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鹿为马
在秦二世统治时期,丞相赵高是个野心极度膨胀的人,他日夜都在谋划着如何篡夺皇位。然而,朝中大臣究竟有多少会听他摆布,又有多少会坚决反对他,赵高心里完全没底。
为了试探自己在朝中的威信,摸清哪些大臣敢于反对自己,赵高想出了一个阴险的办法。一天上朝时,他命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特意为您献上一匹好马。”秦二世定睛一看,心中暗想:这哪里是马呀,分明就是一只鹿嘛。于是,他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您怕是搞错了,这是一只鹿,您怎么说它是马呢?”
赵高却面不改色、心不跳,一本正经地说道:“请陛下仔细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仔细端详了一番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猛地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提高音量大声说道:“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不妨问问众位大臣,让他们来辨别一下这到底是马还是鹿。”
大臣们被赵高这突如其来的荒唐举动搞得不知所措,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小声嘀咕:“这赵高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明明是鹿,却硬要说成马,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可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的阴险笑容时,大臣们顿时明白了他的险恶用意。
一些胆小却又颇有正义感的大臣,此时低下了头,不敢出声。他们心里十分矛盾,说假话吧,实在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吧,又害怕日后遭到赵高的残酷报复。而有些正直的大臣,坚决地认为这就是鹿,根本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日里就紧紧追随赵高的奸佞小人,为了讨好赵高,立刻随声附和,对皇帝说道:“皇上,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啊!”
经过这件事后,赵高便用各种狠辣的手段,将那些不顺从自己、不肯说假话的大臣全部治罪,甚至对他们满门抄斩。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意思就是指着鹿,硬说是马,它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它的近义词有“颠倒黑白”,反义词则是“是非分明”。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在正义与真理面前,那些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人终究是要受到惩罚的。”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因为惧怕权势,就选择不敢说真话。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哦。我们要以此为戒,努力做一个敢于说真话、坚守正义的人。
文本中存在一些错误和可以优化的表述,以下是修改后的内容:
#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更羸。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谓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更羸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魏王听了,耸肩一笑,说:“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一定能。”
不一会儿,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只见更羸拉弓扣弦,随着“嘣”的一声弦响,大雁先是向高处猛地一冲,随后在空中无力地扑打了几下,便一头栽落了下来。魏王惊奇得半天都合不拢嘴,一拍大腿大叫道:“哎呀,箭术竟能高超到这种地步,真是意想不到啊!”更羸说:“不是我的箭术高超,而是因为这只大雁身有隐伤。”
魏王更奇怪了,问道:“大雁远在天边,你怎么会知道它有隐伤的呢?”更羸解释说:“这只大雁飞得很慢,鸣声悲凉。根据我的经验,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有伤,鸣声悲是因为它长期失群。这只孤雁创伤未愈,惊魂未定,所以一听见尖利的弦声响起,便惊逃高飞。由于急拍双翅,用力过猛,导致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惊弓之鸟”的意思是说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它的近义词是“心有余悸”,反义词是“无所畏惧”。
归根结底,是因为神箭手通过观察大雁的叫声和飞翔的姿势,然后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做出了准确判断。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细致认真,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哦。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