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红色的锈海,仿佛一片无边无际、缓慢凝固的血痂,覆盖在昔日蔚蓝的星球表面。失去“希望号”的痛楚,如同新鲜撕裂的伤口,在每一个幸存者心中汩汩流血。两艘伤痕累累的舰船——“先锋号”与“坚韧号”,拖着几乎耗尽的燃料和更加沉重的士气,在这片死亡之水上艰难跋涉,寻找着任何可能落脚的方寸之地。
龙宫的阴影在前方愈发清晰,那冰冷的金属轮廓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但强行靠近无异于自杀,他们需要喘息,需要整顿,需要一个能够支撑起下一次突击的支点。
“左前方!发现一片相对平静的水域!”了望塔上,观察员嘶哑的声音带着一丝久违的激动,穿透了沉闷的引擎轰鸣。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那是一片由数艘旧时代巨型货轮残骸半围拢形成的浅水区。这些钢铁巨兽的遗骸像是史前生物的骨架,歪斜地插入锈红色的海水之中,巨大的船体锈迹斑斑,上层建筑大多坍塌,形成了一道扭曲而宏大的天然屏障,将外部汹涌的暗流和潜在的巨大威胁部分阻隔。在这片屏障之内,海水相对平静,波澜不惊,仿佛暴风眼中短暂的安宁。
“就是那里!”李振邦站在“先锋号”舰桥,望远镜仔细扫过那片区域的地形,“最大的那艘货轮,船体相对完整,甲板平坦,适合建立临时指挥所。两侧的残骸可以构筑交叉火力点。通知‘坚韧号’,准备进入,保持最高警戒!”
舰队小心翼翼地调整航向,犹如疲惫不堪的伤兵,蹒跚着驶向这片被命名为“断锚湾”的临时避风港。名字带着不祥的预兆,断掉的锚,意味着失去稳定,也暗示着此地的临时与脆弱。
靠近的过程依旧充满危险。水下可见扭曲的藻类宛如鬼手般摇曳,偶尔有小型、迅捷的阴影掠过船底,引起一阵紧张的扫射。空气中弥漫的金属腥味和腐臭几乎凝成实质,让人呼吸艰难。
登陆艇被放下,第一批先遣队员穿着简陋的防护装备——主要是用多层帆布、塑料布和有限的橡胶材料拼凑起来的防护服,脸上戴着加厚的防尘面具,眼神警惕而决绝。他们需要率先登上那艘被选定为核心基地的最大货轮——“远航者”号的残骸,清理潜在威胁,并建立登陆点。
过程异常艰辛。锈海的海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溅到防护服上会立刻冒出淡淡的青烟,留下灼烧的痕迹。队员们必须万分小心,动作幅度不敢过大,生怕破损的防护服让这致命的锈水接触到皮肤。
“稳住!搭跳板!”
“注意脚下!这些锈蚀结构很不牢固!”
呼喊声在金属的摩擦声和海风的呜咽声中断断续续。一条临时加固的跳板被架设在“先锋号”与“远航者”号倾斜的甲板之间。队员们开始小心翼翼地转运最重要的物资——武器弹药、仅存的药品、通讯设备以及林薇实验室的核心仪器。
悲剧发生在一次看似普通的物资转运中。一名叫小李的年轻战士,背着沉重的弹药箱,脚下一滑,为了保住珍贵的弹药,他身体失去平衡,惊呼一声,直接从跳板边缘栽落下去!
“小李!”
“快!救人!”
