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愣了片刻,随即竟是毫不犹豫地起身,对着何健旺便要行大礼:
“仙师在上,请受卫子夫一拜!仙师救活青弟,保全太子,此恩此德,于我卫氏、于大汉江山,恩同再造!”
何健旺同样不愿真受这位贤后的大礼,连忙上前一步,虚扶一下,一股柔和的力量托住了卫子夫,让她无法拜下去。
“皇后切莫如此!”何健旺笑道,“我出手,一是看不惯奸佞当道,忠良蒙冤;二也是与卫将军、与太子有缘。殿下若行此大礼,反倒是折煞我了。”
他将卫子夫扶起,目光却顺势落在了一旁同样恭敬站立的太子刘据身上。
他仔细打量着这位在历史上以仁厚闻名却最终悲剧收场的太子,只见对方面容敦厚,眼神清澈中带着经历大变后的坚毅,虽略显文弱,但气度沉静,确有一国储君之风范。
何健旺忍不住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认可之色,对卫子夫和卫青说道:“太子殿下仁孝宽厚,临危不乱,有此储君,实乃大汉之福。日后若能登临大宝,必是一位仁德之君。”
这话一出,刘据顿时面露感激和一丝羞涩,连忙拱手:“仙师谬赞,据愧不敢当。”
卫子夫和卫青闻言,则是相视一眼,眼中都充满了欣慰与激动。
能得到一位“在世仙人”如此肯定的评价,对刘据的声望无疑是巨大的加持!
可何健旺却神色一正,目光扫过三人,语气变得沉稳:
“皇后,太子,卫将军,此刻绝非感慨之时。当务之急,须立刻将大义名分牢牢握在手中!”
他看向卫子夫,继续道:“需皇后殿下即刻以中宫之名,拟写懿旨!旨中需明确几点:
其一,江充勾结党羽,构陷储君,施行巫蛊,诅咒君父,证据确凿,实乃祸国巨奸,十恶不赦之乱党!
其二,太子刘据为保社稷、清君侧,不得已起兵擒拿国贼,乃忠孝两全之举,有功于国!其三...”
何健旺目光扫过卫青,声音提高了几分:
“其三,上天感念太子冤屈、大汉危难,特显圣迹,令忠魂卫青归来,助太子平定祸乱!此乃天意昭昭,佑我大汉!”
这番话条理分明,瞬间将今晚所有惊世骇俗的事件串联起来,并赋予了最合理、最不容反驳的解释——天意!
卫子夫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她本就是极其聪慧且有决断的女子,立刻明白了何健旺的深意。
这是要将“太子可能被误解为造反”的行为,彻底扭转为“奉天承命、肃清奸佞”的正义之举!
“仙师所言极是!”卫子夫重重点头,凤目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本宫这就亲手拟旨!江充之罪,罄竹难书!据儿与青弟乃是挽狂澜于既倒!”
她立刻走到书案前,铺开绢帛,亲自磨墨,略一思忖,便奋笔疾书。
皇后的文采与气势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一道言辞犀利、有理有据、又充满皇家威严的懿旨迅速成型。
旨意中完全采纳了何健旺的建议,将江充定为罪魁祸首,将太子的行动定义为被迫自卫和忠君爱国,并将卫青的归来归功于上天显灵。
写罢,卫子夫取出皇后玺印,郑重地盖了上去。
“明日一早,”卫子夫拿起墨迹未干的懿旨,语气坚定,“本宫便亲自临朝,于前殿召集群臣,当众宣读此旨!要让所有文武百官都看清楚,谁才是乱臣贼子,谁才是社稷功臣,又是谁,得了上天庇佑!”
何健旺满意地点点头:“殿下圣明!如此,大义名分便在我手。届时,不仅长安城内的官员百姓会信服,消息传至甘泉宫,陛下即便听到些不同的谗言,也必会心生疑虑,不敢轻易否定这‘天意’和皇后懿旨。”
他看向卫青和刘据:“而我们,则要趁此机会,牢牢控制住长安城防、武库以及各处要害衙门。清洗江充余党,安插可靠之人。只要长安稳固,手握大义和强兵,即便陛下那边一时有什么想法,我们也能进退有据,不至于陷入被动。”
卫青抱拳,声音铿锵:“仙师思虑周详!青与任安将军必在明日之前,将长安彻底掌控于手中!”
