
看好了, 他指尖凝出一缕灵气,在地面勾勒出五行方位图,灵气闪烁,多数情况按
三才阵
站位,我居离位主攻,爹守震位负责侧翼攻击,娘守兑位提供辅助和防御。
林父踏前一步,斩马刀斜扛在肩,刀刃映出密室内的八卦地砖,目光锐利。
当林邑川的火球术呼啸而出时,林父猛地旋身甩出铁蒺藜,三棱暗器擦着火球边缘飞向
下盘 —— 这是当年剿匪时对付马匪的手法,如今用来干扰邪修的步法,效果显着。
林母则使用灵石转换器皿,发出一张金刚符化作金光屏障,恰好挡在火球术的余波路径上,形成 火攻 - 暗器 - 符防 的三重连击,配合默契。
阵型乱了! 林邑川突然撤去灵盾,模拟被邪修重击的场景。
林父本能地横刀护在妻儿身前,刀鞘上的透骨钉
地射出,逼退模拟敌人的灵气幻影;
林母则顺势滚到生门方位,将兽皮匣中的一张金刚符抛出,符纸在空中组成临时屏障,反应迅速。
林邑川注意到父亲退避时始终用刀刃指向敌人,母亲翻滚时手按在腰间的荧光粉竹筒 —— 这些炼体期的战斗本能,竟与修仙阵法的走位暗合,相得益彰。
最关键的突破发生在第七次演练。
当林邑川被
的音波攻击震得灵识紊乱时,林父突然将斩马刀插入地面,刀身震颤的嗡鸣竟抵消了部分音波 —— 这是他早年在山谷剿匪时发现的窍门,利用金属共鸣干扰野兽嚎叫,如今用来对抗邪修的音波攻击恰到好处。
林邑川特意设置了 阵型溃散 的极端场景。
当模拟敌人的自爆灵力掀起气浪时,他故意将父母推向不同方位。
林父在翻滚中甩出铁蒺藜,借着反作用力弹向坎位,迅速调整站位;
林母则抛出荧光粉,在混乱中划出一道光轨,为彼此指明位置。
林邑川则同时施展御物术,操控三枚铁针钉入地面,形成临时的方位标记 —— 这是他从困阵中领悟的 以器定形 之法,能快速重整阵型。
记住这些标记物, 林邑川指着钉在地面的铁针,铁针针尖刻着微小的箭头,哪怕现场再乱也能找到生门。
林母则建议在荧光粉中掺入艾草末,既能发光指引方向,又能驱邪,一举两得,艾草的气味邪修肯定怕。
父亲接着说:我的铁蒺藜可以淬上你的麻痹粉,这样就算没伤到邪修,也能让他行动迟缓。
密室的烛火燃到第三根时,三人已浑身是汗,衣衫都被浸湿。
林邑川的道袍被模拟灵力烧出几个焦洞,林父的斩马刀崩了个小口,但他们都毫不在意。
当他们再次摆出三才阵时,火球术、铁蒺藜与金刚符的配合已如臂使指 —— 林邑川的灵力波动刚起,林父的暗器便已出手,林母的符纸则恰好在灵力峰值时展开,三者的时机误差不超过半息,默契十足。
铜铃在寂静中轻响,混着斩马刀上残留的灵气共鸣。
林邑川看着父母擦拭兵器的身影,突然明白:修仙者的阵法再精妙,也需要凡俗武者的实战经验来填补缝隙。
就像聚灵阵需要灵泉土做基,困阵离不开桃木为引,他的法术体系若想真正无懈可击,就必须将父亲的刀法经验、母亲的临机应变,都熔铸成自己战斗本能的一部分。
而那些在密室中反复打磨的归位步法,终将在未来的血火之战中,成为支撑他们活下去的最后一道防线。
练习结束后,林邑川从储物袋中取出三副泛着冷光的青铜面具。
面具上雕刻着狰狞的兽首,大张的兽口与凸起的獠牙透着威慑力,眼眶处镶嵌着深褐色的琉璃片,既能遮挡面容,又不影响视线,琉璃片上还隐约能看到防雾的纹路。
“戴上这个,再配合换洗衣物,就算是熟悉的人也认不出我们。” 他指尖拂过面具表面的纹路,上面还残留着从聚灵阵月光石研磨成粉后涂抹的痕迹,能轻微干扰低阶修士的灵识探查,形成一层淡淡的伪装。
林母接过面具,摩挲着边缘光滑的弧度,有些担心地问:“这面具戴着会不会闷?行动方便吗?万一打斗时掉了可就糟了。”
“放心,” 林邑川立刻用灵气在面具内侧刻下几个微型透气孔,孔眼细小却排列均匀,“这样就不会闷了,我再把松紧带调整一下,保证牢固又舒服。”
他细心地帮母亲试戴,确保面具贴合又不影响活动。
林父则将面具往脸上一扣,兽首的阴影遮住了他半张脸,只露出锐利的眼睛,斩马刀在身后晃动,整个人瞬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这面具不错,够唬人!” 他瓮声瓮气地说,声音透过面具传出,带着一丝沉闷的回响。
林母从内屋取出三套玄色服装,布料厚实耐磨,袖口和裤脚都有收紧的系带。
