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的深圳,暑气早早漫过街道,图书馆前的樟树撑起浓密的绿荫,蝉鸣声里藏着夏日的热烈。林晚星背着深蓝色双肩包走进三楼教育学区时,怀里揣着刚从教材科领的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纸张边缘被汗水浸得微微发皱——距离考试只剩两个月,她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排满了,连图书馆兼职的排班都跟刘老师申请了调整,只留每周二下午半天,其余时间全用来泡在图书馆。
“晚星,你来得真早!”服务台的刘老师朝她招手,手里递过一杯凉白开,“看你这几天天天第一个到,肯定是为了考教资吧?我儿子去年考的时候,也跟你一样拼,每天抱着书不撒手。”
林晚星接过水杯,指尖触到杯壁的凉意,心里踏实了几分:“谢谢刘老师,我想早点把知识点过一遍,心里才放心。”她低头看了眼手表,早上七点半,图书馆刚开馆半小时,教育学区的长桌旁还没几个人,只有靠窗的位置坐着个熟悉的身影——江哲正抱着一摞书,手里拿着红笔在纸上划着什么。
“江学长?”林晚星走过去,才发现他面前摊开的是《教育学原理》,旁边还放着一本写满笔记的笔记本,“你怎么也这么早?”
江哲抬起头,眼里带着点笑意:“知道你这两个月要备考,我把之前整理的教资重点笔记带来了,想着跟你一起过一遍,有不懂的地方也能随时讨论。”他把笔记本推到林晚星面前,红色的重点标记密密麻麻,还有用蓝色笔补充的案例分析思路,“这是我去年帮学弟学妹划重点时整理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高频考点都标出来了,你可以对照着教材看,能省不少时间。”
林晚星看着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心里一阵温暖。她想起去年备考期末时,江哲也是这样帮她梳理知识点,连最难的《教育心理学》案例题都拆解得清清楚楚,让她第一次拿到了3.8的绩点。“谢谢你,江学长,你总是这么帮我。”
“咱们都是为了支教梦想努力,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江哲笑着翻开《教育学原理》,指着“教育的社会功能”那一节,“这部分是高频考点,去年考了简答题,今年很可能出论述题。你要记住‘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这三个核心点,每个点都要结合案例,比如政治功能可以举‘义务教育普及’的例子,经济功能可以说‘职业教育促进就业’,这样答题才完整。”
林晚星赶紧拿出笔记本,把江哲说的重点记下来,连案例都一字不落地写在旁边。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页上,江哲的声音温和又清晰,把原本晦涩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林晚星原本有些混乱的思路,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图书馆成了林晚星的“第二个家”。每天早上七点,她准时出现在教育学区,先花半小时背《心理学》的名词解释——“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习迁移”“德育原则”,这些拗口的术语她都写在小卡片上,吃饭时、走路时都拿出来记,连晓雨都说她“走火入魔”,跟她说话时,她嘴里都能蹦出“因材施教”“启发性原则”。
上午九点到十二点,是她啃《教育学原理》的时间。江哲会帮她把章节拆分成小块,每天攻克两章,先一起过知识点,再做对应的练习题。有一次,林晚星卡在“课程类型”的分类上,分不清“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江哲就举例子:“你小时候在老家上的语文课,按课本顺序学拼音、识字,这就是学科课程;咱们支教时带孩子们做的‘认识春天’手工课,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这就是活动课程。”一句话让林晚星瞬间明白,她赶紧把例子记在教材旁边,后来做题时再也没混淆过。
中午十二点,张磊会准时提着饭盒来图书馆找她。张磊妈妈知道她备考辛苦,每天换着花样给她做营养餐:周一的糖醋排骨补充能量,周二的清蒸鱼补蛋白质,周三的番茄炒蛋开胃,连汤都是用骨头熬的,装在保温桶里,到了图书馆还是热的。“晚星,我妈说你备考费脑子,让你多吃点。”张磊把饭盒递给她,又从包里掏出一瓶牛奶,“这个是早餐奶,你早上背书容易饿,下次带在包里。”
林晚星接过饭盒,心里暖暖的。她和张磊、江哲坐在图书馆的休息区吃饭,张磊会跟她聊最近的律师资格证考试,江哲会帮她复盘上午的知识点,偶尔晓雨也会过来,给她带点水果,跟她吐槽系里的选修课,让紧绷的备考时光多了些轻松。
下午两点到六点,是林晚星做真题的时间。她把近五年的教资真题按科目整理好,每天做一套,做完后和江哲一起分析错题。有一次,她在案例分析题上扣了很多分,原因是没找准答题角度,江哲就帮她总结了“三步走”答题法:“第一步,先判断案例中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原则;第二步,列出对应的知识点,比如‘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第三步,结合案例具体分析,说明为什么符合或不符合,最后再总结改进建议。”
林晚星按照这个方法练习,慢慢找到了答题规律。她还把错题整理成错题本,按“知识点分类”“错误原因”“正确思路”三个部分记录,每天晚上睡前都翻一遍,确保同样的错误不再犯。
傍晚六点到七点,是她的休息时间。有时她会和江哲一起在校园里散步,从图书馆走到操场,聊一聊支教的计划,江哲会给她讲古典文学里的教育故事,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朱熹的“循序渐进”,让她在放松的同时,也积累了答题素材;有时她会给陈小梅发bp机消息,跟她分享备考进度,陈小梅也会跟她讲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备考情况,两人互相鼓励,约定一起考上教师资格证,以后一起去支教。
晚上七点到九点,是林晚星背主观题的时间。她把简答题、论述题的考点按“重要程度”排序,每天背五道,背完后就对着江哲“复述”,让江哲帮她检查有没有遗漏的知识点。有一次,她背“德育方法”时,漏了“实际锻炼法”,江哲就提醒她:“你想想咱们支教时带孩子们去敬老院帮忙,那就是实际锻炼法,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个点很重要,不能漏。”林晚星赶紧补上,还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爱心标记,提醒自己重点记忆。
备考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力量。林晚星记得有一次,她因为连续熬夜,早上起来头晕,差点在图书馆晕倒,江哲赶紧扶她到休息区,给她倒了热水,还去校医院帮她买了感冒药;张磊知道后,第二天就给她带了个保温杯,让她每天泡点枸杞水,说“熬夜伤身体,得好好补补”;晓雨也帮她整理了笔记,把难记的知识点编成口诀,比如“德育原则:导尊疏知行,正面纪律一”(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让她背起来轻松了不少。
7月中旬的一天,林晚星做完最后一套真题,看着试卷上的分数,忍不住笑了——比第一次做真题时多了30分,错题也从原来的20道减少到5道。江哲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不错啊晚星,按这个进度,考试肯定没问题。”张磊也凑过来,开心地说:“等你考完,我请你吃火锅,庆祝你顺利通过!”
