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月空投下来的那份“前沿阵地”大礼包,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入了“地下联盟”这艘正在逆水行舟的战舰的风帆里。
第二天一早,当林浩将这份来自米兰理工的“内部资料”,在团队的晨会上展示出来时,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王师傅看着那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Nature系列期刊投稿作图规范指南》,啧啧称奇,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乖乖,原来这里头还有这么多道道儿!人家这搞科研,真跟打仗一样,连地图怎么画都有标准作业程序!”
高翔和徐涛则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头扎进了那些来自世界顶尖课题组的内部研讨会ppt和最新讲义里。尤其是罗西教授对于“协同剪切域”理论争议的最新评述,更是为他们正在构建的物理模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宝贵的参照。
“翔哥,你看这里!”徐涛指着屏幕上的一页ppt,兴奋地喊道,“罗西教授他们,也尝试过用AI来预测剪切带的萌生位置,但他们的算法模型太老了!如果用咱们现在这套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算法,精度至少能提高一个数量级!”
“没错!”高翔的眼中也闪烁着光芒,“还有他们这个分子动力学的弛豫算法,太保守了!如果结合我们之前摸索出的那套‘分区退火’的方案,完全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把计算时间再压缩30%!”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两个发现了绝世武功秘籍的武痴,激动得手舞足蹈。
而陈默,在仔细地、一页一页地翻阅完所有资料后,只是平静地合上了笔记本电脑。他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激动,但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如同磐石般的沉稳和自信。
他看向林浩,眼神里充满了赞许。他知道,苏晓月送来的,不仅仅是资料,更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他们的团队,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了。他们有了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世界最前沿视野的“了望塔”。
这份来自米兰的“战略支援”,让整个团队的士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每个人都像是被打了鸡血,充满了要把地球挖穿的干劲。
地下室里的“战争”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实验的轰鸣声,键盘的敲击声,以及时不时响起的、关于学术问题的激烈争论声,交织成了一曲激昂而又和谐的“战斗交响乐”。
然而,就在“地下联盟”埋头攀登自己的“峭壁”之时,来自山脚下的喧嚣,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响亮。
这天中午,林浩和徐涛结伴去食堂吃饭。
刚打好饭,找了个位置坐下,徐涛就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凑了过来。
“浩子,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林浩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头也不抬地问。
“李瑞阳那边,有大动静了。”徐涛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
林浩夹菜的动作微微一顿,抬起了头。
徐涛左右看了一眼,确认周围没人注意他们,才继续说道:“我计算机系的哥们儿,前两天在学校的超算中心,碰到了李瑞阳组里的那个张远。你猜他去干嘛?”
“干嘛?”
“提交计算任务!而且是VIp加急通道!”徐涛比划着,“听我哥们儿说,那家伙一次性,就申请了十万个核时(cpU core-hour)的计算资源!十万个啊!咱们学院,一年批给一个普通教授的总额度,也就这么多!李瑞阳这是把老本都砸上去了!”
林浩的心,猛地沉了一下。
十万个核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李瑞阳团队,正在进行着某种规模极其庞大、数据极其密集的理论计算。这显然,是为了给他们即将发表的文章,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还不止这些。”徐涛咽了口唾沫,继续他的“战情通报”,“我们本科生实验课,要去测试中心做电镜实验,结果你猜怎么着?测试中心的老师说,最近一个月,那台最高级的场发射透射电镜(hRtEm),夜间的机时,全被李瑞阳课题组给包了!连轴转!据说,光是做电镜的博士后,他们就安排了两个!”
林浩沉默了。
包下最顶级的电镜,投入海量的计算资源……李瑞阳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做实验”,而是在发动一场不计成本的、饱和式的“闪电战”。
他能想象到,对方的实验室里,此刻是怎样一番兵强马壮、灯火通明的景象。几十个博士、硕士,在一位资源雄厚的明星教授的带领下,像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疯狂地运转着,产出着海量的、精美的数据。
而他们呢?
只有这间不足一百平米的、潮湿的地下室,和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如同乌云般,开始在林浩的心头聚集。
“而且,”徐涛的脸色变得更加严肃,“我听张远在超算中心跟人吹牛说,他们的文章,已经写得差不多了,目标,直指《Acta materialia》!说是要一战定乾坤,彻底奠定他们在国内这个领域的‘领导地位’。”
《Acta materialia》!
这个名字,像一根针,刺痛了林浩的神经。这正是他之前,认为自己和陈默的成果,最应该去冲击的期刊。
而现在,它却成了对手即将攻占的“高地”。
“他们……动作怎么会这么快?”林浩喃喃自语,他感到一丝困惑和不甘。
“快?”徐涛苦笑了一下,“老林,你别忘了,人家那是什么团队。李瑞阳手下,光博士后就有四五个,博士生更是有十几号人。咱们这边,你一个人,干了人家一个加强排的活儿。人家一篇论文,十几个作者,分工明确,有人专门做实验,有人专门做表征,有人专门搞计算,有人专门写文章……那是一条成熟的、高效的‘学术流水线’!咱们呢?咱们是‘手工作坊’啊!”