刘据也深吸一口气,感觉前所未有的底气十足:“有母后懿旨,有舅舅和北军将士,还有仙师相助,孤...我定不负所托!”
计划已定,殿内四人目光交汇,随即各自准备而去。
次日清晨,长安城的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兴奋又带着几分惶恐不安的气息。
街巷间,北军士卒巡逻的密度远超平日,但秩序井然,并未扰民。
昨夜那场短暂而激烈的风暴痕迹已被大致清理,但那种改天换地的震撼感,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长安居民的心中。
未央宫前殿,钟鼓齐鸣,百官依序鱼贯而入。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和探究的神色。他们中大多数人都隐约知晓昨夜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北军异动、太子出宫、江充府邸被围、甚至有“卫青归来”的骇人传闻在私下飞速流传。
但具体细节如何,结局怎样,无人敢确定。
当文武百官按班次站定后,却见御阶之上,并非皇帝常坐的龙椅空悬,而是设了一座凤座。
皇后卫子夫,身着朝服,面容肃穆而威仪,端坐于其上。
太子刘据则身着储君冠服,立于凤座之侧,神情沉稳。
而,在太子身旁,赫然站立着一位他们绝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身影——大将军卫青!让所有朝臣倒吸一口凉气。
他并未着朝服,而是一身未卸的玄甲,腰佩青铜剑,身姿挺拔如松,目光此刻正在扫视着殿内群臣。那面容,那气势,不是卫青又是谁?!
“嘶——!”
“真的是卫大将军!”
“天啊!这...这怎么可能?!”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抽气声,许多老臣激动得浑身发抖,几乎要老泪纵横,而更多官员则是满脸的不可思议和骇然。
就在这片骚动中,皇后卫子夫缓缓起身,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绢帛。她目光扫过全场,原本有些喧哗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众卿,”卫子夫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昨夜,长安城内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人神共愤之大案!亦有感天动地、上天垂怜之圣迹!”
她展开绢帛,开始朗声宣读昨夜拟好的懿旨。
旨意中,历数江充及其党羽勾结巫祝、构陷储君、诅咒君父、祸乱朝纲的累累罪行,言辞犀利,证据确凿,听得台下百官义愤填膺,纷纷对江充党羽怒目而视。
接着,旨意阐明太子刘据在被奸臣逼至绝境、君父受蒙蔽的危急关头,为保全宗庙社稷、清除君侧奸佞,不得已起兵自救,乃是忠孝两全、勇毅果敢之举!
最后,旨意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庄严与神圣:“然,太子之冤屈,上天可鉴!社稷之危难,鬼神共愤!故苍天显圣,垂怜大汉,特令忠魂归来——”
卫子夫的目光投向身旁的卫青,所有朝臣的目光也随之聚焦过去。
“令已故大将军、长平侯卫青,暂返人间,助太子诛灭国贼,廓清朝宇!此非人力所能及,实乃天意昭昭,佑我刘汉江山!”
旨意宣读完毕,整个大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旨意中蕴含的信息震撼得无以复加。
江充的罪行令人发指,太子的果决令人惊叹,而最后“卫青归来”的解释,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极限!
然而,看着那活生生站在殿上、威严无比的卫青,再回想昨夜北军的异常调动和江充党羽的覆灭...除了“天意”,还能有什么更合理的解释吗?
人死,岂能复生?
若非受命于天,何以至此?!
短暂的死寂之后,御史大夫暴胜之率先出班,高声叩拜:“皇后殿下圣明!天意昭昭,佑我大汉!太子殿下临危决断,肃清奸佞,实乃社稷之福!臣等谨遵懿旨!”
有了人带头,其余文武百官如梦初醒,纷纷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大殿:
“皇后殿下圣明!”
“天佑大汉!”
“太子殿下千岁!”
“谨遵懿旨!”
这一刻,再无人敢对昨晚太子的行动有丝毫质疑,更无人敢对卫青的“复活”提出异议。
皇后的懿旨和活生生的卫青,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法撼动的“大义”名分,将所有的潜在质疑和反对声音都彻底压了下去。
喜欢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