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魄的蜕变与筑基篇的稳步推进,为团队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信心。然而,林宸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临时基地周边的灵气虽然比地球浓郁,但相较于《星璇筑基篇》中所描述的那种“灵气如潮,奔流不息”的修炼圣地,依旧显得稀薄而散逸。依靠这种环境,弟子们筑基尚可,但想要快速精进,尤其是为未来更深层次的修炼打下根基,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座沉寂的上古遗迹,以及周明轩教授破译出的那些零碎信息。“启明星”、“灵能脉络”、“节点”……这些词汇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组合。
“启明族能发展出如此辉煌的文明,个体拥有那般强大的力量,绝非仅仅依靠空气中游离的灵气。”林宸在核心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推断,“遗迹信息中多次隐晦提及的‘灵能脉络’,很可能是一种我们尚未发现的、更高效、更集中的能量来源。”
他的想法得到了陈宇等科学家的支持。陈宇调出全球(启明星)的地质扫描数据和能量分布图,虽然粗糙,但能看出一些模糊的能量聚集趋势:“队长说得有道理。如果我们将空气中游离的灵气看作地表水流,那么可能存在的地下‘灵能脉络’,就是滋养整个星球生态的‘地下暗河’甚至‘江河主干’!找到它,占据它,我们的修炼速度将发生质的飞跃!”
理论方向确定,接下来便是实践。林宸并未急于向外大规模探索,而是首先着眼于内部提升感知。
在每日的集体修炼结束后,他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课——环境灵气感知训练。
所有弟子,无论是否筑基,都被要求静坐在山谷中,暂时放下对体内气漩的运行,将意念完全向外扩散。
“收敛心神,勿守丹田,放开你们的灵觉。”林宸的声音引导着众人,“不要去‘抓取’灵气,而是去‘感受’它们。感受风中的流转,感受阳光下的跃动,感受大地深处的沉凝……去体会这天地间,灵气自然的流向。”
起初,弟子们一片茫然。习惯了内视和引导,这种完全放空的感知让他们无所适从。但在林宸耐心的引导和苏婉、秦虎等率先找到感觉的人的示范下,渐渐地,一些人开始捕捉到那玄妙的韵律。
“队长!我好像感觉到了……东面的灵气,似乎比西面更‘活’一些?”一名弟子不确定地汇报。
“我感觉脚下的土地深处,有一种很厚重、很缓慢的流动感……”另一名土属性气漩的弟子分享着自己的发现。
林宸对此一一给予肯定和指导:“很好!记住这种感觉。个人修炼,非是闭门造车。我们吸纳灵气,强化己身,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天地,融入天地,乃至运用天地之力。将个人微小的气漩,与这磅礴的天地能量场建立联系,哪怕只是最初步的感知,对你们的心境和未来的道路,都有无穷裨益。”
这种将个人与天地连接的教导,为弟子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意识到修炼的格局远不止于自身的强大。
与此同时,实验室里,一场技术攻关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陈宇带领着技术团队,结合遗迹中获取的部分能量感应技术、地球的量子传感原理,以及林宸对灵气本质的理解,开始研发一种专门用于探测地下灵能脉络的装置——“灵脉探针”。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他们尝试将一枚纯净的、由修炼者凝聚的灵气结晶(源自林宸)作为核心感应元件,并将其与能够放大微观能量波动的超导材料结合后,转机出现了。
第一代“灵脉探针”原型机,像一个复杂的金属罗盘,中心镶嵌着那枚散发着微光的灵气结晶,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的感应线圈和能量指示符。
当陈宇小心翼翼地启动探针,并将其指向不同方向时,探针中心的灵气结晶发出了强弱不一的辉光,周围的指针也开始微微偏转。
“有反应了!”陈宇激动地喊道。
他们带着探针在基地周边进行测试。探针的反应清晰地指示出,空气中灵气的流动并非完全随机,而是存在着一些模糊的“流向”,如同被无形的河道约束着。
顺着这些“流向”进行追踪,探针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当他们来到距离基地约五十公里外的一处巨大山脉脚下时,手中的灵脉探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反应!
中心灵气结晶爆发出刺目的光芒,周围的指针疯狂旋转数圈后,死死地指向山脉深处的某个方向,发出持续的、低沉的嗡鸣声。就连不需要探针,仅凭自身灵觉感知的林宸和苏婉,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前方那片区域的地下,仿佛沉睡着一条能量的巨龙,磅礴、浩瀚、精纯的能量波动即便隔着厚重的岩层,也让人心生震撼。
“就是这里!”林宸目光灼灼地望向山脉深处,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一丝敬畏,“这条灵能脉络的强度远超想象!其核心节点散发出的能量反应,比我们临时基地周边的环境浓度,高出百倍不止!”
发现新天地的兴奋,如同电流般传遍整个团队。他们仿佛一群在沙漠中跋涉已久的旅人,终于看到了远处那片郁郁葱葱、水草丰美的绿洲。那不仅仅是一个能量源,那将是他们未来的根基,是“星穹”之名真正的寄托所在!
地脉寻踪,终有所获。一条通往更快、更强修炼之路的大门,已然在他们面前,露出了一道缝隙。
喜欢星穹修炼者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星穹修炼者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