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的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一本来自未来的“兵书”!
这五个字,像是点燃了炸药桶,让在场所有专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妙啊!”
李将军猛地拍案而起,声音洪亮得震得茶杯都跳了跳。
“光给他们枪炮,那只是授人以鱼。教会他们怎么打仗,那才是授人以渔!”
不到十分钟,一个史无前例的编写小组就火速成立了。
王教授担任总编,军事战略专家李将军、实战教官、武器专家,还有心理学专家,全都被拉了进来。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打造一本能够改变战争形态的神书。
《游击战术优化手册V1.0》。
林浩站在一旁,看着这群国宝级专家为了一本书而争得面红耳赤,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震撼。
这就是国家的力量。
编写工作刚开始,第一个难题就迎面撞来。
“绝对不能用现代军事术语!”
王教授在黑板上重重地画了个圈,语气斩钉截铁。
“什么模块化编组数据链通信,别说李云龙了,连赵刚听了都得一头雾水!”
“咱们必须说他们听得懂的话!”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翻译大作战”开始了。
专家们翻遍了民国时期的军事资料,一个词一个词地抠。
“小队协同作战”,变成了古色古香的“三三制战术之精要详解”。
“火力交叉覆盖”,摇身一变成了“正副机锋配置与火线构筑新论”。
最牛的是“信息化战场指挥”,直接被包装成了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电讯指挥调度之我见”。
整本手册,繁体字、竖排版、从右往左读。
连遣词造句都要模仿民国大儒的风格,既要有文言文的雅致,又不能失了军人的利落。
看着专家们为了一个词汇争论得口水横飞,林浩忍不住在心中感叹。
这哪里是编书,这简直是在复活一个时代的文化!
第二个难题紧接着来了:写什么?
“空地协同作战要不要加进去?”
一个年轻的战术教官激动地提议,眼睛里闪着光。
“这可是现代战争的核心啊!”
“胡扯!”
李将军当场就炸了,胡子都翘起来了。
“他们连架飞机都没有,你教他们空地协同?这不是耍流氓吗?”
“咱们要写的,是他们拿到手,明天就能上战场用的东西!”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激烈争论,手册的内容最终锁定在两个核心上。
第一个,班排级小单位战术。
手册里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把经典的“三三制”战术掰开了揉碎了讲。
三个人一组,怎么分工,怎么掩护,怎么进攻,怎么撤退。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配合,都有详细的说明。
这套战术,可是人民军队用血与火总结出来的精华。
对于习惯了“嗷嗷叫着往前冲”的旧军队来说,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第二个,电台指挥艺术。
手册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如何建立四级通讯网络,如何在战斗中实时共享情报,如何呼叫火力支援。
对于还在靠通讯员跑腿、靠嗓子喊话的李云龙来说,这无异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手册写完了,但故事还没结束。
专家们居然把它送到了一个让林浩想都不敢想的地方——故宫博物院。
“王老师,这是我们用民国工艺复刻的毛边纸。”
“这墨水,也是按照当年的配方手工磨制的松烟墨。”
“我们想请您亲自操刀,给这本书做个美容手术。”
故宫的文物修复专家们听说了这本书的使命,二话不说就组织了最顶尖的团队。
他们用专业技术,一点点为纸张制造出岁月的痕迹。
用特制溶液,模拟出水渍和霉斑。
甚至在书页边角,伪造出无数次翻阅留下的磨损。
几天几夜的精雕细琢后,当这本崭新的手册再次出现时,它已经完全变了样。
泛黄的纸张,斑驳的痕迹,卷曲的书角。
活脱脱就是一本流传了多年的珍贵孤本。
封面上,一行遒劲的毛笔字——《新战争论》。
没有作者,没有出版社,神秘感拉满。
“完美!”
王教授捧着这本以假乱真的“古书”,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
“就算李云龙把这玩意儿交给旅长,旅长也只会以为是从哪个前朝老爷子手里淘来的宝贝!”
地下仓库里,物资堆积如山。
抹去了现代标识的56式枪族,重新装进了复古木箱。
黄澄澄的7.62毫米步枪弹,码放得整整齐齐。
伪装成“秘制强身丹”的维生素片,装在古朴的瓷瓶里。
印着外文标签的军用罐头和压缩饼干,看起来就像进口货。
还有那十几台“朴素化”改装的单兵电台。
以及那本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新战争论》。
林浩站在这如山的物资面前,心中豪情万丈。
这和他之前偷偷摸摸搞来的那点东西,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是举国之力的支援!
72小时冷却期即将结束。
陈老走到林浩身边,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信使,该出发了。”
“那个世界的同志们,正等着你去创造奇迹。”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记住,你的身后,是整个黎明计划,是整个国家!”
林浩深吸一口气,望着眼前这座物资的高山。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这一次,他带着的是整个民族的希望!
喜欢亮剑:我的时空门,被国家征用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亮剑:我的时空门,被国家征用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