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一大早,天还没亮透,林建军就起了床。
今天是他去红星轧钢厂报到的日子,也是他在这个时代正式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一天。他特意换上了那件相对整洁的粗布棉袄,又把系统奖励的《1950年代工业基础手册》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这本手册体积不大,刚好能藏在棉袄内侧,既是他的“秘密武器”,也是他应对新环境的底气。
简单吃了两个玉米面窝窝,喝了碗热水,林建军锁好门,快步走出四合院。清晨的北平街头已经有了不少行人,大多是穿着工装、背着饭盒的工人,脸上带着匆忙而又充满干劲的神色。路边的早点摊冒着热气,卖着油条、豆浆和糖火烧,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烟火气。
红星轧钢厂位于城西北,离南锣鼓巷不算近,林建军得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他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路边的景象:墙上刷着“劳动最光荣”“支援前线,建设祖国”的标语,偶尔能看到穿着军装的士兵走过,提醒着人们战争尚未结束。
走到厂门口时,已经是七点多了。巨大的厂门上方挂着“红星轧钢厂”的牌子,旁边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五星红旗在晨风中飘扬。门口站着两个佩戴红袖章的保卫科人员,正检查着进厂工人的证件,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
林建军拿出街道办开的介绍信和自己的身份证明,递给保卫科的人。对方仔细看了看,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虽然年轻,但穿着整洁,眼神沉稳,不像捣蛋的,便挥了挥手放行:“钳工车间在西边,顺着这条路直走,看到大烟囱往左拐。”
“谢谢同志。”林建军接过证件,快步走进了厂区。
一进工厂,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铁锈、机油和煤烟的气味,耳边充斥着巨大的轰鸣声——有轧钢机的“哐当”声,有车床的“嗡嗡”声,还有工人们的吆喝声和金属碰撞的“叮当”声,震得人耳膜发颤。
厂区很大,到处都是高大的厂房和堆积如山的钢材,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穿梭其间,有的推着小车运送零件,有的拿着扳手在设备旁忙碌,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这就是1951年的工业现场,简陋、粗糙,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每一寸空气里都跳动着“建设”的脉搏。
林建军按照保卫科人员的指引,穿过几个厂房,果然看到了一根高耸的大烟囱,正往外冒着黑烟。往左拐,一片相对整齐的车间出现在眼前,门口挂着“钳工车间”的木牌。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虚掩的木门走了进去。
车间里比外面更嘈杂,几十台老旧的钳工台整齐排列着,每个台案前都坐着一个工人,有的在锉削零件,有的在钻孔,有的在用砂纸打磨,金属碎屑飞溅,火花偶尔从砂轮上迸射出来,映亮一张张黝黑而专注的脸。
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正在车间门口的黑板上写着什么,看到林建军进来,停下了手里的粉笔,转过身来。
这男人约莫四十多岁,头发有些稀疏,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但眼睛很亮,透着一股精明和威严。他胸前的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这在工人里可不常见,看样子是车间里的管事。
“你是林建军?”男人开口问道,声音洪亮,带着点沙哑,显然是常年在嘈杂环境里说话练出来的。
“是,我是林建军,今天来报到。”林建军连忙上前一步,递上手里的介绍信。
男人接过介绍信,快速看了一遍,点点头:“我是车间主任,姓赵。你的情况街道办已经跟厂里沟通过了,孤儿,成分清白,还读过几年书,不错。”
他把介绍信还给林建军,指了指车间最里面的一个角落:“那边那个空着的台案是你的,你的师傅姓王,王德胜,是咱们车间的老钳工,技术好,就是脾气倔了点,你跟着他好好学,少说话多干活,听见没?”