噗通!暗红色的水花溅起。
几乎是在落水的瞬间,凄厉到变形的惨叫声就从小李的喉咙里爆发出来!他被附近的战友七手八脚迅速拖上“远航者”号的甲板,但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他腿部接触到锈水的部位,简陋的防护服宛如被强酸腐蚀般迅速消融、破开,下面的皮肤和肌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焦黑、溃烂,冒出带着恶臭的白沫,甚至能看到森白的骨头!剧烈的疼痛让他浑身痉挛,哀嚎声撕心裂肺,让所有听闻者头皮发麻,心底发寒。
“医疗兵!快!”林薇的声音带着颤抖,但她强迫自己冷静,第一时间冲了过去。
几名医疗兵迅速将小李抬到相对干净的区域,剪开衣物,用珍贵的纯净水反复冲洗伤口,但溃烂依旧在蔓延。止痛针的效果微乎其微,小李的惨叫声逐渐微弱,最终陷入休克,生命体征急速下滑。
这一幕,如同冰冷的锈水,浇灭了很多人心中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之火。对环境的恐惧,从未如此具体、如此狰狞地展现在每个人面前。这锈海,不仅仅是看起来可怕,它是真正能吞噬血肉的炼狱。
小李最终没能挺过去。他的尸体被小心地用多层防水布包裹,进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后,沉入了锈海。没有鲜花,没有墓碑,只有无声的哀悼和更加沉重的决心。他的牺牲,像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所有人的心里,提醒着他们所处环境的极端残酷。
牺牲的阴影笼罩着断锚湾,但生存的本能驱使着人们继续行动。
林薇强忍着悲痛和不适,迅速组织起医疗和科研团队。他们在“远航者”号一个相对完整、通风较好的上层舱室里建立了临时医疗点和实验室。
“优先建立水净化系统!”林薇指挥着技术人员,将带来的反渗透膜组件、活性炭过滤器与一台还能工作的柴油发电机连接起来。这套系统是从基地带出来的宝贵遗产,效率有限,但它是获取安全饮用水的唯一希望。“收集雨水!检查所有容器!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净化系统!”
同时,她安排人员设置环境监测点,持续检测空气成分、辐射水平和生物信号。小李的死亡让她对锈海的毒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她必须为所有人建立一套最基本的生存标准。
另一方面,李振邦带领的战斗人员则像工蚁一样,在残骸间穿梭,构建防御圈。
清理工作伴随着零星的交火。货轮残骸内部并非空无一物,阴暗的角落、淤塞的通道里,栖息着一些适应了锈海环境的小型变异生物。最常见的是被称作“锈斑蟹”的小型甲壳类,它们体型只有巴掌大,甲壳颜色与锈蚀环境完美融合,行动迅捷,口器能分泌弱酸,虽然不致命,但被咬伤会引起剧烈疼痛和伤口感染。还有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线虫蛭”,细长如线,能钻透防护服的缝隙,吸附在皮肤上吸血,难以察觉。
战士们用刺刀、工兵铲和精准的点射清理着这些“原住民”,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重火力被架设到关键位置:一挺幸存的85式高射机枪被加固在“远航者”号的船首,俯瞰整个湾口;两挺95式班用机枪被布置在两侧翼的残骸制高点,形成交叉火力;仅存的几具69式火箭筒和pF-98式120毫米火箭筒被集中起来,作为应对突发重型威胁的底牌。
防御圈在汗水和警惕中初步成型,但资源的匮乏像一把利剑悬在头顶。
“弹药清点完毕。”军需官向李振邦汇报,脸色凝重,“步枪弹平均每人不足1.5个基数,机枪弹更少。火箭筒弹药只剩7发。重机枪弹链……不到三条。”
李振邦沉默地看着清单,手指在“燃料”一栏上敲了敲:“还能支撑发电机运转多久?”
“如果只保障最低限度的净水和通讯,最多四十八小时。”
食物同样紧迫。清点出的密封食品需要严格配给,大部分是过期的压缩饼干和少量肉类罐头。尝试捕捞锈海鱼类的工作由几名有经验的老兵进行,但捞上来的鱼形态怪异,鳞片坚硬,眼睛浑浊,林薇严禁食用,直到完成毒性分析。
资源的极端匮乏,导致了林薇与李振邦之间第一次公开的意见分歧。
在当晚的临时指挥部会议(就在“远航者”号的船长室举行,墙壁上还残留着旧海图的痕迹)上,林薇坚持道:“李队,我们必须将更多人力投入到生存资源的获取上!净化系统需要扩大,我们需要尝试在相对‘安全’的残骸区域建立小型种植棚,哪怕只能种出一点藻类或蘑菇!燃料必须优先保障水和实验设备的电力!没有基本的生存保障,再坚固的防御圈也毫无意义!”
