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深秋,轧钢厂的梧桐叶落了满地,被风卷着在厂区主干道上打着旋。林建军站在技术科新办公室的窗前,手里捏着份任命书,纸页边缘还带着油墨的温度——上面印着“任命林建军同志为技术科主任(正科级)”,落款是市工业局的鲜红印章。
窗外,赵小刚和李建国正在给新挂的牌子系红绸,“技术科”三个金漆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以前的技术科挤在车间角落的两间小平房里,现在搬进了刚翻新的二层小楼,不仅有独立的绘图室,还隔出了一间十平米的档案室,这是林建军特意要求的——他早就觉得厂里的技术资料管理太混乱,图纸乱扔,参数记录不全,上次生产高射炮炮管时,就因为找不到前批钢材的热处理记录,差点出了纰漏。
“师傅,您快下来看看!”赵小刚在楼下喊,声音里透着兴奋,“厂长带着人来剪彩了!”
林建军把任命书放进抽屉,锁好。这不是他第一次获提拔,但这次意义不同——技术科主任不仅要管技术攻关,还要负责全厂的技术资料归档、设备维护计划和技术人员培训,手里握着实实在在的管理权。他下楼时,厂长刘建国正和几位副厂长站在楼前,见他过来,笑着捶了捶他的肩膀:“建军,这下可把重担给你压上了!我跟局里保证过,一年内让咱们厂的技术管理水平上个大台阶!”
“请厂长放心,”林建军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剪彩仪式很简单,刘建国剪断红绸后,特意指着档案室的方向:“我听说建军同志要建全厂第一个技术档案室?这想法好!技术资料就是工厂的家底,得管好、用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喧闹的人声中响起,带着权限解锁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职务提升至正科级”,触发“管理权限”解锁,奖励“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简易版)”:
?\t分类标准:按“产品类型(农机\/军工\/民用)- 工艺环节(冶炼\/锻造\/热处理)- 技术等级(公开\/内部\/保密)”三级分类,检索效率提升80%;
?\t保密措施:核心军工资料采用“双钥管理”,需主任与保密员共同签字方可借阅,复制需厂长批准;
?\t系统特色:附带“技术参数趋势分析”功能,可自动比对历年数据,预警工艺偏差,系统判定“管理效率提升”+50点。】
当天下午,林建军就带着人整理旧资料。以前的图纸堆在仓库的角落里,被老鼠咬了不少,有些参数表上的字迹都模糊了。他让人把能用的图纸逐一扫描(厂里刚进的扫描仪),分类编号,再用牛皮纸袋封装,外面贴满标签。“军工图纸单独放,”他指着最里面的铁柜,“这个柜子装高射炮、坦克履带相关的资料,钥匙我和王保密员各拿一把。”
王保密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以前在档案馆工作,做事一丝不苟,她拿着登记簿,每入柜一份资料就认真记录:“林主任,您这分类法真清楚,以后找资料再也不用翻箱倒柜了。”
林建军看着她登记,突然想起系统奖励的“档案加密技术”,从抽屉里拿出个小本子,上面画着简单的密码锁结构:“王大姐,你看这个,给保密柜加个这玩意儿,密码由咱俩各记一半,安全性更高。”
老太太眼睛一亮:“这法子好!我以前在档案馆见过类似的,叫‘双钥密码锁’,就按你说的办!”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密码锁安装调试时响起:
【“档案加密技术”应用成功,核心资料保密等级提升至“厂级绝密”,符合军工生产保密要求,触发“隐性权限”——可申请调阅市级工业档案馆的历史技术资料,为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傻柱特意买了瓶二锅头,拎着两斤酱牛肉来道贺。他现在是汽修厂的小组长,说话办事都比以前沉稳多了:“师傅,您这可是正科级了,比街道主任官还大!以后可得多指点指点我。”
林建军笑着给他倒酒:“你现在技术也不错,上次修解放牌卡车的变速箱,不是被厂里评了技术革新奖吗?”
