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武馆开馆还有半个月,大丰城的各个镇上突然多了许多红纸黑字的招生广告。
林父雇来的几个人拿着糨糊和刷子,将广告仔细地贴在镇口的公告栏、市集的牌坊和茶馆的墙壁上。
广告上的字迹遒劲有力,是林父特意请镇上的秀才写的,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招生条件:“年龄 6-9 岁,男女各二十五名,学费一年7两银子,需吃苦耐劳、品行端正,无不良嗜好。”
优惠政策也十分诱人:“包食宿,表现优异者可获功法奖励。”
张贴广告的同时,林父还在大丰城的大街小巷打听合适的人手。
武馆需要一位教书先生传授文化知识,两位伙食师傅负责三餐,几个小工打理杂务,还得招 4 个护院保障安全。
消息一出,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
林父特意在武馆门口摆了一张宽大的八仙桌,铺上红布,准备登记应聘者信息。
最先来应聘的是教书先生,一下子来了 5 个人。
有白发苍苍的老秀才,有中年落魄的举人,还有几个年轻气盛的私塾先生。
林邑川负责考核,他穿着一身青色劲装,坐在临时搭起的案几后,面前摆着笔墨纸砚。
起初几个教书先生见考官如此年轻,脸上都带着几分不服气。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秀才捻着胡须说:“小哥年纪轻轻,怕是还没我教过的学生大吧?这考核之事,还是让你父亲来才妥当。”
林邑川不恼,淡淡一笑:“先生此言差矣,考核看重的是真才实学,与年龄无关。我虽年轻,但对教学之道也有几分心得。敢问先生,若是教孩童读书,当以何为本?”
老秀才脱口而出:“自然是以经史子集为本,让他们熟记圣贤之言。”
“不然,” 林邑川摇头道,“孩童天性爱玩,死记硬背只会消磨兴趣。教学当以启发为主,先让他们识文断字,再教浅显道理,结合生活实例,方能让他们真正理解。”
他几句话点明教学关键,几个教书先生脸上的傲气顿时收敛不少,乖乖接受考核。
林邑川将他们带到武馆的一间空房,里面早已备好笔墨纸砚和考题。
考题分为三类:一是基础学识,考查经史子集的掌握程度;
二是教学理念,让他们写下如何教孩童读书;
三是应变能力,给出几个调皮学生的案例,让他们提出解决办法。
考卷发下去后,5 位先生奋笔疾书。
林邑川在一旁静静观察,看他们写字的姿势、思考的神态,偶尔还会轻声询问几句。
一个中年落魄先生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先生虽衣衫陈旧,却身姿挺拔,写字时笔力稳健,回答教学理念时主张 “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应对调皮学生的方法也十分温和有效。
考核结束后,林邑川与他们一一交流。
他发现这位中年先生不仅学识扎实,而且很有耐心,对孩童的心理颇有研究。
其他几位要么过于固执,坚持死记硬背;
要么眼高于顶,看不起武馆的教学。
最终,林邑川选定了这位中年落魄先生,他握着先生的手说:“先生的教学理念与我们武馆的宗旨相合,往后还要多劳烦先生。”
伙食师傅和小工的选拔由林母负责。
她早早地在厨房门口摆了张桌子,上面放着几个干净的碗碟和一把菜刀,准备考核。
前来应聘伙食师傅的有 8 人,男女老少都有,其中有经验丰富的酒楼厨子,也有擅长家常菜的农家妇人。
林母的考核标准很简单:卫生习惯、心性和手艺。
她先让应聘者洗手,观察他们洗手的细致程度,然后让他们切土豆丝,看刀工和操作时的卫生状况。
一个五十岁的老师傅和一个三十岁的妇人表现最为突出。
老师傅切菜时动作娴熟,土豆丝粗细均匀,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台面干净;
妇人则心思细腻,切菜前不仅洗了手,还把菜刀和砧板仔细擦拭了一遍,切出来的菜丝也十分整齐。
林母又问了几个问题:“若是学生挑食怎么办?”
