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余孽的覆灭,如同扫清了天空最后一片阴霾,大齐朝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清明。然而,林清玥深知,铲除一个慕容家,只是治标;若要真正巩固皇权,富国强兵,必须从根本上动摇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把持朝政的根基。这根基,便是沿袭数百年的科举取士制度。
一日晚膳后,景仁宫暖阁内烛火通明,齐珩正与林清玥对弈,手边放着几份关于吏部考核的奏章。林清玥落下一子,状似无意地提起:“陛下可曾发现,如今朝中官员,论起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皆是佼佼者,然一旦问及钱粮核算、刑名律法、水利农工等具体实务,往往捉襟见肘,需依赖胥吏幕僚?”
齐珩执棋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她,目光深邃:“爱妃此言,切中时弊。朕亦有感,许多进士出身的新官,空有满腹经纶,却无济世之能。”
林清玥顺势道:“臣妾以为,科举取士,旨在为国选才。然当今之世,所需之才,不应仅是皓首穷经的学问家,更需通晓实务、能安邦定国的干吏能臣。何不在科举之中,除经义文章外,增设算学、律法、农工、地理乃至格物等实务科目?如此,既能引导天下学子关注实用之学,亦能为朝廷选拔出真正急需的各类人才。”
她顿了顿,补充道:“尤其当给予寒门学子机会。他们无世家荫庇,往往更贴近民生,若能在实务科目上脱颖而出,便可打破世家仅凭经学传承垄断高位的局面,为朝堂注入新鲜血液。”
齐珩眼中精光一闪,显然被这个大胆而极具前瞻性的提议所触动。他放下棋子,沉吟良久。此举无疑会触动无数依靠传统经学维持家族地位的世家大族的利益,必将引来巨大的阻力。但他更看到了此举对巩固皇权、削弱世家、富国强兵的深远意义。
“好!此策甚好!”齐珩猛地一拍棋盘,震得棋子跳动,“纵然千难万阻,朕亦要推行!”
翌日朝会,齐珩便抛出了改革科举的设想。果不其然,以几位世家出身的老臣为首,反对之声如潮水般涌来。
“陛下!科举取士,乃祖宗成法,岂可轻易变更?经义文章,方是修身齐家治国之根本!”
“算学、工巧之术,乃匠人所为,岂能登大雅之堂,与圣贤之道并列?”
“若开此例,恐使学子舍本逐末,轻视经学,动摇国本啊陛下!”
面对汹汹反对,齐珩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他力排众议,斩钉截铁地说道:“祖宗之法,亦当因时制宜!如今国家需要的是能办实事的人才,而非只会空谈的腐儒!算学可明钱粮,律法可定刑名,农工可足食货,此皆关乎国计民生,何言不能登大雅之堂?此事,朕意已决!”
他当场任命已因才干突出、品行端方升任礼部侍郎的赵煊,全权主持此次科举改革,负责拟定新科细则、编纂实务教材、组织命题与阅卷。
赵煊本就是寒门学子中的佼佼者,深知此策对于天下寒门的意义,更感念皇帝与皇后(林清玥)的知遇之恩,接下重任后,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他广泛征询能吏巧匠的意见,精心设计考题,务求贴合实际,又能选拔出真才实学之人。
改革后的首次科举,在万众瞩目与世家大族的暗中抵制下如期举行。发榜之日,结果震惊朝野——新科进士之中,寒门子弟的比例较往年大幅提高,尤其是在算学、律法等新设科目中,寒门学子几乎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他们或许在经学造诣上略逊世家子弟一筹,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
这些新晋的寒门进士,如同新鲜血液,被齐珩有意识地安排到各部院及地方州县的关键岗位。他们感激皇恩,没有盘根错节的家族利益牵绊,办事勤勉,勇于任事,给原本暮气沉沉的官僚体系带来了勃勃生机。
朝堂的格局,自此悄然改变。世家大族再也不能仅凭经学传承和家族声望轻松垄断高官厚禄,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而皇权,则通过这次成功的科举改革,不仅选拔了大量实用人才,更巧妙地平衡了朝堂势力,进一步巩固了统治根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林清玥,虽深处后宫,其影响力却已透过这项制度性改革,深刻地烙印在了大齐王朝的命运轨迹之上。
喜欢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