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下旬,深圳师范大学的校园里飘着淡淡的圣诞装饰气息,图书馆前的银杏叶落尽了,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小小的彩灯,傍晚亮起来时,像撒了一把星星。林晚星背着深蓝色双肩包走进图书馆三楼时,怀里揣着刚打印出来的复习提纲,指尖因为紧张微微发凉——还有一周就是期末考试,这是她上大学后的第一次正式考试,也是她能否拿到奖学金的关键。
“晚星,这里!”靠窗的位置传来江哲的声音,他穿着件藏青色毛衣,面前摊着一摞古典文学的书,旁边却放着一本《教育学概论》,显然是特意帮她带的复习资料。
林晚星快步走过去,把复习提纲放在桌上,忍不住叹了口气:“江学长,我有点慌,教育学原理的名词解释太多了,我总记混,还有教育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不知道该怎么答。”
江哲放下手里的笔,拿起她的复习提纲,认真地看了看:“别慌,咱们先把知识点梳理一遍。你看‘教育的本质’这部分,李教授上课强调过‘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你可以结合《红楼梦》里的例子记——比如贾母培养黛玉,就是通过日常的关怀和引导,这就是‘培养人’的体现,这样是不是好记多了?”
林晚星眼睛一亮,赶紧拿出笔记本:“对哦!我怎么没想到!把知识点和文学例子结合起来,确实更容易记。”她一边说,一边快速写下“教育本质+贾母教黛玉”,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清晰的字迹。
江哲笑着把《教育学概论》推给她:“这本书里有很多案例分析的答题模板,你看这道题‘如何处理学生的叛逆心理’,答案分了‘理解需求’‘耐心沟通’‘引导方向’三点,你可以把这个模板记下来,考试时结合题目里的案例套进去,就能拿到大部分分数。”
接下来的一周,林晚星的生活被复习填满。每天早上七点,她准时到图书馆占座,先背教育学原理的名词解释,再做教育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中午和林晓雨一起去食堂吃饭,两人边吃边互相提问——晓雨帮她梳理教学论的知识点,她帮晓雨分析教育史的时间线;下午江哲没课的时候,会来图书馆帮她批改模拟题,指出她答题时的不足,比如“案例分析要多结合理论”“名词解释要答出核心要素”。
有一次,林晚星做模拟题时,一道“教育公平”的论述题只得了一半的分。江哲拿着她的卷子,温和地说:“你答了教育公平的定义和现状,却没答解决措施。你可以结合咱们之前聊的乡村教育,比如‘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派遣支教老师’,这些都是你熟悉的内容,写进去不仅能加分,还能体现你的思考。”
林晚星恍然大悟,赶紧在笔记本上写下“论述题结构:定义+现状+措施+案例”。她想起自己在支教社团的经历,想起陈默说的贵州山区教育困境,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论述题,变得亲切起来——原来考试不只是考死记硬背,还考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考试前一天晚上,林晚星在出租屋里复习到凌晨。她把江哲帮她整理的答题模板、晓雨给她画的重点图,还有自己记的知识点笔记,一一摊在桌上,反复翻看。窗外的路灯亮着,透过玻璃洒在书页上,像给她的复习之路镀了层暖光。她想起自己来深圳时的初心,想起张磊送她书包时说的“好好读书”,想起江哲和晓雨的支持,心里突然充满了力量——她不能辜负这些期待,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拿到奖学金,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1999年12月30日,第一场考试是“教育学概论”。林晚星提前半小时来到考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出准考证和身份证,又从书包里掏出一支笔——是晓雨送她的“星光”钢笔,笔身上的刻字在灯光下闪着光。她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江哲教她的答题技巧,紧张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考试铃响了,监考老师开始发卷子。林晚星拿到卷子后,先快速浏览了一遍——选择题大多是她复习过的知识点,名词解释有“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案例分析是“如何引导厌学的学生”,论述题是“论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径”。她心里一阵窃喜,这些题目都是她重点复习过的,尤其是论述题,她还特意跟陈默聊过贵州山区的教育发展,有很多话可以写。
她拿起钢笔,先答选择题,笔尖在纸上流畅地划过,遇到不确定的题目,就先做标记,等后面再回头看;名词解释部分,她结合江哲教的“核心要素+例子”,比如答“因材施教”时,不仅写了定义,还加了“孔子教弟子”和“贾母教黛玉”的例子;案例分析题,她用了江哲给的模板,先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再提出“耐心沟通”“兴趣引导”“家校合作”三点措施,每一点都结合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论述题部分,她写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派遣支教老师”“开展线上教育”四点,还加了自己在支教社团的观察,比如“乡村小学缺乏专业的英语老师,导致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考试结束铃响时,林晚星刚好把卷子检查完。她看着自己写得满满的答题纸,心里满是踏实——这是她第一次在考试中觉得“有话可写”,第一次不害怕论述题,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星又考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现代汉语”等科目。每一场考试,她都发挥得很好,尤其是“教育史”,她把晓雨帮她画的时间线记在心里,答题时条理清晰,连监考老师都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
2000年1月5日,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林晚星走出考场时,正好碰到晓雨和江哲。晓雨跑过来,拉着她的手兴奋地说:“晚星,我感觉考得特别好!教育心理学的案例分析,我用了你教我的方法,写了好多!”
江哲笑着说:“看你们俩的表情,就知道考得不错。走,我请你们去食堂吃糖醋排骨,庆祝考试结束!”