“听见了,谢谢赵主任。”林建军恭敬地应道。
“行了,我带你过去。”赵主任说着,转身往车间里面走去。
林建军跟在他身后,目光快速扫过车间里的景象。工人们的工具大多是老旧的锉刀、扳手、台虎钳,台案上堆着各种待加工的金属零件,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虽然设备简陋,但工人们的动作都很熟练,透着一股严谨的工匠精神。
走到车间角落,赵主任对着一个正在埋头锉削零件的老师傅喊道:“老王,你的新徒弟来了。”
那老师傅抬起头,露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约莫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眼神锐利如鹰,正上下打量着林建军,带着审视的意味。他手里还拿着一把锉刀,刀刃上沾着细密的金属屑。
“赵主任。”王师傅站起身,声音低沉,没什么表情。
“这是林建军,以后就是你徒弟了。”赵主任拍了拍林建军的肩膀,“建军,这是你王师傅,快叫师傅。”
“王师傅好。”林建军连忙鞠躬行礼,态度恭敬。
王师傅“嗯”了一声,算是应了,指了指旁边的空台案:“以后你就用这个台案,工具柜里有一套新的工具,自己去领。今天先熟悉一下环境,看看别人怎么干活,明天开始学基础。”
他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出喜怒,但林建军能感觉到,这位老师傅不是个容易糊弄的人。
“谢谢师傅。”林建军应道。
赵主任又叮嘱了王师傅几句“好好带徒弟”,便转身离开了。
王师傅没再理林建军,转身继续埋头干活,锉刀在金属零件上滑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动作精准而稳定,一看就是个老手。
林建军没有打扰他,按照师傅的吩咐,去工具柜领了一套新工具——一把锉刀、一把扳手、一个游标卡尺,还有几件小工具,虽然简单,但打磨得很光滑,看得出是精心挑选过的。
他把工具整齐地摆放在自己的台案上,然后站在旁边,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工人干活。有的在练习锉削平面,要求“平、直、光”;有的在钻孔,眼神专注,手上的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还有的在使用量具测量,神情严谨,一丝不苟。
林建军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对照着《1950年代工业基础手册》里的内容。手册里详细介绍了钳工的基本操作规范、工具使用技巧和零件加工标准,图文并茂,讲解清晰,比他想象中还要实用。他仿佛能看到每个工人的动作背后,都对应着手册里的某一条原理。
【叮!】
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在他脑海里响起:
【检测到特殊地点“红星轧钢厂钳工车间”,符合签到条件,是否签到?】
林建军心里一动,连忙集中意念:“签到。”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高速钢刀具磨制技巧(初级)”——可提升刀具使用寿命30%,提高加工效率。】
林建军眼睛一亮,这个奖励太及时了!
钳工干活,刀具是命根子,一把好的锉刀、刨刀,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而高速钢刀具在这个年代属于比较先进的材料,磨制技巧更是老师傅们的看家本领,轻易不外传。系统这个奖励,相当于直接给他开了个“小灶”。
他连忙在心里消化这个技巧——如何调整磨制角度,如何控制力度,如何通过冷却液的使用减少刀具磨损……一系列的知识如同醍醐灌顶,让他对刀具的理解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
“看明白了?”一个低沉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林建军回过神,发现王师傅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下了手里的活,正看着他。
“师傅,看明白了一些,就是觉得……锉刀的角度好像很重要。”林建军连忙说道,故意挑了个基础的问题,既显得自己认真观察了,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王师傅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还算有点眼力见。锉刀角度差一分,出来的活儿就差一寸。钳工干活,讲究的就是‘准’和‘稳’,急不得。”
他拿起自己刚锉好的一个零件,递给林建军:“你看这个,要求平面度不超过0.05毫米,用手摸不出来,得用百分表量。这活儿要是干不好,装到机器上就是隐患,明白吗?”
林建军接过零件,入手冰凉沉重,表面光滑得像镜面一样,看不出丝毫锉削的痕迹。他虽然没有百分表,但也能感觉到这零件的精度绝非一日之功。
“明白,师傅,我一定好好学。”林建军郑重地说。
王师傅收回零件,没再多说,继续埋头干活。
林建军也回到自己的台案前,假装整理工具,实则在心里反复琢磨“高速钢刀具磨制技巧”。他知道,想要在这个车间站稳脚跟,赢得师傅的认可,光靠系统奖励是不够的,还得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中午饭点一到,车间里的轰鸣声渐渐停了下来,工人们三三两两地拿着饭盒往食堂走去。王师傅收拾好工具,对林建军说:“食堂在东边,自己去打饭,记得带饭盒。”
“好的师傅。”
林建军跟着人流往食堂走,心里想着中午吃什么。他听说厂里食堂的伙食比外面好点,有粗粮馒头,偶尔还能吃到带肉星的菜。
刚走到食堂门口,就被一个熟悉的身影拦住了。
“哟,这不是咱们院里的‘冷血’吗?怎么,舍得从你那宝贝窝里出来吃饭了?”
