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唉,你我兄弟之间,何时变得这般生分了...”郭嘉故作叹息。
蔡文姬见郭嘉与戏志才前来,轻声对李牧道:“李郎,我与乔家姐妹暂且回避。”
李牧翻身下马,手中折扇轻摇:“郭祭酒,戏院长,二位莫非闲来无事,又来我这清泉小筑叨扰?”
听到“祭酒”与“院长”之称,郭嘉与戏志才皆有不悦之色。
但见李牧儒雅外表下魁梧的身形,二人只得按下心中不快。
“显谋,明公言我执掌军师学院已久却未培养出可用之才,故而请辞,欲请你接手。”戏志才语气中透着几分自得。
郭嘉附和道:“正是,我麾下也缺人手,正打算调志才回军师掾任职。”
戏志才故作无奈:“显谋啊,非我不愿担任此职,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牧静观二人表演,待其言毕,方缓缓道:“不想戏院长如此会挑时机。近日恰有两位天纵奇才将入军师学院,既然你不愿执教,我便勉为其难接手。”
“且慢!”戏志才打断道,“天纵奇才?显谋莫不是在戏弄我?”
郭嘉忍不住插话:“志才,你既已答应回军师掾,岂能反悔?哪来这许多天纵奇才?”
戏志才轻咳两声:“郭祭酒此言差矣。我身为军师学院院长,既有奇才将至,岂能置之不理?显谋性情懒散,岂是教导奇才之人?除我戏志才外,无人可担此重任!军师掾之事,还请多担待,待我得闲,定来相助。”
郭嘉嗤之以鼻:“志才,不,戏院长。但愿他日莫要哭着求回军师掾!你以为显谋安着什么好心?”
戏志才却不以为然。
若有奇才相助,他这院长便可轻松许多。
奇才既能举一反三,又可协助管理其他学子。
这般逍遥日子,岂不快哉!
若去军师掾,还不得被郭嘉当作苦力使唤?
戏志才与郭嘉相识多年,彼此心知肚明。
互相算计时,更是毫不留情!
“另有一事。”戏志才正色道,“明公已说服陛下,不仅将匠人博士俸禄提至与五经博士同等,更将昭告兖州、豫州、江淮及关中各郡,邀天下匠人齐聚许都。不日许都必将成为匠人云集之地。”
郭嘉补充道:“不仅如此,明公欲将匠坊及匠人博士、散吏等,尽数从少府分离。”
“新设工部,置工部尚书一职,秩同九卿,受司空府辖制。”
“陛下已准设立工部,唯缺尚书人选。”
曹操派郭嘉和戏志才私下询问李牧:“明公让我们来问,你是愿意担任工部尚书,还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将工部尚书的地位提升至与九卿同等,曹操的这一决策令李牧略感意外。
此举必将引发诸多争议,即便是朝中支持曹操的公卿大臣,恐怕也会对此颇有微词。毕竟,匠人与九卿并列,这在大汉四百年历史中前所未有。
李牧回应道:“暂时由我兼任吧。不过上朝议事可由工部侍郎代劳,我推荐山阳郡郡丞靳文担任此职。”
郭嘉和戏志才相视无言,心中暗道:果然如此!担任尚书却不上朝,还让侍郎代为出席。戏志才尤其了然,靳文最初只是濮阳县丞,长期作为李牧的副手处理政务;李牧升任山阳郡太守后,又将靳文调任郡丞,继续辅佐。如今李牧出任工部尚书,竟直接将靳文从地方调入许都担任工部侍郎,还代其上朝?
郭嘉忍不住说道:“显谋,这似乎不合礼制,不如直接让靳文担任工部尚书。”
李牧笑道:“谁都可以跟我谈礼制,但奉孝你说这话,不觉得脸红吗?”他接着解释:“并非我偷懒,工部尚书必须由精通匠艺之人担任,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若马钧的资历足够服众,我本打算推荐他。靳文为人务实,担任侍郎辅佐尚书最为合适。下一任工部尚书,就由马钧接任。”
连继任者都已内定,郭嘉和戏志才不禁投以鄙视的目光。
建安二年四月,刘协下诏设立工部,主管营造工程、水利、器物制作等事务,地位与九卿相同。李牧出任工部尚书,靳文为侍郎,相关制度由李牧拟定,经司空府裁定后由刘协签署生效。
工部成立之初,李牧在衙署外立下一块石碑,正面镌刻着……
匠人即为工人,工人勇立潮头: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大汉工部。
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石碑背面同样镌刻着精美的文字:
正 五个苍劲大字:二十八国士
下方排列着二十八行名录。
首行赫然写着:扶风人,马钧!
与此同时,工部颁布告示,将遴选二十八位对大汉工艺有卓越贡献者,将其姓名铭刻于石碑,授予尊号,流芳百世!
相关章程亦随之公布。
此举一出,许都士林震动,朝堂之上三公九卿皆为之哗然!
工部意欲何为?区区工匠也配称?
云台有二十八将,工部便效仿二十八国士,分明是将工匠与开国功臣相提并论,岂有此理!
工匠博士与五经博士同列已是荒唐,如今工部竟敢与九卿并列!更喊出匠人即工人这等口号,换汤不换药!
速传工部尚书前来对质!
有辱斯文,成何体统!