食堂里挤满了考完试的学生,大家都在讨论考试题目,气氛格外热闹。林晚星坐在餐桌前,吃着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看着身边的晓雨和江哲,心里满是幸福——这半年的大学生活,有朋友的陪伴,有学长的帮助,有自己的努力,真的很美好。
考完试后,林晚星没有立刻回家,而是继续在图书馆做兼职。每天整理图书、帮读者找书,空闲的时候就看江哲推荐的古典文学书,日子过得充实又平静。期间,她给张磊写了封信,告诉他自己考试的情况,还说等拿到奖学金,就给他寄点深圳的特产。
2000年1月15日,是成绩公布的日子。林晚星早上五点就醒了,心里既期待又紧张。她洗漱完,背着书包快步往学校走,路上遇到很多同学,大家都在讨论成绩,有的兴奋,有的焦虑。
走到教学楼前的公告栏前,那里已经围满了人。林晚星挤进去,在教育学系的成绩表上找自己的名字——从A到Z,她的心跳越来越快,直到看到“林晚星”三个字,后面跟着一串分数:教育学概论92,教育心理学90,教育史88,现代汉语85,平均绩点3.8。
她愣了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揉了揉眼睛,再看——没错,是3.8!这个绩点在教育学系排名第二,按照学校的规定,能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有一千块的额外奖励!
“晚星!你看!你绩点3.8!”晓雨跑过来,手里拿着自己的成绩单,兴奋地说,“我绩点3.6,也拿到奖学金了!咱们都太棒了!”
林晚星看着晓雨开心的样子,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这是激动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她想起自己在夜校备考的日子,想起自己在图书馆兼职时的努力,想起江哲和晓雨的支持,终于有了回报。
“恭喜你,晚星。”江哲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杯热奶茶,递给她,“我就知道你能考得很好。3.8的绩点,很厉害。”
林晚星接过奶茶,擦了擦眼泪,笑着说:“谢谢你,江学长。如果不是你帮我梳理知识点,我肯定考不了这么好。还有晓雨,谢谢你每天陪我复习。”
“不用谢,咱们是朋友嘛!”晓雨笑着说,“对了,拿到奖学金后,咱们去庆祝一下吧!我知道学校门口有一家火锅店,特别好吃!”
“好啊!”林晚星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
当天下午,辅导员找林晚星谈话,告诉她已经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让她准备一份获奖感言,在月底的表彰大会上发言。林晚星拿着辅导员给的奖学金申请表,心里满是感激——她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在大学的第一学期就拿到奖学金,还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回到出租屋,林晚星把成绩单和奖学金申请表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又拿出笔记本,写下:“2000年1月15日,第一学期绩点3.8,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谢谢晓雨的陪伴,谢谢江学长的帮助,谢谢自己的努力。以后要更努力,不辜负这份荣誉,不辜负身边的人。”
写完后,她拿出张磊送的书包,把成绩单放进去——这个书包陪她走过了夜校,陪她走进了大学,现在又陪她迎来了第一个好成绩。她摸着书包带,仿佛看到了张磊开心的样子,仿佛听到了他说“晚星,我就知道你能行”。
1月30日,学校举办表彰大会。林晚星穿着晓雨帮她挑的米色外套,站在主席台上,手里拿着获奖证书和奖学金支票,心里满是激动。她看着台下的晓雨和江哲,他们正笑着给她鼓掌,眼神里满是鼓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林晚星深吸一口气,开始读获奖感言,“我来自东北的小镇,曾经因为家里穷,差点放弃读书的梦想。是夜校的老师鼓励我,是发小张磊支持我,是大学里的朋友和学长帮助我,我才能走到今天。”
“这半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明白,努力就有回报,坚持就能实现梦想。我拿到的不只是一份奖学金,更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去帮助那些像我一样想读书却没条件的孩子,让他们也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想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晓雨和江学长的支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会带着这份荣誉,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辜负自己的梦想。”
说完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晚星鞠躬致谢,走下主席台时,晓雨跑过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晚星,你说得真好!我都快哭了!”
江哲笑着说:“很真诚,也很勇敢。我为你骄傲。”
表彰大会结束后,三人一起去学校门口的火锅店庆祝。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地煮着,晓雨给林晚星夹了一块肥牛:“晚星,这学期你太辛苦了,多吃点,补补身体。”
江哲给她倒了杯果汁:“下学期咱们一起去支教,你可以把你学到的教育知识,用在孩子们身上。”
林晚星点点头,看着锅里翻滚的食材,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只是她大学生活的开始,还有很多美好的事在等着她——和晓雨一起去支教,和江哲一起讨论文学和教育,继续努力学习,拿到更多的奖学金,实现当老师的梦想。
晚上回到出租屋,林晚星把获奖证书和奖学金支票放在书桌上,又拿出笔记本,写下:“1月30日,参加表彰大会,发表了获奖感言。这半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会带着这份荣誉,继续前进。下学期要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支教活动,为成为一名好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完后,她合上笔记本,看着窗外的月光。月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亮了书桌上的证书和支票,也照亮了她脸上的笑容。她知道,她的大学生活因为这份成绩,变得更加精彩;她的教育梦想,也因为这份荣誉,变得更加坚定。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只要坚持努力,只要有朋友和学长的支持,她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给更多的孩子带去希望和光明。
喜欢掌心的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掌心的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