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中心内,熟悉的警报声再次响起,但这次的音调与之前任何一次都不同——它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熟悉感,仿佛遥远的回忆被突然唤醒。
“检测到熟悉的信号模式,”技术员报告的声音带着不确定,“匹配...匹配21世纪地球的无线电频谱!”
全息屏幕上,信号波形逐渐清晰——那是电视广播的载波信号、卫星通讯的数字噪音、甚至是早期互联网的tcp\/Ip握手协议。所有这些信号都带着21世纪地球特有的“指纹”。
顾晓婷最先反应过来:“这不可能!我们是从21世纪地球穿越来的,那个时代的技术怎么可能传到这个维度?”
林默涵眉头紧锁:“除非...这不是我们的地球。”
团队立即调动所有监测设备,对信号源进行精确定位。结果显示信号来自一个邻近的维度分支,时间流速与大唐维度不同,那里似乎正处于21世纪初期。
“一个平行宇宙?”苏羽猜测道,“还是某种维度镜像?”
更深入的分析带来了更大震惊:这个“地球”的历史与他们熟悉的几乎完全相同,直到某个分歧点——那里没有发生导致他们穿越的实验室事故,科学发展沿着正常轨迹前进。
“就像一个没有我们存在的平行世界,”顾晓婷喃喃道,“我们的地球‘本该’有的样子。”
递归族对这个发现表现出极大兴趣:“维度镜像现象很罕见但并非未知。有时维度间会产生‘回声效应’,一个维度的重要事件会在邻近维度产生镜像。”
林默涵做出了谨慎的决定:“尝试建立通信,但必须极其小心。我们不能干扰一个低技术文明的自然发展。”
通信建立比预期困难。那个地球的技术水平无法接收大唐的先进通信方式,团队不得不“降级”他们的技术,使用原始的无线电广播。
第一次接触尝试选择了最谨慎的方式:发送一系列数学序列和基础科学常数,模仿人类早期尝试与外星文明接触的方式。
几周后,他们收到了回应——一组类似的数学序列,加上一个简单的位图图像:人类形象举手示意的剪影。
“他们理解了!而且做出了友好回应!”顾小兰兴奋地跳起来。
但接下来的发现令人不安:监测显示那个地球正面临一系列全球性危机——气候变化加速、资源枯竭、国际紧张局势升级,仿佛正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就像看到自己家的老照片,却发现照片里的房子正在着火,”柳青妍轻声说,“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团队内部爆发激烈争论:是否应该干预?如何平衡“不干涉原则”与“文明保护责任”?
递归族提供了宝贵视角:“在我们的维度观中,所有可能性同时存在。帮助一个可能性不一定会消灭其他可能性,反而可能创造新的分支。”
最终,团队决定采取有限度的“指导性干预”——不直接提供技术,而是发送科学知识和预警信息,以“外星文明建议”的形式帮助那个地球避免灾难。
他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信息包,包含能源技术、环境科学、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全部编码为那个时代能够理解的形式。
信息发送后,效果立竿见影。那个地球的科学家很快理解了这些信息的价值,全球合作加速,技术突破频传。几个月内(大唐时间),那个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开始下降,可再生能源比例急剧上升,国际冲突出现缓和迹象。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那个地球开始强烈要求与“外星导师”直接见面,甚至发起了全球签名运动。
“他们把我们当成了救世主,”林默涵忧虑地说,“这种依赖是危险的。”
更糟糕的是,监测发现那个地球的某些团体开始将大唐团队神化,建立了奇怪的崇拜仪式,甚至出现了“科学教派”。
“我们重复了历史上传教士的错误,”顾晓婷指出,“给予帮助却不考虑文化影响。”
团队决定改变策略,发送最后一条信息:“真正的进步来自自身。我们只是指出了可能性,道路需要你们自己走。现在,是时候依靠自己了。”
然后他们停止了直接通信,转为远距离观察。
令他们欣慰的是,那个地球文明在经过短暂迷茫后,确实开始了自主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独特创新。
但就在这时,监测系统发现了异常现象:那个地球的月球轨道上出现了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技术信号——一个隐形的观测站正在监视地球。
“第三方势力!”苏羽惊呼,“有、有其他文明在观察他们!”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个观测站的技术水平远高于那个地球,但略低于大唐。它似乎已经存在了很久,默默观察着人类发展。
递归族分析后提出惊人观点:“这个观测站的技术特征与维度吞噬者事件中检测到的某些信号类似。可能是一个宇宙文明的‘幼儿园监控系统’。”
林默涵突然明白了什么:“也许那个地球不是一个自然发展的文明?而是一个...实验?或者保护区?”
