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萝村的日子缓慢又热闹,村民们总爱拿施夷光打趣,那些细碎的玩笑话像溪水里的泡泡,带着甜丝丝的暖意。
施夷光十一二岁时,正是爱闹又容易害羞的年纪。
一日午后,她和郑女一同在浣纱溪畔捶打布料,溪边的几位婶娘凑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逗她。
王婶放下手里的木槌,笑着问道。
“夷光啊,你看村里铁匠家的大牛,身强力壮,以后准能靠手艺养家,你愿不愿意让他做你的小女婿啊?”
这话一出,周围的婶娘们都跟着笑起来。
施夷光的脸颊瞬间红得像熟透的樱桃,她攥着衣角,头埋得低低的,好半天才小声反驳。
“我才不要呢,他上次还抢了我的麦芽糖。”
说完,施夷光连忙躲到郑女身后,像只受惊的小兔子,只露出一双湿漉漉的眼睛,怯生生地看着婶娘们。
一旁的李阿婆见她这模样,接着打趣。
“那铁匠家的不行,木匠家的小儿子总好的吧?那孩子手巧,以后能给你做好看的木簪子呢。”
郑女见施夷光被逗得快要哭了,立刻把施夷光往身后又护了护,双手叉腰,故作严肃地对婶娘们说。
“你们再逗她,我们可就回去了。” 郑女这话一出,婶娘们都忍不住笑了 ,大家见好就收,纷纷笑着转移话题。
施夷光这才从郑女身后探出头,偷偷对着郑女露出感激的笑容。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施夷光长到十四五岁,出落得亭亭玉立。
她的眉眼间褪去孩童的稚气,多了几分江南女子的温婉,身姿纤细,走在人群中总能让人一眼注意到。
这年春天,隔壁村有户家境不错的人家听说了施夷光的模样与性子,特意托媒人来村里打听她的情况。
消息传开后,溪边的婶娘们又找到打趣的由头。
接下来的三天,只要施夷光一到浣纱溪,婶娘们便围上来,你一句我一句地模仿媒人的语气。
“夷光啊,那户人家可有福气了,家里有良田,还有好几间瓦房呢。”
“听说那户的小伙子长得也周正,为人又老实,你要是嫁过去,保管不受苦。”
她们一边说,一边不忘夸赞男方的种种好处,说得绘声绘色。
施夷光被说得脸颊发烫,耳根都红透了,实在招架不住,便拉着郑女的手,头也不回地跑走了。
之后的好几天,施夷光都特意避开婶娘们常去的浣纱时段,要么早早去,要么等婶娘们走了再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躲了婶娘们好一阵子。
郑女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那时的天总是很蓝,溪水总是很清,日子仿佛很长,长到她们以为,那样的快乐会永远持续下去,谁会想到,后来......”
她适时地停住了话头,她只是微笑着对孟婆说。
“总之,在苎萝村的那段时光,是莲莲真正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些村民或许平凡,但他们的善良和温暖,也是莲莲最大的软肋。”
孟婆安静地听着,她仿佛也随着郑女的讲述,去到了那条清澈的浣纱溪边,看到了那个少女。
原来,在成为搅动风云的西施,在经历吴宫恩怨生离死别之前,她曾那样简单而快乐地生活过。
这一刻,孟婆忽然觉得,那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比不上这片晌的宁静温馨,更让人心头发暖,又微微发酸。
喜欢系统喊我收情绪,却来了个唠嗑的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系统喊我收情绪,却来了个唠嗑的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