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司空曹操讨伐伪帝袁术立下大功,特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旧例,赏赐青龙玉璧一对。
朕,期盼司空早日归来!
星河璀璨,君臣同心!
..
得陛下如此信任,我心甚慰!
虽然圣旨是信使直接送到曹操手中,而非派人宣读。
但曹操明白刘协的心意,这是听闻孔融与张绣军之事,担忧曹操心有不安,特意派精骑快马加鞭送来。
显谋,多亏你在关中的安排,否则孔融这一起兵,朝中必有人对我诽谤中伤。
曹操看向李牧,再次感慨其在关中的谋划。
若非李牧运筹帷幄,借刀除去多数公卿,即便没有孔融之事,也会有其他事引发朝臣对曹操的构陷。
若非李牧谋划,让刘协对曹操充分信任,身边公卿不时进谗言或劝刘协制衡曹操,君臣之间也难以互信。
更不用说让曹操获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旧例的殊荣了。
李牧轻摇折扇,扇面鹤鸣九霄图,傲视苍穹。
在曹操与刘协的关系处理上,李牧设想过多种方案。
如昔日向曹操进言,以法治国,以仁辅世便是其中一策。
但曹操并未采纳。
李牧曾听闻一个有趣的说法:若将刘禅换成赵构,南宋能否驱逐外敌?
汉末三国,群雄割据,刘禅是个颇具争议的蜀汉君主。
扶不起的阿斗之说广为流传,皆以为刘禅昏庸无能,致使蜀汉覆灭。
但也有人认为,刘禅虽非雄主,但以昏庸无能评价实在冤枉!
单是与诸葛亮君臣无猜这一点,就已胜过多数君主!
诸葛亮在世时,对其信任有加。
诸葛亮去世后,不仅重用《出师表》所荐人才,还将诋毁诸葛亮的李邈处死。
须知刘禅鲜少动杀心,却因李邈诽谤诸葛亮而起杀意。
何来权臣之说?
在刘禅心中,诸葛亮就是相父,岂有权臣之嫌?
再看姜维,本为降将,诸葛亮去世后朝中多少人与姜维不和?
就连诸葛亮之子都对姜维颇有微词,甚至将其比作宦官黄皓,但刘禅仍任命姜维为大将军,支持其北伐!
看似平庸之主,实则大智若愚。
毫无疑问,刘禅是个十分称职的君主。
虽自身才能有限,但刘禅深知该信任何人。
刘禅宠信宦官,实则是为了制衡朝中士人势力。
姜维不同于诸葛亮,无法兼顾军政大权,自然难以理解宦官是刘禅用来平衡朝局的手段。
若非如此,面对文臣普遍反对北伐的局势,刘禅又如何能坚持己见?
倘若姜维能如诸葛亮一般军政皆通,刘禅必然欣喜不已!
李牧的另一计划,是将刘协培养成刘禅式的人物。
并非如汉武帝刘彻那般雄才大略,而是如刘禅般善于权衡。
刘彻虽英明神武,但晚年猜忌之心极重,连太子都难逃毒手。
若将刘协培养成刘彻那样的君主,最终只会与李牧为敌。
反之,若刘协能如刘禅般善用权术,局面将大不相同。
曹操才华横溢,军政谋略不逊于诸葛亮。
若刘禅与刘协处境相似,诸葛亮或许真会如刘备临终所托,全力辅佐幼主。
刘备去世后的蜀汉与如今的汉室处境相似,皆在危亡之际。
此时君主若无才能,便需如曹操、诸葛亮这般全才力挽狂澜。
《三国演义》前半段以曹操为主角,后半段则以诸葛亮为核心。
二人虽经历不同,却同样精通权谋、军政,一手撑起摇摇欲坠的王朝。
曹操令无人问津的汉室重现锋芒,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延续汉室数十年。
诸葛亮则在曹魏占优、东吴次之的局势下,硬生生开创三国鼎立之局。
虽有人言鲁肃更早提出三分天下,但其仅为构想,诸葛亮却将其变为现实。
即便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诸葛亮仍在蜀汉人才凋零之际力挽狂澜,临终前还为刘禅留下《出师表》与大将姜维,延续蜀汉国祚。
唯一遗憾是未能料到司马懿长寿,更未料到邓艾之才,否则蜀汉或有机会复兴。
在李牧的诸多计划中,将刘协培养成刘禅式君主,是目前最合适的方案。
此方案立足于曹操的立场——若曹操选择忠于汉室,李牧便为他铺就君臣互信之路,即便代价是铲除两百余位公卿。
此事若泄露,李牧的声名恐怕与贾诩不相上下。
曹操若代汉自立,李牧便会为曹操营造“君主昏庸, 忠良”的假象。即便曹操无意称帝,也不得不考虑为子孙谋划。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溃袁术,留曹仁与刘晔驻守寿春,清剿袁术残部,自己则率军回师许都。
吕布专注于治理下邳,无暇他顾。孙策在江东势如破竹,肃清吴郡袁术势力。陈宫劝降会稽太守王朗归附孙策,但王朗选择投奔许都。至十二月,孙策已掌控庐江、丹阳、吴郡与会稽,又派虞翻劝降豫章太守华歆,分豫章设庐陵郡,任命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太史慈被委以建昌都尉,镇守海昏,抵御刘磐。孙策遣使赴许都,请封吴侯。
刘备在青州战败后休养生息,派孙乾寻访郑玄,求取贤才。张绣返回宛城,依贾诩之计严防刘表。关中经毛玠治理渐复生机,夏侯渊震慑马腾、韩遂。张扬掌控河内与上党,但并州北部及弘农、河东等地仍由豪强割据。张燕屡次袭扰袁绍。朝廷任命张鲁为汉宁太守,令其牵制益州刘璋。刘表反诬张绣擅自出兵,派文聘驻守新野。公孙瓒在易京终日酗酒颓废。
邺城中,淳于琼久候郭嘉不至,胞弟淳于导亦无音讯。他曾在袁绍面前保证郭嘉必于年关前献上传国玉玺,如今期限将至却杳无音信,兖豫两地亦无玉玺踪迹。淳于琼愈发焦躁,疑心郭嘉或死于盗匪之手,致使玉玺失落。
淳于琼来回踱步,眉宇间尽是忧虑。
山贼的威胁令他懊悔不已。
以郭嘉的才智,通过关卡自然不成问题,可这乱世之中,山匪流寇横行,哪管什么士人身份?见了钱财便抢,毫无规矩可言!