这个猜想令人不安。如果真有一个高级文明在监视甚至控制那个地球的发展,那么大唐的干预可能已经触发了某种响应。
果然,不久后,大唐收到了来自那个观测站的直接信息:“未知文明,你们已干预受保护的发展区。请表明身份和意图。”
团队谨慎回应:“我们是科学探索者,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文明面临危机,提供了有限度的知识分享。无控制或殖民意图。”
对方沉默数日后回复:“你们的行为已违反宇宙文明发展协议。但监测显示你们确实避免了该文明的自我毁灭。将重新评估该文明的保护等级。”
更令人惊讶的是,对方随后邀请大唐团队派遣代表团进行直接会谈。
经过激烈讨论,林默涵决定亲自带领一个小型代表团前往会谈。会议地点设在一个中立维度的小行星上。
对方代表出现时,团队惊讶地发现他们与人类惊人相似,只是额头有细微的水晶结构。
“我们是守望者,”对方代表自我介绍,“负责监控多个新生文明的发展。你们干预的文明编号t-Earth-734,是一个重点观察对象。”
林默涵询问:“为什么重点观察?他们有什么特殊之处?”
守望者展示了一系列数据:“t-Earth-734的人类显示出罕见的创造性潜能。在大多数可能性中,他们要么自我毁灭,要么突破成为高级文明。我们试图确保后一种结果。”
顾晓婷敏锐地问:“‘确保’是什么意思?你们在引导他们发展?”
“只是防止过早毁灭,”守望者平静地回答,“就像防止婴儿爬向悬崖。一旦他们能够自主行走,我们就会撤离。”
会谈中,大唐团队了解到宇宙中存在着复杂的文明发展管理体系。新生文明受到保护,避免被高级文明过早干扰或剥削。
“你们的干预虽然出于善意,但仍然风险巨大,”守望者警告,“知识给予必须与接收者的成熟度匹配。过早给予高级知识可能同样致命。”
林默涵提出质疑:“但坐视一个文明自我毁灭就不是错误吗?”
守望者展示了一系列全息记录:“每个文明都有自我决定的权利。我们只在最极端情况下干预。看看这些例子——”
他们展示了多个文明因过早接触高级技术而崩溃的案例:有的因能源技术失控而毁灭,有的因生命延长技术导致人口爆炸而资源枯竭,有的甚至因理解了宇宙的残酷真相而集体自杀。
“知识是力量,但力量需要智慧来驾驭,”守望者总结道,“我们的职责是确保文明在获得力量前先发展出足够的智慧。”
大唐团队开始理解宇宙文明的复杂性。他们与守望者达成了协议:大唐可以继续观察t-Earth-734,但不能直接干预;作为交换,守望者将分享部分宇宙文明的历史和发展理论。
返回大唐后,团队建立了“文明发展研究所”,专门研究不同文明的发展模式和互动伦理。递归族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见解,他们的非线性时间观允许同时研究文明的多个发展阶段。
然而,新的发现令所有人不安:通过对t-Earth-734的深入观察,他们检测到微弱的、但确凿无疑的“林默涵基因信号”——在那个地球上,存在着另一个林默涵,另一个顾晓婷,另一个团队全体成员。
“维度镜像不仅镜像了世界,还镜像了我们自己?”顾小兰感到毛骨悚然。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个地球的“林默涵”似乎也在进行类似的基因研究,而且正朝着可能导致穿越事故的方向前进。
“历史在重演,”顾晓婷面色苍白,“或者说,所有可能性都在同时发生。”
林默涵做出了艰难决定:“我们不能直接干预,但可以发送预警。防止那个世界的我们重蹈我们的覆辙。”
他们发送了一条加密信息,包含实验室安全协议的改进方案和量子稳定器的设计图,伪装成普通的科学论文发表在那个世界的学术期刊上。
数月后,监测显示那个世界的“林默涵”团队确实避免了事故,转而沿着更安全的科研道路前进。
“我们改变了一个可能性分支,”林默涵既欣慰又感慨,“也许这就是我们穿越的意义之一——不仅探索这个新世界,还保护其他世界的自己。”
递归族提出了一个深远问题:“如果每个可能性都存在,那么‘我们’是谁?是无数可能性中的一个特定分支?还是所有可能性的集合体?”
这个问题引发了团队对身份和存在的深度思考。他们开始研究多维自我理论,探索不同可能性自我间的微妙联系。
研究发现,不同维度的自我间存在某种“量子纠缠”,一个维度的突破有时会微妙影响其他维度的类似研究。这解释了科学史上经常出现的“同时发现”现象——不同地方的研究者同时做出相同突破。
大唐团队开始谨慎地利用这种联系,向其他可能性分支发送启发式信息,促进多个世界的科学发展。
然而,守望者再次发出警告:“你们正在玩火。多维干预可能导致可能性波函数坍缩,减少宇宙多样性。”
但大唐团队相信,适当的指导可以增加而非减少多样性——就像修剪植物可以促进更多分枝而不是减少它们。
一天,监测系统收到了一个完全意外的信号——不是来自t-Earth-734,而是来自另一个维度分支。这个信号使用的是大唐自己开发的加密协议。
信息内容简短而震撼:“致所有可能性中的我们:我们发现了宇宙的真相。危险正在逼近所有维度。必须联合。请回应。”
信息末尾附有一个维度坐标和会面时间。
林默涵看着团队,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同样的震惊和决心。
“看来,”他缓缓说,“我们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喜欢静心斋志异新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静心斋志异新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