三人各自换上衣服,林邑川帮父母调整面具的松紧带,确保万无一失。
玄色劲装勾勒出父母炼体期的精壮身形,青铜面具下透出的眼神锐利如鹰,与平日里的形象判若两人。
林母将灵石转换器皿塞进腰间暗袋,指尖在袋口轻轻一按,确保器皿不会晃动发出声响;
林父则把斩马刀的刀鞘缠上布条,防止金属摩擦声暴露行踪,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一丝不苟。
林父看着儿子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欣慰地点点头。
曾经那个整天乱跑的孩童,如今已经成长为能够保护家人的修士,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林母则将干粮和衣物仔细整理好,放入林邑川的储物袋,每样东西都用布条做了标记,方便取用,连干粮都按天数分好小包,贴心至极。
夜深了,月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邑川看着父母检查装备的身影,内心既担忧又坚定。
虽然父母只是炼体期的凡人,没有强大的修仙能力,但他相信,凭借精心准备的装备和连日来磨合出的默契配合,他们一定能够在这场危机四伏的行动中彼此守护,平安归来。
晨曦微露时,林父牵着三匹鬃毛如墨的大马在大丰城外踱步,马匹身形高大健壮,精神抖擞。
马缰上缠着他连夜编织的吸音草绳,柔软且坚韧,马蹄铁内侧嵌着林邑川刻的消音垫,踏在青石板上只发出极轻的闷响。
“这马是老张头从战场退役的,” 他拍了拍为首黑马的脖颈,马儿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心,“当年跟过千夫长,见过血,性子沉稳,关键时刻靠得住。”
林母将最后一袋泉水塞进马鞍袋,玄色劲装在晨雾中与马鬃融为一体,身姿利落。
三匹战马在官道上展开四蹄,马蹄声被消音垫压成沉闷的鼓点,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有节奏。
林邑川发现父亲控马时始终让黑马走在中间,自己的坐骑护在左侧,母亲的坐骑紧随其后 —— 这是剿匪时的护队阵型,首尾相顾,随时能应对可能出现的伏击,经验丰富。
路过青枫林时,林父突然勒马,指着路边折断的树枝:“看,这是急刹车的痕迹,马蹄印里有灵植城特有的红泥土,说明最近有快马从灵植城方向赶来,而且很匆忙。”
他多年的经验让他对这些痕迹格外敏感。
午时在路边茶摊歇脚,林母从布袋中取出干粮,将昨晚新烙饼子递给儿子,饼子还带着余温。
林邑川注意到母亲悄悄在饼子里掺了安神草末 —— 那是她昨夜熬夜磨制的,能缓解连续赶路的灵识疲劳,细微之处皆是关怀。
林父则蹲在马旁,用斩马刀挑出马蹄铁里的石子,动作熟练,刀尖划过铁掌时,与消音垫产生的共鸣让马匹不安地刨蹄,他轻声安抚着马儿,眼神温柔。
夕阳将灵植城的瓮城染成橘红色时,再次来到灵植城,林邑川勒住黑马缰绳,目光扫过城门洞下拥挤的人流,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挑夫们肩上的扁担压得吱呀作响,货郎的拨浪鼓在喧嚣中显得微弱,唯有城楼上悬挂的 “风调雨顺” 匾额,在暮色中泛着陈旧的光泽,透着岁月的沧桑。
暮色浸透灵植城时,林邑川牵着三匹黑马拐进 “迎客楼” 后院,后院僻静,不易引人注意。
马夫接过缰绳时,林父塞给他两枚铜钱,低声嘱咐道:“好生照看,草料要新鲜的。”
马夫笑着应下,看出这几人的不凡。
林父佝偻着背,混在端着文卷的衙役队伍里,故意让肩上的粗布坎肩蹭过廊柱,借此观察周围的环境。
捕头房的门半掩着,里头传来王胡子拍桌子的声响,惊堂木撞击桌面的声音里,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显然事情并不像他表现得那般从容。
他伸手推门时,指腹触到门板上剥落的漆皮 —— 那下面似乎新刻了什么图案,指尖划过,留下一道浅淡的痕迹,像是某种标记,又像是匆忙间留下的暗号。