“如何保证每天的饭菜营养均衡?” 老师傅回答:“挑食的学生多半是没吃过苦,我会把饭菜做得可口些,让他们慢慢接受。”
妇人则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营养,我会根据《淬体药膳全录》里的方子,搭配不同的食材,保证他们吃得健康。”
林母满意地点点头,选定了这两位伙食师傅。
她笑着说:“往后武馆的饮食就拜托二位了,既要让孩子们吃得饱,也要吃得好,还要结合炼体需求搭配药膳。”
应聘小工的有 20 人,有男有女,附近的农民和镇上的闲散劳力。
林母考核心性、经验和卫生习惯,让他们讲述之前的工作经历,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
最终选定了 4 个看起来老实本分、手脚麻利的两名男工两名女工,其中两个有过在武馆打杂的经验,另外两个则是勤快的农家人。
林母叮嘱他们:“武馆的杂务虽多,但最重要的是干净整洁,尤其是学生的住处和练功场地,一定要保持干净。”
护院的选拔由林父负责。
武馆的安全至关重要,需要身手好、忠诚可靠的人来担当。
前来应聘护院的有十几个精壮汉子,个个身材魁梧,气息沉稳,炼体境界都在四重到六重之间。
林父没有急于考核他们的身手,而是先静静地打量着他们。
突然,他身上微微散发出一丝炼体九重的气息,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却让在场的应聘护院们瞬间精神一振。
他们都是练武之人,自然能感受到这股气息的强大,知道这位看似普通的林父竟是位高手,纷纷露出激动的神情,若是能在高手手下做事,将来的晋升机会定然不少。
林父考核的重点是忠诚和心性。
他把应聘者一个个叫到房间里,进行单独测试。
林邑川则在一旁协助,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铃铛,在应聘者不注意时轻轻摇晃,铃铛发出的声音能轻微干扰人的心神。
在他们心神微乱、还不清醒时,林父快速连续问了几个问题:“若是有人收买你泄露武馆的秘密怎么办?”
“遇到危险时,是先保护自己还是保护学生?”
“若是学生犯错,你会如何处理?”
大多数应聘者在铃声的干扰下,回答得有些犹豫或含糊不清,只有 4 个人回答得斩钉截铁。
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说:“我既然来武馆当护院,就会对武馆忠心耿耿,绝不会做背叛之事。遇到危险,自然是先保护学生,他们是武馆的未来。”
另一个精瘦的汉子则说:“学生犯错要好好教导,不能随意打骂,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
林父满意地点点头,选定了这 4 个护院,他们是炼体五重和六重。
他拍着他们的肩膀说:“护院的职责是保护武馆和学生的安全,既要身手好,更要心术正。往后你们要日夜巡逻,确保武馆没有安全隐患。另外表现的好还有功法和武技学习。”
林父的最后一句话立刻吸引了他们,他们纷纷表示一定努力。
招生选拔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父就揣着林邑川整理的采购大清单,领着新招的教书先生、两名伙食师傅、四名小工和两名护院,推着三辆板车往大丰城集市赶去。
林母提着一个蓝布包袱跟在一旁,里面装着服装样式图和尺寸表,剩下的两名护院则留在武馆看守,林邑川站在武馆门口叮嘱:“爹,教材要选字迹清晰的,炊具得耐用,有拿不准的随时让人捎信回来。”
大丰城集市热闹非凡,各类店铺鳞次栉比。
林父将采购清单分给众人:“王先生(教书先生)负责挑教材文具,张师傅和李嫂(伙食师傅)选炊具,小工们跟着搬东西,护院兄弟照看财物。”
众人领命散开,林父和林母则直奔布庄,这是采购的第一站 —— 定制服装。
布庄老板见来了大生意,连忙搬出几匹青色粗布:“这是今年新到的棉麻布,透气耐穿,做武馆服装正好。”
林母取出样式图,指着上面的设计说:“夏季用薄麻布,冬季用厚棉布,右侧胸口绣‘林家武院’四个楷字,字要绣得扎实,不能起毛。”
她特意量了每个人的尺寸,从教书先生到小工,连林邑川的尺寸也早已记下,“学员的按年龄段分大中小三号,每人夏季两套、冬季两套,咱们这些做事的也一样,青色耐脏又显精神。” 老板连连应下,承诺四天内赶制完成。
另一边,王先生在书铺里仔细挑选教材。
他手指划过一摞摞《千字文》《百家姓》,又拿起《基础算术》翻看:“这些启蒙教材字迹要清晰,纸张得厚实,孩子们练功用劲大,书容易磨损。”
他还选了几十本空白宣纸和毛笔、墨锭,“练字既能静心,也能让学员识文断字,和炼体相辅相成。”
