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号”庞大的白色船体缓缓靠上朝天门14号码头,如同一位远归的巨人,再次吸引了无数好奇与惊叹的目光。
肖镇被李卫国小心地抱下舷梯,踩在坚实的水泥地面上。
小家伙整理了一下自己被江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小西装领子,立刻踮起脚尖,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急切地在栈桥边接船的人群中扫描。
爸爸的身影在南京扑空,那份失落还未完全散去,此刻,他满心期盼着能看到妈妈那张温柔带笑的脸。
一遍,两遍……人群中有翘首以盼的妻子接到丈夫,有兴奋的孩子扑向父母,有大声吆喝着的“棒棒”……唯独没有那个他熟悉又思念的窈窕身影。
瞬间,肖镇那原本因为即将到家而闪亮的小脸垮了下来,嘴角不自觉地下撇,眼眶也开始微微泛红,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小委屈涌上心头。
他倔强地站在原地,不挪步子,只是低着头,用鞋尖一下下碾着地上的一小块石子。
文强一看弟弟这架势,立刻明白了。
他赶紧蹲下来,搂住肖镇的肩膀,安慰道:“镇娃儿,莫急莫急,肯定是有啥子事情耽搁了。我马上打电话问!”
说着,文强从随身挎包里掏出那块沉甸甸的摩托罗拉“大砖头”大哥大,笨拙但熟练地按下了文家湾老宅的电话号码。
等待接通的“嘟…嘟…”声在嘈杂的码头显得格外清晰。
“喂?婆婆(奶奶)!是我,强强!”文强对着话筒大声喊,“我们到朝天门了!我姑呢?她咋个没来接弟弟耶?
……啊?哦哦,回鱼洞镇老家去了啊?……新房子搞好了,去收拾一下?”
听到这里,肖镇的耳朵悄悄竖了起来。
文强一边听,一边转头对肖镇挤眉弄眼:“……要得要得,那我们先把行李弄妥当了,在附近吃碗面再坐车回来……嗯嗯,婆婆你放心,饿不到他……蒸碗烧白?
粉蒸排骨?要得!硬是香得很!” 他捂住话筒,压低声音问旁边还在闹别扭的小豆丁:“镇娃儿,婆婆问你还想吃啥子?”
肖镇虽然还有点小情绪,但肠胃已经被外婆的拿手菜勾起了馋虫,他吸了吸鼻子,带着一丝赌气的腔调,却口齿清晰地追加:“水!煮!牛!肉!”
文强忍着笑,赶紧对着电话复述:“婆婆,镇娃儿还要吃水煮牛肉!
……嗯嗯,晓得了,那我们大概下午回来,婆婆下午见哈!”
挂了电话,文强把大哥大塞回包里,用力揉了揉肖镇柔软的黑发,逗他:“嘿!你个小家雀儿,还跟哥哥我傲娇起来了嗦?刚才是不是以为咱姑不要你了?
小没良心的,咱姑肯定是想着把新家给你收拾得巴巴适适的,给你个惊喜!”
肖镇被说中心事,小脸一红,哼了一声,别过头去,但紧绷的小身板明显放松了下来。
“好了好了,莫怄气了,”文强拉起他的手,“走,先去祭五脏庙!你说,是吃胖妹面庄还是眼镜面?”
肖镇想了想,小大人似的评价道:“胖妹的油感觉没得以前香了,有点浑。
还是去吃眼镜面,他家碱水面筋道,牛肉烧得入味。”
“要得!就眼镜面!”文强从善如流,转头对正在安排行李搬运的李卫国和王铁柱说:“李叔叔,王叔叔,咱们吃了面,休息一下再回巴县吧?坐了半天船也累了。”
李卫国提着沉重的行李箱,面色不变,点点头:“可以。那就定到15:30准时出发。”
眼镜面庄的市井烟火
四人一行走进了码头附近那家有名的“眼镜面庄”。店面不大,有些陈旧,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正是饭点,里面人声鼎沸,穿着汗衫的“棒棒”、赶路的旅客、附近的居民,各自埋头于自己面前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空气里弥漫着混合了辣椒油、花椒、猪油和葱花的浓郁香气,这是独属于重庆的、活色生香的味道。
找了张靠墙的桌子坐下,文强熟练地点了四碗招牌牛肉面,又加了两个煎蛋,一碟泡菜。
肖镇人小,坐在条凳上脚还够不着地,晃悠着小短腿,好奇地打量着周围。
这种嘈杂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与香港高级餐厅的安静优雅、超级游艇的奢华空旷截然不同,却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和亲切。
面条很快端了上来,粗瓷大碗,红油汤底,上面铺着炖得软烂入味的牛肉块,撒着翠绿的葱花。
