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六组的办公室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阳的手指在键盘上跳跃了整整一夜,屏幕上的数据流如同奔涌的江河,最终汇聚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图谱——国内17个窝点的位置已被红框标注,而图谱的边缘,几条虚线延伸向境外,指向三个隐藏在东南亚某国的核心窝点。
“成了!”李阳猛地按了一下回车键,屏幕上弹出境外窝点的实时画面——通过破解对方的监控系统,能清晰看到十几个诈骗分子坐在电脑前,对着话术本念着中文台词,墙上贴着“业绩冲刺榜”,最上面的名字后面标着“已骗380万”。
郑一民凑上前,看着画面里那些年轻的面孔,眉头紧锁:“这些人连国门都没出,却把黑手伸到了国外,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
“他们逍遥不了。”杨震的眼神锐利如刀,“李阳,把境外窝点的具体坐标、人员结构、资金流向整理出来,立刻上报国际刑警组织和外交部,请求跨境协作。国内的余孽,我们今天就清干净!”
李阳的黑客技术持续发力,不仅破解了诈骗团伙的内部通讯群,还截获了他们与国内“洗钱通道”的交易记录。“杨队,境外窝点的头目叫黄坤,是个惯犯,五年前在国内因诈骗被通缉,潜逃到东南亚后重操旧业,搭建了这条跨境诈骗链。国内的17个窝点都是他的分支,负责筛选受害人,再把‘肥羊’推给境外的‘话务组’。”
“资金呢?”季洁问。
“通过地下钱庄洗白,先转到香港的空壳公司,再分散到十几个海外账户,最终流向黄坤在瑞士的秘密账户。”李阳调出资金流程图,“但我已经冻结了他在国内的所有关联账户,还把海外账户信息同步给了国际刑警,他一分钱也转不走了。”
行动指令迅速下达:
丁箭带领特警突袭国内剩余的5个窝点,抓捕行动干净利落——在一个伪装成“科技公司”的窝点里,干警们破门而入时,诈骗分子还在给老人打电话,说“您中了出国游大奖,只需交5000元手续费”。
常保乐和当地警方配合,捣毁了为诈骗团伙提供“公民信息”的黑产链条,抓获5名贩卖个人数据的嫌疑人,起获了包含10万条公民信息的数据库。
季洁坐镇指挥中心,与国际刑警保持实时沟通,将黄坤的活动轨迹、窝点安防布局等关键信息同步过去。
三天后,跨境抓捕传来捷报:
东南亚某国警方在当地时间凌晨三点突袭了三个境外窝点,抓获包括黄坤在内的47名诈骗嫌疑人,缴获电脑、手机、话术本等涉案物品一批。
黄坤在瑞士的秘密账户被冻结,涉案资金折合人民币超过1.2亿元。
国内最后一名漏网的窝点负责人在机场被抓获,当时他正准备持假护照潜逃。
当黄坤被引渡回国,戴着镣铐走下飞机时,杨震带人早已等候在停机坪。这个在境外嚣张了五年的诈骗头目,此刻脸色惨白,再无往日的气焰。
审讯室里,黄坤看着李阳调出的跨境证据链——从他潜逃时的购票记录,到在境外租用服务器的合同,再到与国内窝点的每一次通话录音,终于彻底崩溃:“我以为躲到国外就安全了……你们怎么什么都知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杨震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不管你躲到哪里,只要敢伤害中国公民,我们就一定能把你抓回来。”
案件告破的那天下午,重案六组的办公室里难得安静。李阳的电脑屏幕上,“慧眼”系统正在自动更新最新的诈骗特征库,界面上弹出一行提示:“跨境诈骗预警模块已激活,可识别17种境外诈骗话术。”
郑一民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端起茶杯:“这一仗,我们不仅端了窝点,更断了他们的念想——别以为跨境作案就能逃脱法网,只要我们想查,就没有查不到的真相。”
杨震走到李阳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系统又立了大功。”
李阳笑了笑,眼里带着一丝疲惫却明亮的光:“系统再厉害,也得靠大家一起行动。不过……我已经在研发新功能了,下次争取让诈骗分子刚开口,就被我们盯上。”
办公室里响起一阵笑声,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阳光正好,透过窗户落在每个人的身上,温暖而坚定。他们知道,诈骗手段会不断翻新,犯罪手法会愈发隐蔽,但只要这股追查到底的决心还在,正义就永远不会缺席。
喜欢重案六组之李阳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案六组之李阳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