林晚星看着身边的朋友,心里满是感激。她想起两个月前刚拿到备考资料时的迷茫,想起无数个熬夜背书的夜晚,想起江哲帮她划重点、张磊给她送早餐、晓雨帮她编口诀的点点滴滴,正是这些温暖的陪伴,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考试前一天,林晚星把所有知识点过了一遍,又把错题本翻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晚上,她给陈小梅发了bp机消息:“小梅,明天我就要考教资了,咱们一起加油,都要考上!”陈小梅很快回了消息:“晚星加油!我明天也有模拟考,咱们一起冲!”
第二天早上,林晚星背着书包,手里拿着江哲给的重点笔记,走进考场。她深吸一口气,想起江哲说的“放松心态,把你会的都写出来”,想起张磊说的“你这么努力,肯定能过”,想起陈小梅的鼓励,心里慢慢平静下来。
考试铃响了,林晚星拿起笔,认真地答着每一道题。遇到简答题“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她想起江哲举的例子,清晰地列出“传递与保存文化、传播与交流文化、选择与提升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四个点,还结合了深圳的“移民文化”作为案例;遇到案例分析题,她用江哲教的“三步走”答题法,准确地找出考点,条理清晰地写出答案。
两个小时后,考试结束。林晚星走出考场,看到江哲和张磊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冰镇汽水。“考得怎么样?”张磊赶紧递过汽水,“我跟江学长特意过来等你。”
林晚星接过汽水,喝了一口,清凉的感觉从喉咙滑到心里:“应该没问题,好多知识点都是你跟江学长帮我划的重点,答题的时候特别顺。”
江哲笑着说:“我就知道你可以。走,咱们去吃张磊说的火锅,好好庆祝一下。”
三人并肩往火锅店走,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烘烘的。林晚星想起备考的这段日子,想起身边的朋友,突然觉得,努力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梦想,更在于过程中收获的陪伴和成长。她知道,不管结果如何,这段备考时光都会成为她人生中珍贵的回忆,而她离支教梦想,又近了一步。
晚上回到出租屋,林晚星拿出笔记本,写下:“2000年7月下旬,教资考试结束。谢谢江学长帮我划重点、梳理知识点,谢谢张磊每天给我送早餐,谢谢晓雨帮我编口诀,谢谢小梅的鼓励。这段日子虽然辛苦,却很充实,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努力,为支教梦想做好准备,不辜负你们的帮助,也不辜负自己的坚持。”
写完后,她合上笔记本,看着窗外的月光。月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亮了书桌上的备考资料和重点笔记,也照亮了她心里的希望。她知道,属于她的支教故事,还在继续;而她和朋友们一起努力的日子,会成为她最宝贵的财富,支撑着她走向更远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星虽然不用再像之前那样高强度备考,却依然保持着泡图书馆的习惯。她开始看更多的支教相关书籍,比如《乡村教育实践指南》《山区儿童心理辅导》,还跟江哲一起整理支教教案,把教资备考时学到的教育理论融入进去,让教案更专业、更实用。张磊也经常来图书馆找她,跟她聊最近的律师案例,偶尔还会帮她分析支教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比如“如何保护山区儿童的合法权益”。
8月中旬的一天,林晚星收到了教资考试成绩的通知——笔试合格!她拿着通知,激动地跑去找江哲和张磊,三人在图书馆前的樟树下跳了起来,像个孩子一样开心。“我就知道你能过!”张磊拍着她的肩膀,“接下来就要准备面试了,咱们继续加油!”江哲也笑着说:“面试我帮你模拟,我以前当过教资面试的志愿者,知道考官喜欢什么样的答题风格。”
林晚星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她知道,教资考试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面试,还有支教前的准备,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她。但她不害怕,因为她知道,身边有江哲、张磊、晓雨、陈小梅这些朋友陪着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一起面对,一起努力,一起朝着梦想前进。
那天晚上,林晚星给陈小梅发了bp机消息:“小梅,我教资笔试过了!你怎么样?”没过多久,陈小梅回了消息:“晚星太棒了!我模拟考也考得很好,咱们一起加油,争取都拿到教师资格证,明年一起去支教!”
看着消息,林晚星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想起小时候和陈小梅一起许下的“当老师”的约定,想起现在和朋友们一起为梦想努力的样子,突然觉得,人生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了同一个梦想,拼尽全力,勇往直前。而她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喜欢掌心的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掌心的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