“那还不是师傅您教的‘间隙调节法’?”傻柱挠挠头,喝了口酒,“我打算明年考工程师,到时候还得请您当推荐人。”
“没问题。”林建军给他夹了块牛肉,“等你把汽修厂那套电路系统吃透了,我再给你找几本专业书。”
阎埠贵也跑来看热闹,手里攥着本《工业企业管理大全》,说是“给林主任送参考资料”,眼睛却在新办公室里转来转去,算盘打得噼啪响:“建军,你这办公室可得配个通讯员啊,跑腿送文件啥的,我家解成正好有空……”
“技术科不养闲人。”林建军一句话堵了回去,指着桌上的图纸,“三大爷要是真有空,帮我看看这组农机齿轮的参数,上次你说的‘省煤法’给了我不少启发。”
阎埠贵的算盘声戛然而止,接过图纸认真看起来——他知道,林建军这是变相提醒他,想沾光得拿技术来换,空手套白狼可不行。
秦淮茹在院里晒被子,听到傻柱和阎埠贵的对话,只是默默地把被子抻平。她现在在生产队当记工员,每月能挣三十个工分,棒梗也上了小学,日子虽然清苦,却不用再看别人脸色。林建军的提拔对她来说,只是院里又多了件新鲜事,与自己没太大关系。
贾张氏坐在门槛上,听着邻居们议论林建军的官运,嘴里又开始念叨:“有啥了不起?不就是运气好吗?想当年我家东旭在厂里……”话没说完就被秦淮茹打断:“妈,该吃药了。”老太太悻悻地闭了嘴,看着墙根下的杂草发呆——她的中风越来越重,连骂人的力气都快没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傍晚响起,带着全局评估:
【“技术科主任”任职事件产生多重影响:
?\t工厂层面:技术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近三个月工艺偏差率下降40%,军工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5%,获“市级技术管理先进单位”提名;
?\t个人层面:林建军的“技术权威”与“管理权限”结合,在厂内影响力辐射至生产、设备等部门,为后续“军工技术深耕”奠定基础;
?\t四合院层面:傻柱的“上进”与林建军的“提拔”形成正向激励,阎埠贵的“依附”更趋技术化,其余人则因“阶层差距扩大”,主动减少与林建军的非必要接触,符合“防线巩固”策略;
?\t系统判定:“技术深耕”阶段正式启动,奖励“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可识别并培养有潜力的技术工人)。】
林建军下班回家时,苏岚正在给林卫国讲“保密”的重要性,小家伙举着个玩具密码锁,奶声奶气地说:“爸爸的图纸不能给坏人看!”
“对,”林建军抱起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卫国以后也要学技术,做个守规矩、懂保密的技术员。”
苏岚端来晚饭,桌上摆着红烧肉,是厂里发的福利:“今天医务室的同事都说,你当了主任,以后咱们厂的技术水平肯定能上一大截。”
“光靠我一个人不行,”林建军夹了块肉给儿子,“得靠大家一起努力。明天我打算开个技术培训会,让老工人把经验都讲出来,整理成资料存档,这样技术才能传下去。”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墙上的任命书上,泛着柔和的光。林建军知道,当上技术科主任,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要做的不仅是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传承体系,让工厂的技术水平能稳步提升,在未来的风雨里站稳脚跟。
车间的夜班汽笛声响起,悠长而有力,像是在为这个新的开始喝彩。林建军看着窗外厂区的灯火,心里清楚,这只是“技术深耕”的第一步,前面还有更复杂的军工项目等着他,还有更严峻的挑战在酝酿。但他不怕——手里有技术,身边有信任的同事,家里有支持他的亲人,这就足够了。
四合院的灯一盏盏熄了,只有风穿过胡同的声音,带着深秋的凉意。林建军知道,从今天起,他的舞台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而他能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技术科打造成全厂的“技术心脏”,让这颗心脏强劲跳动,为工厂,为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