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火花已然点燃,但要将“构建交互界面”这一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则需要将其融入具体的修炼实践之中。接下来的数日,林宸几乎将自己完全封闭在了临时整理出的静室之内。全息投影上,《星璇筑基篇》的残篇图谱与地球内家拳,尤其是太极拳的理论精髓,以及陈宇、孙莉等人提供的能量数据和生理模型,不断在他脑海中碰撞、交织、融合。
他时而凝立不动,如同老僧入定,指尖却有无形的灵气在极细微地颤动、模拟着各种运行路径;时而缓慢起手,演练着太极拳的各式架子,尤其是其中蕴含至深的“缠丝劲”,体会着那种螺旋缠绕、化劲导引的意境;时而又在光屏上飞快地演算、勾勒,修改着能量运行模型的细节。
室外的人能感受到那间静室内时而传出的凝滞气息,时而又变得圆转灵动,仿佛有无形的气流在室内盘旋。没有人去打扰他,所有人都知道,林宸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在为所有人蹚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终于,在第三天黎明,第一缕熹微的晨光透过舷窗,洒落在静室门口时,门被从里面拉开了。林宸走了出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有星漩在其中生灭。
他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没有多余的寒暄,他直接站在众人面前,声音虽然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确定:
“经过反复推演和初步验证,《星穹初引诀》的第一篇——导引术,已成。”
一句话,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目光灼灼地聚焦在他身上。
林宸没有直接展示具体的行功路线,而是先阐述了核心原理:“我们之前已经明确,筑基之初,在于‘构建界面’,而非‘强纳灵气’。如何构建?关键在于一个字——‘旋’。”
他伸出右手,掌心向上,一缕淡得几乎看不见的星辉灵气在他掌心上方浮现。这缕灵气并未直来直去,而是以一种极其缓慢、柔和的速度,自行旋转起来,形成了一个微小的气漩。
“看,‘星璇灵气’,其名已揭示了它的部分本质——它天然具有‘旋’的特性。而我们地球太极拳的‘缠丝劲’,其核心亦是‘旋’——以螺旋之势,化掉外力,引导劲力。”林宸的声音带着一种洞察本质的清明,“所以,我们的导引术,便是要以‘旋’为引,以‘缠’为用!”
他掌心的气漩缓缓扩大,散发出一种圆融、包容而又带着一丝牵引力的气息。
“《星穹初引诀》第一篇:导引术,其核心目的,便是通过特定的九个基础动作,配合独特的呼吸法门与‘星漩观想法’,让我们初步学会以‘旋’的方式,极其缓慢地引导微量灵气,接触、冲刷、温养我们体内最基础、最坚韧的几条主经脉。这个过程,不是为了积累灵气,而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逐渐熟悉、适应灵气,并初步建立起那个至关重要的‘交互界面’。”
他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渴望与郑重。
“下面,我将详细讲解这九个基础动作,以及对应的呼吸与观想要点。所有人,仔细听,认真记,有任何不明之处,立刻提出。此法初创,需集思广益,共同完善。”
众人屏息凝神,如同最虔诚的学生。
第一式:起手·星辉映照
· 动作: 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膝微屈,身形中正,头悬顶,含胸拔背,双臂自然下垂。随后,双臂极其缓慢地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抬起,掌心相对,如捧虚球,抬至与肩同高。
· 呼吸: 吸气时双臂抬起,意念引导外界稀薄灵气如星辉般向自身汇聚;呼气时,动作微顿,意念稳固周身气息。
· 观想: 想象自身立于无垠星空之下,周身毛孔张开,如同星辰,与周天星辉遥相呼应,引动微不可查的星璇灵气,如光尘般向自身汇聚。
· 要点: 动作务必缓慢、均匀,重在感知和意念,而非力量。感受双臂抬起时,肩、肘、腕关节的松柔与气息的流动。
第二式:环抱·星漩初成
· 动作: 接上式,掌心相对的双手,以肘带手,极其缓慢地向内、向下划弧线,如同在胸前环抱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球体,最终双手置于丹田前方,十指相对,掌心虚空。
· 呼吸: 吸气时双手环抱,意念将汇聚而来的星辉灵气拢向胸前;呼气时,双手下沉至丹田,意念引导拢来的灵气在胸前初步形成一个极其微弱、缓慢旋转的气漩。
· 观想: 想象胸前有一个微小的星漩正在形成,它缓慢旋转,将汇聚而来的星辉灵气稍稍理顺,滤去其中的燥意。
