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点火!”
伴随着陆国兴一声令下,控制室里,一名年轻的技术员颤抖着手,按下了那个红色的启动按钮。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防爆玻璃窗外,那个被各种管线和传感器包裹着的,丑陋的钢铁怪物。
那是他们奋战了三个多月,用无数汗水、失败和智慧堆砌出来的,中国第一台“复刻版”重型燃气轮机。
没有预想中的剧烈轰鸣。
只有一阵低沉的,如同远方闷雷滚过的“嗡嗡”声。
紧接着,一股肉眼可见的,夹杂着白色水蒸气和未完全燃烧的航空煤油的滚滚浓烟,从巨大的排气管道里,狼狈不堪地喷涌而出,像一条得了哮喘的巨龙,在无力地咳嗽。
控制室里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发动机的核心转速,在仪表盘上艰难地攀升着。
五百转……一千转……
当指针晃晃悠悠地爬到三千转的刻度时,就再也上不去了。
整个机体开始发出不正常的,金属摩擦般的剧烈抖动,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停机!快停机!”
陈博失声大喊,脸上血色尽失。
技术员连忙切断了燃料供应。
那头挣扎的钢铁巨兽,在发出几声不甘的哀鸣后,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只留下一股浓烈的,刺鼻的煤油味,弥漫在空气中。
失败了。
第一次点火试验,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彻底失败了。
整个控制室里,一片死寂。
那些从京城赶来的专家们,脸色凝重。
几个月来一直斗志高昂的年轻工程师们,此刻也都垂下了头,眼中充满了失望和沮丧。
陆国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走到控制台前,看着上面那条扭曲的功率曲线,苍老的脸上,满是疲惫。
“问题……还是出在核心机上。”他沙哑地开口,“我们的压气机效率太低,产生的压缩空气压力和流量,根本不足以推动后面的涡轮。燃料进去,大部分都只是‘烧开水’,没有产生有效的功。”
一位来自航空部的专家也点点头,补充道:“而且,我刚才通过振动传感器的数据发现,它的核心转子存在严重的动不平衡。这说明,我们用自己的工艺制造出来的那些涡轮叶片,无论是重量还重心,都达不到理想的均一度。高速旋转起来,不抖才怪。”
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冰冷的现实。
他们可以“复刻”出英国人的结构,却无法“复刻”出人家那种深入到材料和工艺骨髓里的,顶级的工业底蕴。
所有人都沉默了。
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像潮水一样,淹没了每一个人。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绝望时,控制室的门开了。
何维平静地走了进来。
他身后,跟着的是抱着一大摞资料,眼神同样坚定的林秋宜。
这几个月,何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他和林秋宜领导的那个“未来组”。
“何……何总工。”
陆国兴看到何维,脸上露出一丝愧疚。
“我们……让你失望了。”
何维没有说话,他只是走到控制台前,拿起了那份惨不忍睹的试验记录。
他看得很快,几乎是一目十行。
几分钟后,何维放下了报告。
他没有批评,也没有失望。
他的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微笑。
“不。”他缓缓地开口,“恰恰相反。我认为,今天的这次试验,非常成功。”
“成功?”
陈博愣住了,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它能转,能响,没有当场爆炸。这就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九十。”何维的目光扫过众人,“它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了我们,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它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最清晰的方向。”
“而且……”何维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弧度,“你们以为,我这几个月,真的只是在办公室里看历史书吗?”
他转身,对身后的林秋宜点了点头。
林秋宜立刻将她怀里那摞厚厚的资料,分发给了在场的每一位专家。
那是一份全新的,用中文和德文双语书写的技术方案。
封面上,印着一行让所有人呼吸都为之停滞的大字:
【关于“复刻版”燃气轮机核心机系统性升级改造方案(第一版)】
在场的所有专家,都用一种颤抖的手,翻开了这份方案。
当他们看到里面的内容时,整个控制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份方案,开篇就用无可辩驳的数据,指出了现有“复刻版”在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三大核心部件上,存在的十七处致命的设计缺陷和工艺短板。
每一处,都分析得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紧接着,方案针对这十七个问题,给出了十七套全新的,堪称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压气机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案里竟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变弯度导向叶片(VIGV)”设计,通过改变进气角度,来拓宽压气机的工作范围。
再比如,针对涡轮叶片动不平衡的问题,方案里直接给出了一种全新的叶片铸造工艺——“定向凝固法”,甚至还附上了改造现有真空铸造炉的详细图纸!