林父过来查看时,见他已挑好的教材分门别类放好,忍不住点头:“王先生果然专业,这些够用头半年了。”
伙食师傅张师傅和李嫂在厨具铺里忙得热火朝天。
张师傅敲了敲大铁锅:“这锅得厚实,能同时煮五十人的饭,锅底要平,受热均匀。”
李嫂则在选陶碗:“碗口要圆润,免得划伤孩子的嘴,大小要适合孩童手掌,轻便好拿。”
他们还选了十几个大蒸笼、洗菜木盆、切菜砧板,连舀水的瓢都挑了边缘光滑的,“炼体的孩子饭量大,炊具得经得住折腾。”
小工们跟着林父去家具铺选桌椅和床具。
演武场需要二十张长条桌和五十个小板凳,供学员读书写字;
宿舍要六十张单人床,床板选结实的硬木,床垫铺两层棉絮;
还得做六十个储物柜,让学员和员工放衣物。
老板推荐雕花的木床,林父摆手:“不用花哨,结实耐用就行,学员们练功累了,能睡个安稳觉最重要。”
床上用品的采购最费功夫,林母带着小工们在布庄选棉布和棉絮:“被单要耐洗的粗棉布,颜色选浅灰,脏了容易看出来;棉絮要新弹的,蓬松保暖,孩子们练完功得睡暖和了。”
她还特意选了六十个粗布枕头,枕芯塞了晒干的艾草,“艾草安神,能让孩子们睡得踏实,还能防蚊虫。”
这五天里,大丰城的集市总能看到林家一行人忙碌的身影:去铁匠铺订做练功木桩,桩身要打磨光滑;
去杂货铺买扫帚、拖把、水桶等清洁用具;
去药铺备常用药材,配合《淬体药膳全录》的方子;
甚至连油灯、蜡烛都选了亮度适中的,避免伤学员眼睛。
林邑川每天傍晚汇总采购清单,哪里缺了补哪里,哪个环节慢了催一催,将整个采购过程协调得井井有条。
第五天傍晚,最后一批物资运到武馆,院子里堆得满满当当。
青色的服装整齐叠放在竹筐里,胸口的 “林家武院” 绣字针脚细密;
教材和文具码在墙角,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桌椅床具摆进宿舍和教室,炊具在厨房闪闪发亮。
林父擦着汗笑道:“总算齐了,就等开馆了。” 林母拿起一套小号青色服装,比划着:“这尺寸正好,孩子们穿上肯定精神。”
她特意把给林邑川做的那套叠好,放在他的房间,青色劲装配上胸口的绣字,朴素中透着一股正气。
物资采购完毕,距离开馆还有八天,林父和林母开始对新招人员进行培训。
武馆的正厅摆上了长条桌,教书先生、伙食师傅、小工和护院们整齐坐好,林父站在前面,神情严肃却语气温和:“咱们林家武馆虽小,但规矩不能少。这五天咱们好好学学规矩,往后做事才有章法。”
第一天培训忠诚。
林父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说起自己编织的经历:“编竹篮最忌跳线,一跳线整个篮子就不结实了。做事也一样,对武馆不忠,就像竹篮跳线,早晚要出问题。”
他拿出林邑川准备的《武馆守则》,第一条就写着 “忠诚护馆,不泄机密”。
林父说:“咱们给的工钱比市场价高一成半,不是白给的,是信得过大家。但谁要是背叛武馆,坏了规矩,咱们也绝不姑息。”
众人纷纷点头,想起这几天采购时林家的信任 —— 让他们自己挑货、记账,从不过多盘问,心里都热乎乎的。
第二天培训细心。
林母主讲,她带着大家去厨房和宿舍转了一圈:“伙食师傅要记得每个学员的口味禁忌,谁不能吃辣,谁对野菜过敏,都要记在本子上;
小工打扫时要注意墙角缝隙,练功场的石子要捡干净,免得学员绊倒;
教书先生要留意学员的字迹,谁握笔姿势不对,谁背书吃力,都要及时纠正。”
她拿出自己记药膳方子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细节:“就像做药膳,少一味药材效果就差远了,做事也一样,细节决定成败。”
第三天培训认真。
林父结合练功的道理:“炼体四重练骨,差一分力气骨头就练不结实;教书认字,少一笔画字就错了;做饭火候差一点,菜就不香了。”
他让每个人做一件小事 —— 教书先生抄一篇课文,伙食师傅炒一盘青菜,小工擦一张桌子,护院练一套基础拳,然后当众点评:“王先生这‘武’字少了一撇,不认真;张师傅这青菜炒老了,火候没掌握好;小李擦的桌子边角还有灰,不细致。”
众人红着脸改正,再做时果然认真了许多。
第四天培训协作。
林邑川特意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大家分组抬重物、摆桌椅,看哪组最快最整齐。
起初有人抢着出力,有人偷懒,场面乱糟糟的。
林父笑着说:“护院光有力气不行,得护着小工;伙食师傅做饭,小工要帮忙洗菜;教书先生讲课,小工要提前摆好桌椅。咱们是一家人,得互相帮衬。”
几轮练习后,大家渐渐找到默契,抬重物时护院喊口号统一步调,摆桌椅时小工递工具,教书先生帮忙数数量,效率高了不少。
