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晨雾被三百面龙旗撕破。刘封身着玄甲,未戴王冠,独自立于“破浪”号楼船舰首,望着江面上整齐列阵的瀚国水师。朝阳跃出江面,金光瞬间洒满舰船林立的江面,仿佛为这支即将北上的雄师镀上了一层天命所归的辉煌。
“启禀王上,三军列阵完毕,请王上示下!”水军都督丁奉的声音透过铜管传声筒,清晰地回荡在旗舰上。
刘封接过陆逊递来的犀角号角,深吸一口江风,用力吹响。低沉雄浑的号声如同春雷,滚过江面,拉开了这场昭示天下的大阅兵序幕。
首先驶过阅兵台的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楼船舰队。新型“镇远”级楼船配备改良拍杆与双层弩窗,船首新加的破浪犁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当舰队变换阵型时,侧舷弩窗齐开,露出密密麻麻的弩箭,森然的杀气惊起江鸥乱飞。
紧随其后的是灵活迅捷的艨艟集群。这些船只吃水浅,转动灵,船身覆盖湿牛皮防火,船首暗藏铁锥,专司突击与近战。更引人注目的是船队中夹杂的运输舰,船上不仅载有充足的粮草军械,更有随军工匠与医官——这是刘封“兵马未动,后勤先行”的北伐方略体现。
陆战精锐的演示同样震撼。精选的锐士营士卒在临时搭建的浮桥上演练攻坚,他们身披冷锻扎甲,手持标准化连弩,战术动作整齐划一。霹雳车方阵随后进行远程火力展示,石弹与火油弹精准地覆盖了江心预设的标靶区域,爆炸声激起冲天水柱。
阅兵的高潮出现在午时。刘封携王妃甄若,怀抱年仅周岁的长子刘璿,登上了阅兵台旁最高的观星台。他握着幼儿的小手,指向北方辽阔的天空和隐约可见的江北远山,声音沉稳而坚定地对文武百官言道:“昔年我等南渡,只为存续汉室薪火。如今兵精粮足,民心所向,中原故土,岂容司马氏长久窃据?此子生于江南,孤望他将来能成长于洛阳故都!”
甄若温婉而立,轻声道:“妾与百姓,皆盼王师北定中原之日。”她的话语通过精心设置的传声筒,清晰地传到在场将士耳中,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北伐!北伐!”的呐喊声,声震长江,久久不息。
技术的细节无声地展示着国力。楼船使用的硬帆可根据风向自动调节角度,效率远超魏军的旧式帆具;士卒背负的行军粮囊采用了最新的防腐技术,可保口粮半月不坏;甚至连助威的战鼓都内置了共鸣箱,声响可传十数里。格物院的最新成果——用于测量距离和方位的“指南车”模型,也首次在阅兵中亮相,象征着瀚军在指挥与技术上的双重优势。
当晚,金陵王宫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宴。刘封特意下令,将部分宴席送至军营与城中百姓共享。他与众将饮下壮行酒,却将酒杯倒扣于案,肃然道:“待克复中原,与诸君共饮于黄河之滨,此杯方再举起!”
宴后,刘封与甄若再次登上观星台。长江之上,阅兵的战船已点亮灯火,如同星河落于人间,与北方夜空中的真实星辰遥相呼应。甄若依偎在刘封身旁,怀中幼子已然安睡。
“北望中原,星汉灿烂,”刘封揽住爱妻肩头,目光穿越夜色,仿佛已看到未来战旗插上洛阳城头的一幕,“这万里江山,终将重归太平。”
与此同时,江北魏军的烽燧台也看到了江南冲天的火光与隐约传来的呐喊。探马飞报至洛阳时,司马懿正对着各地民变的奏报发怔。他推开窗,望向南方那片不寻常的明亮夜空,心中第一次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寒意。他知道,长江上的鼓声,不仅是阅兵的号角,更是一个新时代开启的宣言。南方的巨龙已蓄势完毕,即将乘风破浪,北向中原而去。
喜欢封御三国:潜龙问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封御三国:潜龙问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