说话的是傻柱,何雨柱。他穿着食堂的白色工作服,手里拿着一个铝制饭盒,正堵在门口,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周围几个食堂的工人也跟着起哄,显然是听傻柱说了早上的事。
林建军停下脚步,看着他,心里叹了口气。这傻柱,还真是不依不饶。
“傻柱哥,有事?”林建军的语气依旧平静。
“没事就不能跟你聊聊了?”傻柱往前逼近一步,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威胁,“林建军,我警告你,在厂里老实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点心思。想跟我抢淮茹?你还嫩了点!”
林建军简直哭笑不得,这傻柱的脑回路真是清奇,居然能联想到这上面。
“傻柱哥,你想多了。”林建军看着他,淡淡地说,“我来厂里是学技术的,不是来管你和秦淮茹的闲事的。你要是没事,我就去打饭了,下午还要干活。”
“你站住!”傻柱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我跟你说话呢,你没听见?”
他的力气很大,抓得林建军胳膊生疼。
周围的工人都围了过来,想看热闹。
林建军皱了皱眉,用力挣脱开他的手:“傻柱哥,这里是工厂,不是四合院,别动手动脚的。有话好好说,说不通就找领导评理,耍横没用。”
“我耍横?”傻柱被他挣脱,脸上有些挂不住,“我是提醒你,别以为进了厂就了不起了,惹了我,有你好果子吃!”
“我没惹你,是你一直在找我麻烦。”林建军冷冷地说,“早上在院里的事,谁对谁错,街坊邻居都看着。现在在厂里,是凭本事吃饭的地方,不是你撒野的地方。你要是再这样,我就去找赵主任和保卫科了。”
他提到“赵主任”和“保卫科”,傻柱的气焰顿时矮了半截。他虽然在食堂有点人缘,但也知道工厂的规矩,真闹到领导那里,他肯定占不到便宜。
“你……”傻柱指着林建军,气得说不出话。
“行了,柱儿,别跟个新人一般见识。”旁边一个食堂的老师傅连忙拉住他,“快去打饭吧,一会儿菜都没了。”
傻柱狠狠地瞪了林建军一眼,甩开老师傅的手,转身进了食堂,嘴里还嘟囔着:“等着瞧!”
林建军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这傻柱,真是个活宝。
他没再理会周围人的目光,走进食堂,打了一份高粱米饭和一勺白菜炖土豆,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饭菜很简单,甚至有点寡淡,但林建军吃得很香。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是工厂里的技术挑战,还是四合院里的是非纠缠,他都得一一面对。
但他心里有底。
系统奖励的“高速钢刀具磨制技巧”是他的武器,《工业基础手册》是他的盾牌,而他自己的双手和脑子,才是在这个时代立足的根本。
吃完饭,林建军没有立刻回车间,而是在厂区里转了转,熟悉环境。走到车间门口时,他看到王师傅正拿着一把旧锉刀在砂轮上打磨,神情专注。
林建军走上前,看到那把锉刀的刀刃已经有些磨损,角度也不太规整。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师傅,我看这把锉刀……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角度?磨成60度试试,可能更耐用。”
这正是“高速钢刀具磨制技巧”里提到的一个优化角度。
王师傅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随即又低下头,按照他说的角度试了试,打磨了几下,用手指摸了摸刀刃,眉头微微舒展:“嗯……好像是顺手了点。你怎么知道这个角度?”
“我……我以前看书看到过,记不太清了,瞎猜的。”林建军连忙找了个借口。
王师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淡淡地说:“下午没事,你自己找块废铁,练练锉平面吧。”
“好的师傅!”林建军心里一喜,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学徒生涯,才算真正开始了。而他要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在这个轧钢厂里,在这个时代里,牢牢地站稳脚跟。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