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
从前,有一位勤劳的樵夫,他每日以砍柴为生,日子虽不富裕,却也自得其乐。一日,樵夫在山上辛勤劳作了大半天,终于砍好了一车木柴。他推着这沉甸甸的柴车,急匆匆地往集市上赶,希望能卖个好价钱,补贴家用。
火辣辣的太阳高悬天空,炙烤着大地。樵夫被晒得又累又渴,但前方的路程还远,他不得不咬牙坚持。路过一间茶铺时,他决定停下来,进去喝杯茶,歇歇脚,再继续赶路。
樵夫将柴车停在茶铺门口,走进茶馆,找了个位置坐下,要了一杯茶,慢慢品味起来。正当他准备休息片刻再出发时,突然,一个人急匆匆地跑进来,大声喊道:“不好了!外面的柴车着火了!”
樵夫一听,立刻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冲出门外。只见自己的柴车正熊熊燃烧,火势凶猛。他心急如焚,想救火,但附近却没有水源,这可怎么办呢?
樵夫急得团团转,突然,他想起了自己刚刚喝的茶。于是,他立刻冲回茶馆,端起装满茶水的杯子,泼向了着火的柴车。只听“滋”的一声,茶水只是灭掉了一点小火苗,大火却依旧熊熊燃烧。
樵夫不甘心,又跑回茶馆,接了一杯水,再次泼向柴车。就这样,他一杯一杯地接水、泼水,但火势却越来越旺,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就在这时,茶馆掌柜提来了一大桶水,猛地浇向柴车。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但一车子的木柴也早已被烧得干干净净。樵夫坐在地上,伤心地哭了起来。他辛辛苦苦砍来的一车柴,就这样化为乌有。
掌柜叹了口气,对樵夫说道:“一杯茶水,怎么能救得了着火的一车木柴呢?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啊!”樵夫看了看手里的杯子,又看了看被烧毁的柴车,终于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便是源于这个故事。它指的是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燃烧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就像樵夫用茶水救火一样,显然是在出了问题以后,慌乱中做出的补救措施,但往往这种决定都不太明智。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预见性,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去想办法补救。同时,遇到问题也要用合适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学习,学好知识,掌握各种本领。这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就不会像樵夫那样,做出愚蠢而无力的事情了。
**煮豆燃萁与七步之才**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不仅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在家庭中也颇具威严。他膝下有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曹植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几次三番想立曹植为太子,继承自己的大业,但这却惹恼了大儿子曹丕。曹丕对曹植的才华既嫉妒又怨恨,牙根儿直痒痒,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对付这个弟弟。
公元220年,曹丕终于如愿以偿,即帝位成为魏文帝。虽然登上了皇位,但曹丕对曹植的猜忌和防范却丝毫未减。他深怕曹植有一天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总想找个借口将曹植除掉,以绝后患。
一日,曹丕心生一计,决定利用曹植的才华来设一个陷阱。他将曹植召入宫中,假意赞许道:“听说你的诗才出众,今日我要你以兄弟为题,作一首诗。诗中不得出现‘兄弟’二字,且必须在七步之内成诗。若不成,便以欺君之罪处死你。”
曹植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是兄长设下的圈套,但无奈皇命难违。他眼含热泪,未走到七步,便满腔悲愤地吟出了那首着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以煮豆燃萁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兄弟间自相残杀的惨状。曹植用豆和萁的关系,暗指自己和曹丕本是同根生,却为何要如此迫害呢?曹丕听了这首诗,不由羞得面红耳赤,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过于残忍和无情,最终放过了弟弟。
“煮豆燃萁”这个成语,便是源于这个故事。它比喻兄弟间或亲朋内的互相迫害、残杀,形象而深刻。而“七步之才”也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它形容人思路敏捷,富有才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曹植虽然以自己的机敏和才华逃过了一劫,但此后他的命运却并未因此好转。他一再被贬,生活困顿,最终在41岁时忧郁而死。他的故事和成语,却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提醒着我们要珍惜亲情,不要自相残杀,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