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以广纳门客闻名。他对前来投奔的宾客来者不拒,有才能的便让他们各展所长,即便没有特殊才能,也会为其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带着众多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见孟尝君才华出众,想将他留下担任相国一职。孟尝君深知不能得罪秦昭王,只能无奈留下。然而不久后,大臣们纷纷劝说秦昭王,称留下孟尝君对秦国并无益处。因为孟尝君出身王族,在齐国拥有封地和家人,很难真心实意地为秦国效力。秦昭王听后觉得有理,便改变主意,将孟尝君及其手下软禁起来,打算找个合适的借口将他们全部处死。
秦昭王有一位极为宠爱的妃子,这位妃子的话在秦昭王面前极具分量,说一不二。孟尝君得知后,便派人去向这位妃子求救。妃子答应了,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孟尝君将齐国那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作为报酬。这可让孟尝君犯了难,原来刚到秦国时,他就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孟尝君一筹莫展之时,一位门客站了出来,称自己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便消失不见。原来,这位门客擅长钻狗洞偷东西。他事先摸清情况,得知秦昭王十分喜爱那件狐白裘,舍不得穿,将其存放在宫中的精品储藏室里。于是,他趁着月光,巧妙地避开了巡逻人员的视线,轻松地钻进储藏室,将狐白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后欣喜不已,想尽办法说服了秦昭王,让他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还准备过两天为孟尝君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下去,立刻率领手下连夜骑马向东奔去。当他们到达函谷关时,正值半夜。按照秦国的法规,函谷关每天要等到鸡叫才能开门。此时正值半夜,鸡自然不会叫,大家正为此发愁时,突然听到几声雄鸡的啼鸣声,紧接着城外的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位门客擅长学鸡叫,鸡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会立刻跟着叫起来。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能起来打开城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后,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人去追赶。可等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早已出关多时。就这样,孟尝君靠着门客的“鸡鸣狗盗”之事,顺利地逃回了齐国。
### 词语释义与用法
“鸡鸣狗盗”的意思原本指具有微不足道的本领,现在也用来形容偷偷摸摸的行为。它的近义词有“歪门邪道”,反义词是“正人君子”。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来造句,比如“这种鸡鸣狗盗之徒,随时都要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哦!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