第五天是综合考核。林父让大家模拟开馆后的场景:学员来上课,教书先生如何接待;
饭点时伙食师傅如何分餐;
小工如何及时打扫;
护院如何巡逻。
众人各司其职,教书先生耐心解答 “学员” 的问题,伙食师傅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小工快速收拾桌面,护院警惕地守在门口。
林父和林母看在眼里,满意地点头。
考核结束后,林父宣布:“这五天大家都很用心,从明天起,咱们就是真正的林家武馆人了。”
培训结束时,林母给每个人发了两套新做的青色服装:“穿上这身衣服,就要有武馆人的样子,对得起胸口这‘林家武院’四个字。”
众人换上新衣,站在武馆院子里,青色的身影整齐划一,脸上满是自豪。
夕阳透过树梢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堆满物资的院子里,武馆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开馆那天的到来。
林邑川看着这一幕,知道父母的心血没有白费,林家武馆的根基,就在这细致的采购和用心的培训中,悄悄扎稳了。
离开馆还有 3 天,今天是招生日。
林邑川一家人提前知道了要来的人数不少,特意报请城主府派卫兵来维持秩序,为此花了五十两银子,城主府派来了三十名卫兵。
武馆门口人头攒动,各个镇上来了 300 个报考的学生,男童 200 人,女童 100 人,多数是来自乡下的孩子,城镇的孩子很少,他们大多吃不了练武的苦。
加上家长和看热闹的人,现场有近千人。
在城主府卫兵和新招护院的维护下,现场秩序井然。
林父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清了清嗓子喊道:“感谢各位乡亲父老信任我们林家武馆,今天的招生考核公平公正,希望孩子们都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他宣布考核分为三项:“第一项是一百米奔跑,男童取前一百名,女童取前五十名,进入下一场;第二项是摸筋骨,由我和内子负责,男童选五十名,女童选三十五名;第三项是面试问答,由犬子负责,选出男女各二十五名。”
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一阵议论声,有些家长担心考核不公平。
林父又喊道:“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考核标准公开透明,没通过的孩子我们会补偿半两银子的车船费和伙食费,绝不会让大家白跑一趟。”
众人一听,立刻欢呼起来,大喊道好。
第一项一百米奔跑考核开始了。
男童和女童分开进行,随着林父一声令下,孩子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乡下的孩子大多常年在田埂上奔跑,身体素质较好,很快就拉开了差距。
男童前一百名和女童前五十名顺利产生,他们气喘吁吁地站在一旁,脸上满是兴奋和期待。
第二项摸筋骨考核在武馆的大厅进行。
林父和林母分别负责男童和女童,他们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手臂、脊背和腿部,感受他们的骨骼密度和柔韧性。
林父凭借多年的经验,能准确判断出孩子是否适合练武;
林母则结合《青藤柔身术》的知识,观察女童的柔韧潜力。
经过仔细筛选,男童选出五十名,女童选出三十五名。
第三项面试问答在一间宽敞的房间进行,题目都是林邑川出的,旨在考察孩子们的心性、悟性和人品。
他问的问题五花八门:“你为什么想练武?”
“若是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会帮忙吗?” 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有的说想成为大侠,有的说想保护家人,有的说会和同学好好相处,有的说会帮助别人。
林邑川认真地听着每个孩子的回答,观察他们的眼神和表情。
一个皮肤黝黑的农家男孩说:“我想练武保护爹娘,他们太辛苦了。” 眼神坚定而真诚;
一个梳着辫子的女童说:“我想变得厉害,不让别人欺负我。” 声音虽小却很有力量。
最终,林邑川选出了男女各二十五名,他们不仅身体素质好,而且心性纯正,悟性也不错。
喜欢天命人的仙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天命人的仙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