她的声音因为疲惫而有些沙哑,但眼神坚定。作为科学家和实际上的后勤保障负责人,她深知持续性的重要。
李振邦双手按在铺着旧海图的桌子上,身体前倾,语气同样不容置疑:“林博士,我理解你的担忧。但这里是锈海,是龙宫门口!我们失去了‘希望号’,外面的怪物随时可能发现我们!防御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的屏障,任何生存建设都是空中楼阁!我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人手时刻警戒,加固工事,甚至主动派出侦察小队摸清周边情况!人力就这么多,必须优先用于刀刃上!”
他的考虑同样基于残酷的现实。作为军事主官,保护队伍免受威胁是他的首要职责。
会议的气氛有些僵硬。最终,在李振邦的坚持下,防御和侦察计划被优先执行,但他也做出让步,同意抽调少量非关键岗位人员协助林薇进行水资源收集和初步的环境样本分析。这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共同压力之下,但分歧的种子已经埋下。
在“远航者”号指挥室最内侧,一个用临时隔板和不多的防辐射材料搭建的简易隔离舱内,吴锋静静地躺着。他依旧昏迷不醒,脸色苍白,但生命体征监测仪显示他的心跳、呼吸、血压都维持在平稳水平,甚至过于平稳,不像一个重伤昏迷的人。
林薇在忙碌的间隙,总会过来查看他的情况。她记录着他的生理数据,眉头越皱越紧。除了生命体征的异常平稳,吴锋的脑波活动图更是呈现出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活跃状态,时而剧烈震荡,时而陷入深谷,模式混乱而复杂,远超正常昏迷病人的范畴。
更让她心中疑窦丛生的是,她几次在记录数据时,无意间注意到放置在隔离舱角落的一个水杯——里面是为了监测环境湿度而特意盛放的一点锈海水——水面会泛起极其微弱的涟漪。那涟漪并非来自船只的晃动或人员的走动,其波动频率,与她同时监测到的吴锋脑波活动的某些峰值,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同步性!
一次,两次……次次如此。
林薇不动声色地调整了监测设备的位置,将一个更精密的振动传感器靠近那个水杯,并将数据与吴锋的脑波实时比对。结果让她后背升起一股寒意:同步率高达87%!
这绝非巧合。
锈海……病毒……异常活跃的脑波……同步的水体波动……
一个大胆而可怕的猜想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吴锋的状况,或许不仅仅是因为重伤。他可能正在与这片被诅咒的海域,或者说与导致这一切的病毒本身,发生着某种未知的深层次互动!
她没有将这一发现立即告知李振邦。军队需要稳定,需要专注于眼前的生存和防御。而且,这现象太过离奇,需要更多的观察和证据。她只是默默地将所有数据加密保存,加强了对吴锋的监控,心中的忧虑却如同外面的锈海一般,深不见底。
断锚湾的夜晚,降临得格外迅速。天空是永恒的铅灰色,没有星光,只有锈海深处偶尔泛起的磷光,像是地狱窥视人间的眼睛。防御工事上的探照灯划破黑暗,在海面和残骸间扫视,光束中飞舞着带着金属反光的细密尘埃。
战士们抱着枪,蜷缩在冰冷的掩体后,轮流休息,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普通幸存者挤在相对安全的舱室里,分享着微薄的食物,低声交谈,眼神中交织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眼前安宁的珍惜。
这片由钢铁坟墓构筑的临时港湾,在无边无际的锈海中,渺小得宛如狂风中的烛火。它提供了短暂的喘息,却也聚集了更多的未知与危险。前方的龙宫沉默矗立,仿佛在等待着这些不速之客,自投罗网。
断锚湾,既是希望的新起点,也可能是通往最终覆灭的最后一站。
喜欢血铸:亡者之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血铸:亡者之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