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兰利。
大卫·陈面无表情地关闭了那段让他感到无比刺耳的外交部记者会视频。
舆论战的完败,在他的预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他低估了对手那种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战略定力。
“看来,隔空喊话,对他们毫无作用。”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轻声自语。
他打开了“灯塔计划”的行动方案,直接翻到了第三页,上面用红色的字体,标记着一个单词——“talent(人才)”。
“既然无法从外部干扰,那就从内部开始。”
他调出了“新地平线”核心团队所有成员的详细资料。林浩、陈默、高翔、徐涛、苏晓月……这些人的名字上,都被画上了一个表示“极难策反”的红色标记。他很清楚,对于这些已经深度参与到国家战略、并实现了个人价值和财富自由的核心创始人,任何外部的诱惑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资料的最下方,两个相对年轻的面孔上。
张念,男,27岁,江北大学在读博士生,师从陈默教授,主攻理论计算与仿真,是《Nature》封面文章的第三作者。性格评估:内向,纯粹的技术研究者,对学术成就极度渴望。
李沐珂,女,26岁,江北大学在读博士生,师从陈默教授,主攻材料制备与表征,《Nature》封面文章的第四作者。性格评估:外向,思维敏锐,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资历最浅,还未毕业,对纯粹的学术殿堂依然抱有幻想……”大卫·陈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知道,这台精密机器上最有可能被撬动的“螺丝钉”,就在这里。
他拿起了加密电话。
“启动‘活水’计划,目标人物:张念,李沐珂。执行A级方案。”
……
两天后,江北,“新地平线”总部。
材料与制备组的办公室内,李沐珂正在处理一批最新的“冰河一号”线缆的性能测试数据。突然,她的电脑右下角,跳出了一封新邮件的提醒。
发件人的名字,让她呼吸一滞。
【professor Alistair Finch, head of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It】
阿利斯泰尔·芬奇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主任。这位在计算材料学领域如同神明一般的人物,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同时拥有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和巴克利奖(凝聚态物理最高奖)的顶级学者。
李沐珂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点开了邮件。
邮件是芬奇教授的亲笔信,内容热情洋溢,措辞恳切。
“亲爱的李沐珂博士: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您致信。我认真拜读了贵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发表的、关于高温超导的划时代杰作。您作为核心作者之一,在材料制备与表征方面展现出的才华,令我印象深刻……
……我们mIt材料系,即将在下个学期,正式启动一个全新的‘未来材料AI设计’实验室,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从源头上创造新材料。芬奇教授在信中,详细阐述了这个实验室宏伟的学术愿景。
……在此,我谨代表麻省理工学院,正式向您发出邀请,希望您能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加入我们的新实验室。我们将为您提供博士后阶段的全额奖学金,每年15万美元的独立科研经费,以及配备两名博士生的团队。您将有机会,与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大脑一起工作,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难题……”
邮件的最后,是芬奇教授的亲笔签名。
李沐珂看着这封邮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这是mIt,是芬奇教授的亲笔邀请!对世界上任何一个还在求学阶段的博士生而言,这都是一份梦寐以-求的、足以改变一生的至高荣誉。
然而,短暂的激动过后,一种职业习惯带来的警觉,让她迅速冷静了下来。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几个疑点。
芬奇教授是理论计算领域的,为什么会首先邀请主攻实验制备的自己?而且,这封信的时间点,恰好是在“新地平线”和西方世界舆论交锋最激烈的时刻。这一切,是不是太巧了?
她没有声张,而是第一时间,起身走向了隔壁理论组的办公室。
她找到了正在埋头推演一组新数据的张念。
“张念,看下你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有没有收到什么奇怪的邮件?”她压低声音问道。
张念性格内向,是个纯粹的技术痴,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公式世界里。听到李沐珂的话,他有些疑惑地抬起头,打开了自己的邮箱。
在被系统自动归类到“推广邮件”的一个角落里,他果然也找到了一封一模一样的、来自芬奇教授的邮件。只是信中的赞赏,侧重于他在理论构建方面的贡献。
“mIt……芬奇教授的邀请……”张念看着邮件内容,一向平静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对他这样的理论研究者而言,mIt,就是学术的耶路撒冷。而芬奇教授,就是圣殿里的神。能够得到他的认可和邀请,那种巨大的冲击力,是任何金钱和地位都无法比拟的。
“这……这是真的吗?”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应该是真的。”李沐珂的表情却很严肃,“但你不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吗?为什么是我们两个?为什么是现在?”
“奇怪?”张念从巨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他想了想,“可能是因为我们是论文作者里,低年级的两个在读的博士生?芬奇教授想招揽年轻的科研力量,也很正常吧?”
“或许吧。”李沐珂没有和他争论,她知道张念对学术之外的事情,天生就不那么敏感。
两人陷入了沉默。
张念的内心,确实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方面,是来自世界顶级学术殿堂的、无法抗拒的巨大诱惑;另一方面,是“新地平线”这里如火如荼的事业,和陈默、林浩等人的知遇之恩。
他坦诚地对李沐珂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承认,我很心动。能去芬奇教授的实验室工作一年,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清澈而坚定:“但是,我知道我的根在哪里。陈老师和林师兄,给了我接触世界最前沿课题的机会,给了我使用‘神威之心’的权限。没有‘新地平线’这个平台,我什么都不是。芬奇教授,根本不会知道世界上有我这么一个人。”
“我只是……只是觉得很荣幸,也很纠结。”
听到张念这番话,李沐珂心中最后的一丝担忧也放下了。她就知道,这个一门心思都扑在科研上的“书呆子”,在大是大非上,拎得比谁都清。
“我明白了。”李沐珂点了点头,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张念,这份邀请函,可能不是写给我们两个人的。它是写给整个‘新地平线’,甚至是我们国家的一封‘战书’。它想测试的,不是我们的学术水平,而是我们的忠诚。”
张念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立刻就明白了李沐珂话里的深意。
“那……我们该怎么办?”
“很简单。”李沐珂的眼中闪过一丝慧黠,“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只是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是第一时间……找导师。”
两人相视一笑,立刻达成了共识。
他们没有回复邮件,也没有再和任何人讨论。而是将这两封意义非凡的邮件,原封不动地,打包加密,直接发送到了他们导师——陈默的私人邮箱里。
邮件的正文,只有一句话。
“陈老师,我们收到了两封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邮件,想请您指导。”
喜欢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