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的风如同无数把冰冷的锉刀,永无止境地刮擦着“蹒跚巨兽”厚重的装甲。脱离冰封峡谷已有数日,林默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深层次的冥想中,引导着体内那新生的、被命名为“归源星璇”的能量核心,与自身的每一寸经脉、每一个细胞进行着更深层次的融合与稳固。这是一种奇妙的过程,仿佛在重构生命的基石,黑紫色的能量流不再仅仅是流淌,更像是具备了某种灵性,在他意念的引导下,自发地滋养、修复着之前强行施展“伪·奇点共鸣”所带来的暗伤,并与外界那严酷的寒冷环境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艾莉卡则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在临时找到的、一处背风的冰蚀洞穴里,对饱经摧残的“巨兽”进行着全面的检修。焊接的火花在昏暗的洞穴内不时亮起,替换受损零件的金属碰撞声清脆而富有节奏。同时,她的大脑也在高速运转,反复研究着从“守墓人”阿罕那里获得的三项禁忌蓝图——“维度皱褶发生器”、“意识编码投射器”以及“奇点共鸣弹头”。这些技术理念超前,结构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尤其是其能量回路设计,许多地方都违背了她所知的物理常识。她尝试着将“意识编码投射器”的部分原理集成到“巨兽”的防御系统中,这是一个极其精细和危险的工作,需要将纯粹的精神力场与实体能量护盾相结合,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能量反噬。
几天后,林默初步完成了境界的稳固。他感到自己对能量的感知和控制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无需刻意展开,他的精神触角便能自然而然地覆盖周围数百米的范围,冰雪下冻土的脉络、空气中稀薄能量的流动、甚至远处风雪细微的变化,都如同掌上观纹般清晰。他决定外出探查,一方面熟悉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寻找可能的补给或关于“肃正协议”、“星环同盟”的线索。
他独自一人行走在无垠的雪原上,身形在狂风中却异常稳定,仿佛与这片冰封天地融为一体。新生的“归源星璇”让他对环境能量的流动异常敏感。他“听”到了脚下冻土在万古寒冰压迫下的呻吟,“看”到了风中携带的、来自遥远区域的辐射尘与未知能量的微弱印记。
在一处被狂风雕琢成巨大野兽形态的雪丘背后,他的感知捕捉到了一丝不协调的金属回响与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能量残留。他绕过雪丘,一具被半掩埋在积雪中的残骸映入眼帘。
那不是人类的尸骨,也非虫群那标志性的、充满侵略性的构造,而是一具造型奇特的机器人残骸。它约三米高,流线型的暗沉灰色外壳呈现出一种哑光质感,风格简洁而高效,与旧时代的粗犷、虫群的狰狞、“清算者”的冰冷工业化都截然不同。它的躯干被某种巨大的力量从斜上方撕裂,露出内部密密麻麻、早已冻僵失效的精密元件和能量导管,闪烁着最后一点黯淡的、如同余烬般的微光。一条机械臂不自然地反向扭曲,断裂处能看到类似肌肉束的仿生结构,而另一条手臂则死死握着一把造型奇特、枪管呈螺旋状、此刻也黯淡无光的能量武器。
林默蹲下身,仔细拂去覆盖在残骸上的积雪。机器人的外壳上,靠近肩部的位置,有一个模糊但依稀可辨的标记——一个被简化的、仿佛由两道交错光线构成的飞鸟图案,带着一种轻盈与迅捷的质感。这个标记,他从未在任何已知势力的资料中见过。
他尝试将一丝更为精微的感知探入残骸内部。反馈回来的“低语”极其微弱,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充满了执行任务失败的绝望、壮志未酬的不甘,以及……一种为了某种高于自身存在的目标而执行最终指令的、近乎悲壮的决然。
“检测到未知科技造物残留信息……所属文明:疑似‘星环同盟’(资料库残缺匹配,置信度67.3%)……状态:彻底损毁,核心熔毁……最终记录片段:执行‘信使’任务……遭遇不可抗力……信息备份完成……发送失败……”脑内的提示音给出了模糊的判断,带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星环同盟……”林默低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字。又一个势力登上了舞台?是敌是友?
他在残骸周围仔细搜寻,风雪几乎抹去了一切痕迹。最终,在他费力撬开那只紧握武器的、已经冻僵的机械手指后,在指缝的缓冲材料层里,发现了一个被特殊合金外壳保护着、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数据芯片。芯片表面异常光滑,没有任何接口,却散发着一种极其微弱的、与机器人残骸同源的能量场,似乎在机器人生命信号彻底消失后,依旧依靠某种内置的、微型的生物能量池维持着最低限度的保护。
林默小心翼翼地将芯片取下,入手微温,与周围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这或许是了解这片区域,乃至更广阔宇宙局势的一个意外窗口,也可能是通往新危险的钥匙。
带着浓浓的疑惑和这份意外的收获,林默返回了临时营地。他将芯片交给仍在忙碌的艾莉卡,或许凭借她来自“北极星”和“静滞库”的技术储备,能够破解这异文明的造物。
这具莫名出现在极北之地、来自“星环同盟”的“信使”机器人残骸,如同在平静(尽管这平静充满危机)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之下,似乎隐藏着 beyond 他们目前认知的、更加波澜壮阔却又危机四伏的星际舞台。
喜欢星旅余烬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星旅余烬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