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平华村村民眼巴巴的期盼中,踩着欢快的节拍溜走。
地里的宝贝菜苗们,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厚望,如同比赛般你追我赶地成熟起来,奏响了一曲热闹非凡的“丰收进行曲”!
第一乐章:绿叶狂想曲(第15天)
首批迎来高光时刻的,是种了千金菜、菠菜和白萝卜的人家! 第15天一到,村民们拿着小铲子、小篮子,像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小心翼翼地开始采收。
“哎呦喂!这菠菜叶子厚实的,一掐一股水!晚上烫火锅,美滴很!”
“快看俺这白萝卜!水灵灵、白胖胖,生吃都嘎嘣脆甜,一点渣都没有!炖汤?那不得香迷糊了!”
“俺家千金菜叶子晚上清炒,嫩得哟!”
当晚,整个平华村上空飘荡着各种诱人的饭菜香,勾得那些种了胡瓜、胡萝卜的人家口水直流,心里更是痒得像有小猫在挠,但眼神却无比笃定:急啥!俺家的宝贝还在后头呢!好饭不怕晚!
第二乐章:咔嚓交响乐(第20天)
终于!让全村孩子(和不少大人)望眼欲穿的胡瓜,熟了!
这一天,村里此起彼伏地响起了清脆的“咔嚓”声!种了胡瓜的人家,几乎是倾巢而出,涌入瓜地,摘下那翠绿欲滴、顶花带刺的宝贝。
老人们瘪着嘴,小口小口地嚼着,笑得满脸菊花褶:“嗯!嗯!脆生!清甜!不费牙,好咬!”
孩子们则像得胜的小将军,举着胡瓜在村里跑来跑去,故意在那群还没收获的小伙伴面前啃得咔嚓作响,惹来一片羡慕的“哇”声和追打笑闹。
当晚,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传来了欢快的“啪啪”声——那是在拍胡瓜!蒜香、醋香混合着胡瓜特有的清香,弥漫了整个村落,成了当之无愧的夜宵明星!
没种胡瓜的人家也坐不住了,赶紧薅上自家水灵灵的菠菜、嫩生生的千金菜叶,或者抱上一根大白萝卜,跑去邻居家“以物易物”。
一时间,村里邻里关系达到了空前的和谐融洽,到处洋溢着“换吗?”“换!”的友好对话。
插曲:冯小芹的算盘与刘小山的智慧
冯小芹看着自家地里那水灵灵的胡瓜,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这么多!这么水灵!镇上肯定卖得上大价钱!得赶紧送一筐回娘家,让他们好好瞧瞧我的本事!这回总该留我吃顿饭了吧?(是的,这些年每次回娘家,爹娘让她放下带回去的东西,坐一会儿就让她往回赶,说晚了路不好走。)
她兴奋地跟刘小山说着计划。刘小山现在可是越来越机灵了,他搂着媳妇的肩膀,笑着说:“媳妇儿,你这瓜种得真是没话说,岳父岳母见了肯定吓一跳!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他们要是问你这瓜种哪来的?咋种的?要是开口跟你要种子,你咋办?咱村的规矩可是铁打的,里正亲叔叔都讨不了好,咱可不敢犯。”
冯小芹一听,兴奋劲凉了半截。 刘小山继续道:“我看这样,咱明天去找里正或者文石哥问问,他们门路广,肯定知道这稀罕胡瓜卖去哪儿最值钱。咱得了钱,给岳母扯块好布,割条肥肉送回去,不比送几个瓜实在?他们准保更高兴!”
冯小芹眼睛一亮,觉得丈夫说得太有道理了!心里那点因为不能直接显摆而产生的别扭,立刻被“卖钱、买布、买肉”的美好前景给取代了。
她越发觉得,分家之后,丈夫不仅更体贴,脑子也活络多了!这家还是分对了!
第三乐章:乡愁圆舞曲(第30天)
对于村里的林氏老族人来说,这一天意义非凡——大白菜,熟了!
许多老人颤抖着手抚摸着那结实、饱满、足足有十几斤重的大白菜,眼眶都湿润了:“是咱老家的味道……不,是比老家还好的味道!祖宗保佑,咱在这苹花村,终于又能过上个肥年了!”
当晚,醋溜白菜、白菜炖豆腐成了每家林氏族人饭桌上最受欢迎的菜,吃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愁与慰藉。
第四乐章:甜蜜变奏曲(第35天)
胡萝卜的收获,则在村里掀起了另一股热潮!
那橙红鲜亮的颜色,看着就喜庆!孩子们人手一根,擦吧擦吧就当水果啃,小嘴巴吃得橙黄,甜得眯起了眼。
大人们则一边收萝卜,一边不忘凡尔赛:“哎,听说州府的大户人家都难得吃上这稀罕物呢!李老哥(货郎)说的!”
而孩子们的目光,早已死死盯上了那茂盛的胡萝卜缨子,小眼神跟兔子似的发着光——捉兔神器到位!平华村周边山林的野兔们,恐怕要迎来一场“浩劫”了!
第五乐章:黄金终曲(第45天)
最后压轴登场的,是种大豆的人家。他们是最沉得住气的,看着别人家热闹,自己只管耐心伺候。
当豆荚变得饱满金黄,一把把“金豆子”被收获回家时,所有的等待都值了! “值!太值了!这都是未来的油、未来的酱、未来的豆腐啊!”
煮上一锅盐水毛豆,揣上一把出去遛弯,唠嗑时“不经意”地掏出来边剥边吃,那悠闲得意的劲儿,别提多招人羡慕了!