郑玄先生正在许都,我等当联名请先生主持公道,务必拆除这僭越之碑!
朝堂之上,工部侍郎靳文如坐针毡。
百余位公卿的目光齐刷刷射向靳文。
靳文心中叫苦不迭:下官本是小小县丞,蒙恩擢升郡丞,又侥幸任职工部侍郎,何曾想过要直面这般阵仗!
尤其当九卿正官们发现与自己同列的竟是个小小侍郎时,个个面露愠色,心中暗骂不已。
陛下。
太尉杨彪出列奏道:
工部立碑之事已引发许都士人激烈反对,各地闻风而来的儒生,乃至大儒郑玄皆在声讨。臣以为,是否 工部尚书李牧入朝商议?
老谋深算的杨彪并未直接指责李牧,而是巧妙转换了说辞。
暗示并非朝堂反对,实乃士林怨声载道。
天子刘协陷入两难。
这工部石碑之事,本有天子亲自参与。
否则传国玉玺的印文,又岂能轻易铭刻其上?
李牧随曹操密会刘协,为这位少年天子勾勒了一幅宏伟蓝图。
秦皇横扫六合,一统山河,修筑长城震慑九州龙脉。
汉武挥师北伐,豪言寇可往,我亦可往。
光武中兴汉室,立下洛水誓言。
这些 名垂千古,相比之下其他君主黯然失色。
汉明帝自愧不如先贤,遂建云台阁,评定二十八将,同样流芳百世。
而刘协登基数载,既无治国功绩,又接连遭董卓、李傕、郭汜挟持,即便迁都许昌,仍难服天下士人之心。
既然如此,何不开创前所未有之伟业,成就当世传奇?
李牧描绘的宏图令刘协热血沸腾,彻夜难眠。
对十五六岁的少年,与其谈论权谋之术,不如畅想千秋功业。
受此激励,刘协立即参与工部的石碑与檄文商议。
太尉,工部尚书公务繁忙,由司空献策有何不可?刘协略显忐忑地望向曹操。
曹操朗声出列:陛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方有圣贤辈出。士人争议实乃好事,不妨静观其变。
太尉杨彪与司徒赵温相视摇头。
事已至此,再看天子神情语气,显然已参与其中。
若再反对,岂非令陛下难堪?
若无他事,便退朝吧。刘协心虚不已,急于离开大殿。
群臣心知肚明,少年天子尚不擅掩饰情绪,所思所想皆形于色。
司空,放任许都士人非议,恐损陛下声誉。杨彪低声劝谏。
赵温附和:尤其大儒郑玄门生众多,能言善辩,总不能禁绝言论吧?
曹操笑道:听闻太尉之子杨修机敏过人,不如让他与郑玄一辩高下。
杨彪愕然:犬子愚钝,岂是郑玄对手?况且他也......
曹操意味深长:太尉莫非要让令郎指摘陛下决断有误?
老谋深算!
杨彪暗自气闷。
清泉小筑外。
诸葛亮与庞统并肩而至。
工部的出现,引起了二人的注意。
二人所学驳杂,并未如其他士子般对工部石碑与檄文感到冒犯,反倒对工部尚书李牧颇感兴趣。
然而石碑已立数日,却始终未见李牧现身。
递上拜帖后,二人立于门前闲谈。
听闻清泉小筑乃许都最幽静之处,冬暖夏凉更胜皇宫,不知传言真假。
观清泉居士当日言行,确是个风雅之人。
诸葛亮打量着建筑外观,轻声感叹。
庞统接道:师弟以为,若清泉居士与郑玄辩论,孰胜孰负?
诸葛亮浅笑:师兄莫非想问,与郑玄辩论工部碑文是否违背圣贤之道?我倒不认为居士会做这等无聊事。
谈笑间,侍女退回拜帖。
居士不愿见我们?诸葛亮愕然。
二人受邀而来却遭拒,令他困惑不解。
庞统静待侍女解释。
侍女早已习以为常。
公子说:二位皆当世奇才,为何拜帖如此平庸?
平庸?二人相视诧异。
庞统问道:不知公子认为何种拜帖才算不凡?
侍女摇头:这便不知了。公子近日心烦,嫌许都太过喧闹。
二位备好新帖再来吧。说罢关门而去。
二人怔立良久。
诸葛亮摇头叹道:常言大才者性情古怪,但如居士这般,实属罕见。
庞统捻须轻笑:师弟方才说错了。这位居士,还真是个无聊之人。
诸葛亮恍然:师兄之意,居士不欲亲自与郑玄辩论,而是希望我等代劳?
庞统摊手:除此拜帖,还有何物能入居士法眼?
二人心思敏捷,稍加推敲便明其意。
按理说,我们该拂袖而去。庞统沉吟道。
诸葛亮微微颔首道:许都文士皆言,清泉居主人性情乖张,傲慢无礼。依亮之见,不如就此离去。
沉默半晌。
二人忽相视而笑。
少年诸葛亮意气风发:既来许都游学,若不见识郑玄先生风采,岂非虚度此行?
庞统眼中亦闪动光芒:荆楚之地久闻郑玄大名,今日若不一较高下,怎对得起襄阳父老?
清泉居内。
李牧听着侍女禀报,轻摇折扇。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