徐涛的话,虽然残酷,却无比真实。
林浩默默地吃着饭,味同嚼蜡。
他知道,徐涛说的都是事实。在资源的体量上,在人力的规模上,他们和李瑞阳团队之间,存在着一道如同天堑般的鸿沟。
一股焦虑感,开始不受控制地,从心底蔓延开来。
他开始怀疑,他们当初定下的那个,冲击《Science Advances》的目标,是不是真的太过好高骛远了?当对手已经用坚船利炮,即将拿下《Acta》这个战略重镇的时候,他们还在峭壁上,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艰难攀登。
万一……万一等李瑞阳的文章发表出来,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学界已经普遍接受了他们的那套理论。那他们这篇更深入、但却“迟到”的文章,会不会反而被认为是“跟风之作”?
这个念头一出来,就像一棵毒草,在他的心里疯狂生长。
下午,林浩在进行甩带实验时,破天荒地,出现了一次低级失误。
因为分心,他没有精确控制好石英管的喷射压力,导致熔融的金属液滴,没有形成均匀的条带,而是在冷却铜辊上,溅出了一片难看的、长满了“冻刺”的金属疙瘩。
“嗤啦——”
伴随着一阵刺耳的摩擦声,甩带机发出了不堪重负的抗议,自动停了下来。
林浩懊恼地一拳砸在实验台上。
“怎么了?”
陈默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到了林浩的身后。
“没事,老师,就是……走神了。”林浩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陈默没有看那坨报废的样品,他的目光,落在了林浩那双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的眼睛上。
“在担心李瑞阳他们?”陈默一针见血地问。
林浩的身体微微一僵,没有否认。
陈默没有批评他,只是平静地说:“跟我来。”
他带着林浩,走到了地下室的休息区。那里有一张小小的茶几和两把椅子。他从柜子里,拿出了自己那套宝贝的茶具,开始不紧不慢地,烧水、洗杯、温壶。
地下室里,实验的轰鸣声似乎都小了下去,只剩下“咕嘟咕嘟”的烧水声,和陈默摆弄茶具时,发出的清脆的、瓷器碰撞的声音。
一股淡淡的茶香,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林浩有些局促地坐着,不知道陈默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水开了。陈默提起水壶,用滚烫的沸水,冲泡着壶中的茶叶。第一泡,他没有倒给林浩,而是直接淋在了茶盘上那只紫砂的“茶宠”上。
“知道这叫什么吗?”陈默问。
“洗茶?”林浩试探着回答。
“嗯。”陈默点了点头,又重新注满了水,“喝茶,最忌心浮气躁。第一泡,火气、杂气太重,不能喝。得把它舍弃掉,才能迎来后面真正的醇香。”
他将第二泡冲出的、色泽金黄的茶汤,缓缓倒入林浩面前那个小小的品茗杯中。
“做科研,也是一个道理。”陈默的声音,平静而悠远,“外界的那些喧嚣、那些关于谁快谁慢的争论,就是这第一泡的‘杂气’。你如果把它喝下去了,那你的心,就乱了。心一乱,手上的活儿,自然也就跟着乱了。”
林浩端起茶杯,滚烫的杯壁,让他瞬间清醒了不少。他看着杯中澄澈的茶汤,若有所思。
“老师,可是……我担心,我们会被他们抢占先机。”林浩还是将自己心底最深的忧虑,说了出来,“如果他们的《Acta》先发表,学界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那我们……”
“先机?”陈默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从容和……藐视。
“林浩,你要记住,在真正的科学发现面前,从来就没有什么‘先机’,只有‘对’与‘错’,‘深’与‘浅’。”
他呷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让他们去发,让他们去敲锣打鼓,让他们去告诉全世界,他们发现了‘低温不脆化’。我们甚至,还要感谢他们。”
“感谢他们?”林浩更糊涂了。
“对,感谢他们。”陈默的眼中,闪过一丝战略家的睿智光芒,“感谢他们,用一篇顶刊论文,为我们这个研究方向,预热了整个学术圈的关注度。等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的时候,我们再把我们的东西,拿出来。”
他看着林浩,一字一顿地,说出了那句,足以改变林浩整个科研生涯心态的话:
“不用理会。他们在山脚下的集市里,为了一块银元的所有权,吵得面红耳赤。而我们,是在人迹罕至的峭壁上,攀登,去寻找那座传说中的金矿。”
“我们的赛道,和他们,从来就不一样。”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又如同一股清泉,瞬间,劈开了林浩心中的所有迷雾,洗涤了他所有的焦虑和不安。
是啊!
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是在冲击《Science Advances》!
而李瑞阳呢?他只是在一个已知的现象上,做着精美的、却缺乏灵魂的数据堆砌。
他们在攀登珠穆朗玛,而李瑞阳,只是在香山的山路上,健步如飞。速度再快,风景再好,那也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赛!
想通了这一点,林浩感觉自己整个人的格局,都被瞬间拔高了。
之前那些关于“先机”的焦虑,关于“资源”的自卑,在这一刻,都变得无比渺小和可笑。
他端起茶杯,将杯中温热的茶汤,一饮而尽。一股暖流,从喉间,一直流淌到心底。
“老师,”他抬起头,眼神中所有的阴霾都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和澄澈,“我明白了。”
陈默欣慰地点了点头,又为他沏上了一杯茶。
地下室外,寒风依旧。
但林浩知道,从这一刻起,任何来自次级战场的“噪音”,都再也无法动摇他攀登“山巅”的决心。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