不和谐音:林守成家的“吃瓜”连续剧
就在全村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村东头林守成家,却自导自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吃瓜”连续剧。
话说他们一家当初灰溜溜领了胡瓜苗回来,本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随便找了个角落种下。起初根本没当回事,浇水施肥全凭缘分。
直到发现那藤蔓跟吃了仙丹似的“噌噌”疯长,这才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找了点树枝胡乱搭了个架子。态度也从“这玩意能成吗?”变成了“哎呦喂,这玩意有点邪门啊!”。
全家最上心的当属宝贝金孙林胖墩,天天雷打不动地蹲在瓜藤下,眼巴巴地盼着第一个瓜诞生,就等着在全村小孩面前扬眉吐气呢!
第一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瓜纽子刚结出来没几天,还没长到最佳成熟期,林胖墩就忍不住了,哭着闹着非要摘来吃。
王氏(奶奶)和林守成(爷爷)哪舍得宝贝孙子受委屈?赶紧摘下一根巴掌大的小瓜塞给他。
林胖墩咔嚓一口,汁水四溢:“甜!好吃!奶奶,我还要!”
哎呦,这一声“好吃”可不得了!林文杨(爹)和姜氏(娘)也忍不住好奇,纷纷动手摘了小瓜来尝。
这一尝,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哇!这胡人的瓜果然名不虚传!”
“怪不得村里人都抢着种!真水灵!”
于是,在全家人的“品鉴”下,第一批结出来的二三十根小胡瓜,还没成年就被消灭得七七八八了。全家还沉浸在“率先尝鲜”的优越感里。
第二幕:晴天霹雳
直到某天,姜氏出门想融入村里的“夸夸团”,刚凑近,就听见一种了胡瓜的妇人正炫耀:“俺家那瓜藤,今天又挂了十几个瓜!再等几天,就能长到胳膊粗,到时候咔嚓一口,那才叫美呢!俺家那小崽子今天想偷摘,被我好一顿收拾!”
姜氏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心里咯噔一下:等等?胳膊粗?再等几天?还要收拾孩子? 她再也没心思显摆,面如死灰地跑回家,结结巴巴地把听到的“噩耗”说了出来。
“啥?!能长到一斤多?胳膊那么粗??”
“哎呦喂!那咱们前几天吃的……岂不是糟蹋了二三十斤瓜??”
林家顿时一片哀嚎!心痛得无法呼吸!
当然,没人敢责怪始作俑者林胖墩,那可是心尖尖上的肉。大家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互相安慰:“罢了罢了,吃了就吃了,好歹咱是全村第一家吃上的!”
第三幕:最后的疯狂
在全家(主要是林胖墩)度日如年的等待中,剩下的胡瓜终于争气地长到了成年体态。
听着村里此起彼伏的“咔嚓”声,林胖墩再也忍不住了,使出吃奶的劲儿猛地一拽,直接把一根最大最粗的胡瓜连藤带瓜扯了下来!
那清脆的“咔嚓”声,在他听来宛如仙乐!他终于拥有了和林家其他孩子一样的“吃瓜特权”,感觉自己登上了人生巅峰!
家人们看着他吃得香甜,口水直流,也纷纷动手,很快就将藤上所有成熟的、半成熟的瓜摘了个一干二净,足足装了三大筐(殊不知,别人家一根藤精心照料,一茬就能收这么多)。
林文杨还顺手就把已经光秃秃的瓜藤给拔了,美其名曰“腾地方”。
当晚,在姜氏的巧手下(主要是食材本身极佳),林家饭桌上摆上了拍黄瓜、黄瓜炒鸡蛋、黄瓜炒肉片。全家人吃得满嘴流油,林守成和林文杨甚至还小酌了几杯,王氏也觉得这媳妇总算有点用了。
酒足饭饱,林守成挺着肚子,第一次认可了李货郎:“啧,这瓜是真不错!我二姐家也是走了运,这胡商咋就让我姐夫碰上了呢!”
王氏想着给嫁到外村的女儿林文桂送一筐去显摆显摆,却立刻被林文杨以“违反村规”和林胖墩兄弟俩的哭闹反对给否决了。利益面前,塑料亲情显露无疑。好东西必须留在自己家里。
第四幕:悲剧高潮与悬疑结尾
这样胡吃海塞了几日,三大筐胡瓜终于见了底。
就在一家人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盘算着下回一定要多买几种菜苗时,姜氏又一次面色惨白地跑了回来,带来了终极噩耗: “爹!娘!文杨!不好了!我听人说…人说这胡瓜…摘了一茬还能再长第二茬、第三茬…能连续吃上俩月呢!!”
“啥?!!”
“天爷啊!!”
“我的心肝脾肺肾都疼啊!!”
整个林家顿时陷入一片痛苦的哀嚎之中,感觉呼吸都是浪费钱!
还没等他们从这毁灭性打击中缓过神来,姜氏又弱弱地补了一刀:“还…还有…村里规定,收了菜…要按比例留种子交回去…不然…不然下次就不让买了…还得罚十倍的钱…”
刚才还嚎啕大哭的王氏,哭声戛然而止,猛地一拍大腿,发出了更为凄厉的惨叫:“哎呦喂!!我的钱啊!!我的瓜啊!!”
林守成气得浑身发抖,林文杨彻底傻了眼。
而“罪魁祸首”林胖墩,见大人们脸色狰狞,嘴一瘪,“哇”一声哭得比谁都响亮,仿佛他才是全世界最委屈的人。
这真是:贪嘴一时爽,事后火葬场。罚款和种子,这可怎么搞? 欲知林家如何渡过此次危机,且看下回分解!
平华村的丰收季,就在这主旋律欢快、间或夹杂着一丝滑稽变奏的乐章中,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希望与汗水,终于结出了最甜美的果实。
喜欢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