· 要点: 环抱时,胸背要圆,仿佛真抱一球,感受气机的包裹感。星漩的旋转在意念,不在形体。
第三式:托举·灵引天枢
· 动作: 接上式,虚抱的双手掌心缓缓向上翻转,如同托举重物,沿任脉路线极其缓慢地向上托起,经过膻中,直至眉心前方。
· 呼吸: 吸气时双手托举,意念引导胸前那微弱的星漩随之上升,并不断从外界汲取微量灵气加入;呼气时,动作微顿,意念稳固上升的星漩。
· 观想: 想象那微小的星漩如同被无形之手托起,沿着身体中线缓缓上升,漩涡的中心仿佛指向天空的北斗中枢,引动一丝天星之力。
· 要点: 动作需轻灵,仿佛真有一缕气在掌下被托起,不可用僵力。注意力集中在星漩的上升轨迹上。
第四式:沉按·气归丹田
· 动作: 接上式,托举至眉心的双手,掌心缓缓向下翻转,沿原路极其缓慢地向下按压,经过膻中,最终回归丹田位置,恢复虚抱姿势。
· 呼吸: 呼气时双手下按,意念引导那经过初步“提纯”和“天星引动”的星漩,缓缓下沉,最终沉入下丹田位置;吸气时,动作微顿,意念观想星漩在丹田中缓缓旋转,稳定下来。
· 观想: 想象那缕微小的星漩如同归巢的雏鸟,安然沉入丹田(小腹深处),并在其中继续保持着缓慢的旋转,如同在丹田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星灯。
· 要点: 下按过程要稳,要轻,仿佛将一缕轻纱缓缓放入水中,避免惊扰。丹田处需放松,意守其中旋转的星漩。
第五式:云手·经脉初探(左式)
· 动作: 从丹田虚抱起手,左手掌心向内,沿带脉向左划弧,至极点后,翻掌向外,再沿左肋侧、左臂内侧(手三阴经大致路线)极其缓慢地向前、向上方云出,指尖斜向前上方;同时右手在下方配合,掌心向下,微微下按。
· 呼吸: 吸气时左手划弧云出,意念引导丹田星漩分出一缕极其细微的灵气,随左手动作,如同触角般,轻柔地“探入”并冲刷左臂相关经脉;呼气时,左手云出至定点,意念引导那缕灵气在经脉中缓缓旋转、温养。
· 观想: 想象左手引导着一缕星辉,如同柔软的星光刷子,轻柔地刷过左臂的经脉通道,所过之处,经脉微微发热,得到温养。
· 要点: 此式重在“探”和“温养”,灵气引导必须极其微量,动作必须极其缓慢柔和,以感知为主,切忌强行冲击。
第六式:云手·经脉初探(右式)
· 动作: 与第五式左右相反,动作要领完全相同。
· 呼吸观想要点: 同左式,作用于右臂经脉。
第七式:单鞭·通达手足(左式)
· 动作: 接右式云手回收之势,左手变勾手,向左后方极其缓慢地拉开,右手立掌于右肩前。同时,重心微左移,左腿微屈,右腿蹬直,形成左弓步雏形(幅度极小)。
· 呼吸: 吸气时左手后拉,意念引导丹田星漩分出一缕灵气,沿左臂、左肩、左肋、左腿(足三阴经大致路线)的路径,极其缓慢地向下导引;呼气时,动作定型,意念引导灵气在左半身形成一道极其微弱、旋转向下的气感通路,通达左脚涌泉。
· 观想: 想象一道旋转的星辉细流,从左肩开始,如同蜿蜒的星河,缓缓流向左脚,沟通天地。
· 要点: 此式开始尝试引导灵气向更远端、更深的经脉探索,动作需更稳,意念需更集中,但灵气量依旧保持最微程度,以感知和建立联系为主。
第八式:单鞭·通达手足(右式)
· 动作: 与第七式左右相反,动作要领完全相同。
· 呼吸观想要点: 同左式,作用于右半身。
第九式:收势·星归紫府
· 动作: 接右式单鞭,双手缓缓放松,由身体两侧向下、向前划弧,掌心向上,如捧起大地灵气,随后双臂向内合拢,双手叠放于丹田处(男左女右在上)。缓缓站直身体,最后轻闭双眼,静立片刻。
· 呼吸: 深呼吸数次,吸气时意念周身散逸的微弱气感归于丹田星漩;呼气时,意念丹田星漩旋转放缓,逐渐隐没,最终所有意念内收,归于眉心祖窍(紫府)。
· 观想: 想象周天星辉渐渐隐去,丹田星漩光芒内敛,最终所有修炼产生的气感与意念,都收归眉心深处,温养精神。
· 要点: 收势务必圆满,不可仓促。将修炼状态平稳过渡到常态,意守紫府片刻,有助于精神力的恢复和增长。
当林宸将九式导引术完整地讲解并缓慢演示一遍后,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沉浸在那套圆融舒缓、意蕴深长的动作与观想之中。这套导引术,不仅包含了具体的形体动作,更将呼吸、意念与对星璇灵气的独特理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安全且极具可操作性的入门法门。
创法成功的喜悦,如同暖流般在每个人心中荡漾。他们看着眼前略显疲惫却目光坚定的林宸,心中涌起的,是难以言喻的敬佩与感激。敬佩他以大智慧、大魄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他们,也为所有后来者,开辟出了这条充满希望的“星穹之路”。
《星穹初引诀》的第一篇,导引术,就此诞生。它如同在无垠的修炼荒漠中,掘出的第一口清泉,虽然细微,却预示着生机的开始。
喜欢星穹修炼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星穹修炼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