而最让陆国兴和所有专家感到骇然的,是方案的最后一章。
那一章,标题只有一个词——控制,描绘了一套极其精密复杂,充满了机械美感的——高精度三维凸轮-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它提出,要彻底废弃英国人那套笨重迟钝的离心飞块式机械控制,转而制造一个全新的“控制大脑”。这个大脑的核心,是一个经过精密计算和加工的,外形不规则的“三维空间凸轮”。
这个凸轮,将通过转速传感器,感受发动机的转速变化。
当飞行员推动油门杆时,凸轮会相应地旋转和轴向移动。
而与凸轮表面相接触的几十个精密的液压随动阀门,会根据凸轮表面那极其复杂的曲面轮廓,输出不同压力的液压信号。
这些信号,再通过如同蛛网般的液压管路,去精准地控制主燃油泵的供油量、加力燃烧室的喷油时机、以及压气机可变导叶的角度……
“天呐……”一位航空部的专家看着图纸上那个如同艺术品般的空间凸轮,失声喊道,“这……这不是一个控制器!这是一个机械模拟计算机!它把所有复杂的函数关系,都物化到了这一个凸轮的曲面上了!”
陆国兴更是看得头皮发麻。他知道,加工出这么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曲面,其难度,比制造任何一个涡轮叶片都要高!这需要最顶级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才能做到。
而方案的后面,赫然附上了一份改造现有四轴铣床,通过加装一个“旋转摆动头”来实现“准五轴”加工的详细图纸和操作步骤!
这等于说,何维不仅设计出了这个“机械大脑”,连制造它的手术刀和手术步骤,都一并提供了!
如果说,这台“复刻版”燃气轮机,是他们对西方六十年代技术的笨拙模仿。
那么,何维现在拿出的这份方案,就是一套来自八十年代末期,那个机械控制技术达到巅峰的年代,对这台老旧机器的“魔改”教程!
“这……这个‘三维凸轮’的加工精度要求太高了!”陆国兴看着手里的方案,声音都在发抖,“何维同志,你……你这些东西,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问题,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他们无法理解。
眼前这个年轻人,他究竟是如何,凭空想出这些超越了整个时代的技术的?
何维看着他们震惊的脸,平静地笑了笑。
他指了指自己和林秋宜整理出来的那堆积如山的,关于西方几大发动机公司的历史资料。
“答案,其实都在这里。”
他缓缓地开口,开始讲述一个只有他才能看到的,“未来”的故事。
“我研究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所有的公开论文和事故报告。我发现,他们在四十年前,就在可变导叶技术上进行过探索,只是因为当时没有合适的材料和控制技术,最终放弃了。”
“我又研究了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发展史。我发现,他们每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都源于一次惨痛的失败。他们用无数次炸毁的发动机,才换来了今天最可靠的涡轮叶片设计。”
“还有德国的mtU公司,他们在精密机械控制领域的探索,更是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何维的目光,扫过每一个被深深震撼的专家。
“各位老师,你们看到的,是我拿出的结果。但你们没有看到的,是我和我的团队,在这几个月里,沿着这些巨人曾经走过的道路,把他们摔过的每一个跟头,都重新摔了一遍;把他们趟过的每一条死路,都重新走了一遍。”
“我所做的,不过是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替他们,完成了那些因为时代局限而未能完成的梦想而已。”
这番话,说得谦逊,却又充满了无法辩驳的智慧。
它为何维那近乎“神迹”般的能力,找到了一个最合理,也最让人信服的解释。
在场的专家们,看着手中的方案,又看了看那个平静的年轻人。
他们的心中,所有的疑虑和不解,都化为了最深的敬佩。
陆国兴缓缓地站起身,他走到何维面前,拿起那份足以改变中国动力工业历史的方案,双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小何……”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那……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何维的眼中,再次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他看着窗外那台刚刚经历了失败,却又即将迎来新生的钢铁心脏,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缓缓开口。
“很简单。把它给我拆了。”
“然后,按照这份新的图纸,每一个零件,都给我,重新再造一遍!”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