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的车驾在凌州百姓自发形成的“万民伞”海洋与无数不舍的目光中,缓缓启动,驶离了这片他们奋战了近三年的土地。
队伍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禁军兵士还是随行官员,此刻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一名年轻禁军怀里被塞了几个还带着温度的煮鸡蛋,他看着窗外不断挥手、甚至跪地叩拜的百姓,眼眶有些发红,低声对身旁的同袍说:
“王大哥,我……我当兵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第一次有老百姓往我怀里塞吃的,不是怕我,是真心实意地给我……”
那被称作王大哥的老兵,脸上有一道在堵口时被碎石划破的新疤。
他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怀里一块用干净帕子包着的麦芽糖,那是刚才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硬塞给他的。
他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感慨:“是啊……以前咱们这些当兵的,在老百姓眼里,跟瘟神差不多。
征粮、拉夫、有时候……唉。可这回,咱们是实打实地帮他们保住了家,救活了人。
你看他们看咱们的眼神,那是真把咱们当自己家的娃子看了……” 他顿了顿,重重叹了口气,“这感觉……真好。”
一旁的工部主事孙德海,此刻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圆滑与算计。
他官袍的袖子里,藏着一双当地老妇人熬夜纳的千层底布鞋,说是感谢他“指挥有方”。
他看着窗外,心中百感交集。
这近三年,他亲眼见证了六皇子的雷霆手段与担当,见识了陈耀祖惊才绝艳的才华与无私,更亲身参与了这场与天争锋、再造山河的壮举。
他忽然觉得,以前在工部衙门里那些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日子,是何等的渺小与无趣。
为官一任,若能造福一方,赢得百姓如此真心爱戴,方不负平生所学!
这种脱胎换骨般的改变,这种与百姓之间建立的、如同鱼水般的深厚情谊,是他此生从未体验过的宝贵财富。
队伍行至荆州地界,按照计划,宇文霄需由此转道,快马加鞭回京复命。
而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则将在此与大队分开,返回家乡。
离别前夜,宇文霄摒退左右,只在驿馆内设了一桌简单的酒菜,与三位兄弟话别。
烛光摇曳,映照着四人年轻却已饱经风霜的面庞。
宇文霄举起酒杯,目光扫过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眼中充满了真挚的感激与不舍:
“耀祖,富贵,宗胜,这近三年来,辛苦你们了!
若无你们鼎力相助,我宇文霄绝无可能在凌州立足,更不可能完成此等重任!此番回京,我必向父皇如实禀报你们的功绩!”
陈耀祖举杯回应,语气沉稳:“廷霄哥言重了。
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本就是我辈读书人应尽之责。能与廷霄哥并肩作战,是我等的荣幸。
凌州之行,我们所获良多,非书本所能授予。”
王富贵嘿嘿一笑,虽然瘦了许多,但眼神依旧明亮:
“廷霄哥,跟你干活是累,但也真他娘的痛快!见识了这么多大风大浪,以后回京城,看谁还敢跟咱们耍心眼子!”
姚宗胜话不多,只是郑重举杯:“殿下,保重。京城再会。”
四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宇文霄看着他们,郑重道:
“你们先回家好好休整,与家人团聚,准备科考。
京城那边,一切有我。待你们金榜题名之日,便是我等兄弟再聚首,共谋大事之时!”
他拍了拍手,邓峰应声而入,“我已安排好了人手和船只,一路护送你们回去,务必确保安全。”
“多谢廷霄哥!”三人齐声道。
“对了,赏赐这些,你们有什么特别想要的没有?”宇文霄,这话是有原因的。
毕竟几人还没有官身,给些奖励也只能是一些外在的东西。不过名声肯定是不用说的。
现在他们的积累对于他们日后入朝为官也有很大的助益。
王富贵和姚宗盛下意识的目光朝向陈耀祖,这话把他们两人都问的有些懵。
就以他们现在的身份,只是国子监的监生而已,这年代想要做官那肯定是要一步一步往上考的。
像陈耀祖这种倒是可以破格提拔,在工部任职。
那你想要以后官越做越大,为官为宰为相,那么一步一步的往上考,有个科举出身,那才是最稳妥的。
陈耀祖倒是没有那么纠结,金银外务那些不需要。
“殿下,如若要为我等,求一些恩典,不如把恩典放在家中亲眷身上。”
王富贵和姚宗胜一听,那都是双眼发光,没错,没错,他们在外面辛辛苦苦这么久,家里人别提多担心。
要是他们还未正式为官,就已经给家里人拿到诰命,那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风光无限。
宇文霄轻笑一声,点头明白了,其他的他不能争取什么,但这一点他还是能够打个包票的。
第二天,码头分别,没有过多的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陈耀祖三人登上了南下的客船,与宇文霄挥手作别。
船只顺流而下,速度果然快了许多,且远比陆路平稳。
对于在凌州经历过更大风浪的三人而言,这点颠簸早已习惯。
站在船头,迎着江风,望着两岸熟悉的江南景致逐渐取代北方的苍茫,心中那份归家的急切愈发强烈。
王富贵看着水中倒映出的三个又黑又瘦的影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我说哥几个,咱们这模样回去,说是逃荒回来的都有人信吧?”
陈耀祖摸了摸自己棱角分明、晒得黝黑的脸颊,也是莞尔:
“是得好好养养了,不然爹娘见了,怕是要心疼得掉眼泪。”
姚宗胜打量了一下王富贵,打趣道:“富贵,你以前那身膘可是半点不剩了,这回你娘可找不到理由逼你少吃肉了。”
王富贵苦着脸:“别提了,我现在做梦都想我娘做的红烧肉!
咱们可得说好了,在到家之前,顿顿都得有肉!必须把这亏空的膘都给补回来!”
算算时间,如今是四月,回家还能待上近两个月,便要准备八月的秋闱乡试了。
一想到即将到来的科考,三人心中既充满期待,也感到一丝澎湃。
《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