王胡子满脸堆笑地递过茶碗,釉面上绘着俗套的牡丹纹,碗沿还有些磕碰的缺口。
李大爷您放宽心! 他的旱烟袋斜插在腰间,烟锅上还沾着昨夜的烟灰,散发着呛人的味道,州府昨儿快马传信,说派了专门缉拿江洋大盗的高手下来,准保三天内破案!您侄女的事包在我身上。
林父接过茶碗,粗糙的掌心擦过碗沿,故意让指节的老茧刮出细微的声响,眼神却紧盯着王胡子的表情。
我那远房侄女才六岁,粉雕玉琢的,就这么没了踪影,她爹娘都快哭断了肠。 他声音陡然发颤,手腕猛地一震。
瓷碗碎在青砖上的刹那,林父盯着王胡子瞬间收紧的下颌,捕捉着他一闪而过的慌乱。
捕头的喉结滚动着,视线下意识飘向桌角的铜铃 —— 那是传唤衙役的铃铛,此刻却被一块抹布半掩着,显然是不想轻易惊动他人。
听街坊邻里说,犯事的是两个人? 林父问道并弯腰去拾碎瓷片,指尖在碗底隐秘处一抹,那里光溜溜的并无异常,他趁机用余光扫过桌案,见上面放着一份卷宗,边角处露出 黑松林 三个字。
王胡子的旱烟袋
掉在地上,烟丝撒了一地,他却顾不上捡,只是搓着手道:是... 是两人,骑着快马,一身黑衣,脸上蒙着布,追出城十里到黑松林就没影了,那林子邪乎得很,我们的人不敢深追。
林母坐在客栈大堂角落,假装缝补衣裳,银针在指尖灵活地穿梭,耳尖却捕捉着邻桌谈话。
盐商太太嗑着瓜子,瓜子壳吐了一地,抱怨道:听说凶手会采生折割,把小孩炼成药人,想想都头皮发麻,我家那小孙子现在天黑了都不敢出门。
跑堂的小伙计端着茶水经过,插嘴道:我昨儿见城西乞丐帮少了一个娃,也就七八岁,丐帮长老气得直跳脚,说亲眼看见两道黑光从破庙方向飞走,速度快得很。
林母手中的银针顿了顿,心中盘算着 —— 凡俗之人口中的 ,多半是修士飞行时的灵气波动,而且是邪修常用的阴寒灵气。
邻桌的货郎接话:不止呢,我在药铺当伙计,说最近有人大量收购活血的药材,尤其是那种能催发精血的,买的时候鬼鬼祟祟的,还问有没有炼体的药丸。
林母悄悄将这些信息记在心里,指尖在布上绣出个微小的记号。
林邑川缩在茶馆柱子后,灵识裹着茶雾飘向雅间,仔细听着里面的谈话。
盐商儿子吐着烟圈,一脸得意地说:我家护院是退伍的老兵,他说那俩妖人住在东十里的破庙,每天寅时天不亮就用黑布马车运东西,马车上还盖着厚厚的毡布,看不清运的啥,就听见里面偶尔有动静,像是小孩的哭声又不像。
药材商压低声音,左右看了看才说:我从青木城运来的腐心草,昨天全被个戴斗笠的买走了,出手阔绰得很,他付账的时候我听见他跟同伙说,要给
血莲教
炼丹,还说什么
血莲即将盛开,就差最后几味主药
隔壁桌的说书人正讲着《山神庙夜谭》,唾沫横飞: 那庙本是祭祀山神,香火旺盛得很,二十年前突然塌了半边,说是触怒了山神,现在成了狐仙窝,夜里常有怪声,没人敢靠近。
不过前几天有个砍柴的老汉说,半夜路过看见庙里有红光,还闻见腥臭味。
一个茶客接口:我还听说,那破庙周围的草都枯死了,土地都变成暗红色,邪门得很。
一个半时辰后,林邑川回到了客栈。
三人围坐在客房桌前,各自将收集的情报铺开在油灯下。
林父用炭笔在纸上圈出 黑松林 三个字:王胡子提到这处林子时眼神躲闪,肯定藏着事,邪修在那儿消失绝非偶然。
林母指着布上绣的记号补充:丐帮长老看见的黑光,与药材商说的
血莲教
能对上,阴寒灵气和活血药材都是炼邪丹的征兆。
林邑川指尖点在 东十里破庙 的位置: 寅时运货、红光腥臭味、土地暗红,这分明是用孩童精血催炼丹药的迹象。
腐心草性阴寒,加上活血药材,多半在炼《血河魔功》里的邪丹。
林邑川手指敲着桌面,王胡子隐瞒案情,官府靠不住,只能我们自己动手。
三人很快敲定行动计划:三人潜入破庙,争取未被发现时出手,大家保持练习时的阵型。
必须在丹药炼成前动手, 林邑川握紧桃木短棍,再拖下去,被拐的孩子就危险了。
月光透过窗缝照在三人凝重的脸上,情报串联成的行动路线,在油灯下泛着决绝的光。
喜欢天命人的仙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天命人的仙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