肖镇拿起筷子,有些笨拙却努力地拌着面,然后吹着气,小口小口地吃起来,辣得鼻尖冒汗,却吃得格外香甜。
文强更是稀里呼噜,吃得满头大汗,直呼过瘾。
李卫国和王铁柱也吃得很快,但眼神始终保持着警惕,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归家与外婆的温暖
吃完面,在附近找了家条件好些的招待所短暂休息后,下午三点半,一行人准时坐上了王铁柱开来的路虎揽胜,驶向巴县鱼洞镇。
车子驶入文家湾,还没到老宅,就看到外婆已经站在院坝边的黄桷树下张望了。
车子停稳,肖镇第一个跳下车,像颗小炮弹似的冲了过去,一头扎进外婆温暖柔软的怀里。
“哎哟!我的镇娃儿回来了!快让外婆看看,在香港晒黑没得?长高没得?”外婆搂着肖镇,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粗糙的手掌一遍遍抚摸着他的头和后背。
“外婆,我想吃你做的烧白和粉蒸排骨了!”肖镇在外婆怀里蹭着,撒娇道。
“好好好!早就蒸在锅里头了,就等你回来吃!还有你点的水煮牛肉,你大舅妈正在弄,马上就好!”外婆牵着肖镇的手往屋里走,文强和李卫国他们提着行李跟在后面。
老宅已经不是那座老宅了,同样这个暑假还稍微早一点就推翻根据小文董事长传真的图纸开始施工,很多材料都是香港定制好船运拉回来的。
比如肖镇就喜欢的大落地窗,因为经常停电,同样安装的柴油发电机,随时备用。
就是他外公外婆习惯用灰笼,现在到了冬天是用不了了,加了小锅炉,装了暖气片。
院子里多了几盆茂盛的花草,屋檐下挂着风干的玉米和辣椒,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
餐厅里,已经摆好了几样凉菜,厨房里传来锅铲碰撞的声响和诱人的香味。
新家的惊喜与母亲的“补偿”
晚饭时分,文云淑才风尘仆仆地从鱼洞镇的新家赶回来。
一进门,她就看到儿子正坐在桌边,小口喝着外婆熬的绿豆汤,故意不看她。
“镇娃儿,妈妈回来了!”文云淑放下包,笑着走过去。
肖镇扭了扭身子,还是没抬头,小声嘟囔:“别个小朋友放假回来,妈妈都去接……”
文云淑心里一软,知道儿子这是真委屈了。
她坐在肖镇旁边,把他搂进怀里,柔声解释:“乖儿,妈妈是去给你布置新房间了呀!
你想不想看看你的新家?比以前砖混房子好多了,你的房间窗户外面就能看到长江,妈妈还给你装了一个好大的书架,可以放你那些书……”
听着妈妈的描述,肖镇的好奇心渐渐被勾了起来,那点小别扭也慢慢消散了。他抬起头,眨巴着大眼睛问:“真的啊?”
“当然是真的!明天妈妈就带你和二哥一起去看看,好不好?今晚先住婆婆这里。”
“好!”肖镇终于露出了笑容,用力点头。
晚饭自然是其乐融融。外婆的烧白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粉蒸排骨软糯咸香;大舅妈做的水煮牛肉麻辣鲜香,嫩滑无比;还有清炒的时蔬、凉拌的黄瓜……肖镇吃得小肚子滚圆,满足地靠在椅背上。
开学前的最后悠闲
第二天,文云淑果然兑现承诺,开着路虎揽胜带着肖镇和文强去了鱼洞镇的新家。
那是一栋依山傍水新建的三层别墅,白墙青瓦,带着一个小花园,视野极佳。
肖镇对自己的新房间非常满意,尤其是那个靠窗的大书桌和整整一面墙的书架,他已经开始规划哪些书要搬过来了。
下午,两兄弟骑着他们的“宾利”自行车,在巴县熟悉的街道上穿梭,去新华书店买了新的包书纸和文具,又去相馆拍了新的入学照。
晚上,肖镇则乖乖地坐在书桌前,在文云淑的督促下,检查暑假作业。
外婆和大舅妈变着法子给他们做好吃的,仿佛要把他们一个暑假在香港“亏待”了的肠胃都补回来。
文云淑也推掉了大部分应酬,专心陪着儿子,听他讲在香港的见闻(当然,涉及商业机密和“钓鱼”细节的部分被肖镇自动过滤了),陪他看电视,晚上给他读故事书。
这两天,没有商海的波谲云诡,没有超前的科技布局,只有外婆的拿手菜、妈妈的温柔陪伴、二哥的插科打诨,以及山城夏日特有的、混合着蝉鸣与江风的悠闲。
对肖镇而言,这是喧嚣之后难得的宁静,是充电,也是调整。
他知道,一旦开学,新的“征程”又将开始,但此刻,他只是一个即将升入四年级的、贪恋家庭温暖的普通孩子。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小鬼当家之1978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