“可恨!早知曹操的追兵追不上我,就不该让奉孝带走传国玉玺!”
“莫非郭奉孝另寻他路?可若真如此,玉玺早该送到主公手中了。”
淳于琼始终未曾怀疑,郭嘉早已投靠曹操。
更未察觉,为何李典、乐进的追兵始终追赶不上!
“将军,大将军召见!”
正焦虑间,袁绍派人来请淳于琼议事。
淳于琼心头一紧——此时召见,必是为了玉玺之事。
“吩咐下去,若有人寻我,务必礼待,问明来意。”他生怕郭嘉到来时,因门人无礼而被拒之门外。
不多时,淳于琼踏入衙署大厅。
厅内气氛凝重。
沮授、田丰、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评、辛毗。
颜良、文丑、张合、高览、鞠义、韩猛、蒋义渠、牵招。
袁绍麾下文武齐聚,而袁绍本人面色阴沉,默然饮酒。
见淳于琼到来,众人神色各异。
许攸、逢纪、郭图等人眼中,甚至闪过一丝讥讽。
“主公!”淳于琼上前行礼,心中忐忑。
袁绍抬眼,目光冷厉:“淳于琼,传国玉玺如今在何处?”
淳于琼早有预料,却只能硬着头皮答道:“主公,或许是途 了些意外……”
“意外?”袁绍冷笑,“你说的那人,可是郭嘉郭奉孝?”
淳于琼一怔:“主公如何知晓?”
随即他大喜:“莫非奉孝已至邺城?哈哈,我就知道他定能安然抵达!”
但转念一想,若郭嘉真来了,袁绍怎会如此不悦?
“来邺城?呵!”袁绍猛然将酒樽掷向淳于琼,“你口中的郭奉孝,早已将传国玉玺送往许都!如今更是曹操的司 师祭酒!”
“你……简直愚不可及!”
淳于琼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司 师祭酒?
“主公,郭奉孝怎会将传国玉玺送往许都?他明明是为投效主公才来找我的啊!”
“我与郭奉孝相处日久,深知此人功利心重,为求主公赏识,甚至曾在邺城四处钻营。”
淳于琼仍在辩解,死活不信郭嘉会去许都当什么司 师祭酒。
郭图冷笑道:“淳于将军,你中计了!”
“郭奉孝接近你,图的就是传国玉玺!”
“他几年前就来邺城投奔过主公,见主公非其明主便离去。临走时还想拉拢我和辛评,说什么主公优柔寡断,岂会真心投效?”
“若你早说是郭嘉受托,何至于误了主公大事?”
辛评接话道:“郭嘉携玺返许,立即被拜为司 师祭酒,连李牧、戏志才都屈居其下。”
“军师祭酒乃首席谋士,我等皆无缘此位,郭奉孝却轻易得之。”
“淳于将军,恕我直言,此事当真可疑。”
淳于琼暴怒:“辛评,你血口喷人!”
辛评讥讽道:“在下不过实话实说。你隐瞒受托之人,若早说明,或许还有转圜余地。”
淳于琼慌忙跪地:“主公明鉴!末将确实被郭嘉所骗,绝无二心啊!”
袁绍见状更怒:“枉费我信任于你!来人,将淳于琼下狱候审!”
武士拖走面如死灰的淳于琼后,袁绍拍案而起:
“曹操既灭袁术又得玉玺,天子更赐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之殊荣。”
“可恨当初未听忠言,让曹操迎了天子!”
“如今孔融谋反被黜,许都君臣同心,离间之计难施。”
“曹操内忧既除,必图河北。公孙瓒未平,并州有张扬,黑山有张燕,青州有刘备,我等该如何应对?”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曹操无后顾之忧,正可养精蓄锐,虎视河北。
时机成熟时还能给袁绍制造些困扰,比如出兵河内郡,再到并州转一圈。
但袁绍却分身乏术,光是对付公孙瓒就够他受的了。
虽然公孙瓒现在龟缩不出,可谁知道这只缩头乌龟会不会突然咬袁绍一口。
如今的公孙瓒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