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香炉氤氲,百官肃立。高踞龙椅的皇帝南宫弘,目光扫过丹墀下的臣工,最终落在队列中沉稳持重的云景然身上。北境云景逸的军功与威望日盛,如同一根刺扎在皇帝心头,他既需倚仗云家稳固边防,又深恐其势大难制。权衡之下,他决意抬举云景然,一则显示自己重用“忠良”,不因边将势大而猜忌其族;二则也可借此平衡云家在朝野的势力,使其兄弟互相牵制。
“吏部右侍郎一职空缺已久,”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朕观翰林院侍读云景然,学识优长,器识宏远,屡有建白。着即擢升为吏部右侍郎,望其克尽职守,为国选贤任能。”
旨意一下,朝堂之上泛起细微的骚动。吏部乃六部之首,掌天下文官铨选、考课、封勋之政,右侍郎更是实权在握的要职。云景然以如此年纪、资历出任此位,堪称破格提拔,圣眷之浓,令人侧目。
云景然面色平静,出列躬身,朗声道:“臣,云景然,叩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尽驽钝,秉公持正,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他叩首谢恩,姿态恭谨,心中却如明镜般透彻。
‘陛下此举,明为抬举,实为制衡。意在用我牵制二弟在北境的锋芒。’他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分毫。‘但这何尝不是给了我一个绝佳的平台?吏部……正是能够最大限度瓦解淑妃党羽、为王爷网络人脉的关键所在。’
迁入吏部衙门后,云景然并未急于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先沉下心来,熟悉部务,查阅历年官员考核档案。他待人接物依旧谦和,行事却愈发沉稳老练,很快便赢得了部分中立官员的好感与 respect。
他利用考核与任免之权,开始不动声色地布局。
首先,他仔细甄别那些素有清名、能力出众,却因不肯依附淑妃一党而备受排挤、郁郁不得志的官员。例如,那位因直言弹劾兵部尚书赵志远纵容属下贪墨而被贬至闲职的御史张迁,云景然仔细复核其过往政绩,确认其才干与风骨后,寻了一个由头,将其调回御史台,并安排到能够监察户部、工部等关键部门的位置上。
又如,地方上一位政绩卓着、但因拒绝向淑妃母族献上厚礼而多年不得升迁的知府李崇,云景然在审阅其考绩时,特意将其卓异政绩列出,力排众议,将其提拔至户部担任郎中,掌管一方钱粮。此举不仅提拔了能吏,更在户部这个淑妃一党的钱袋子里,埋下了一颗钉子。
同时,他对淑妃一党的官员,则采取了精准打击。对于几个劣迹斑斑、民怨较大,但位置关键的官员,他并不直接弹劾,而是利用职权,在官员例行考核(“考满”)或特殊情况考核(“考察”)中,严格依照《考察通例》,以其“贪”、“酷”、“浮躁”、“才力不及”等条款,将其评为“不称职”,奏请罢黜或降调。
例如,吏部文选司一位与淑妃娘家往来密切的主事,云景然查出其在一次官员调动中收受巨额贿赂,证据确凿,当即将其革职查办,换上了另一位背景干净、能力尚可的官员。过程完全符合规章,让人抓不到任何把柄。
这些动作,看似零散,却如同精准的手术刀,一点点地切割着淑妃一党在朝堂上的脉络。被提拔的清流官员对云景然心怀感激,自然向其靠拢;被贬黜的淑妃党羽则元气大伤,势力不断收缩。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夜深人静时,云景然在书房中审视着官员名册,上面已用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标记出可用之人与需清除之敌。‘如今之势,犹如对弈,需步步为营。陛下欲以我为棋,制衡二弟,却不知我这颗棋子,早已心属另一盘大棋。每拔除一个奸佞,每引入一个贤能,便是在为王爷,也为这南宫天下的未来,多铺下一块基石。’
他将这些暗中网络的官员名单、性格能力分析,以及朝中最新动向,通过绝对隐秘的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往摄政王南宫烨手中。云景然,这位新任的吏部右侍郎,正以其无人能及的智慧与隐忍,在帝国的权力中枢,为最终肃清朝堂、廓清玉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深知,自己脚下的路,通往的不仅是家族的复仇,更是一个崭新王朝的黎明。
喜欢神医毒妃:残王的倾城王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神医毒妃:残王的倾城王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