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刘肖在程铁军的帮助下熟悉了军校的环境。他见到了严肃刻板的训练部长邓演程,也认识了几个同期到任的教育。军校的生活紧张而规律,清晨军号响起,整个岛屿便苏醒过来,操练声、口号声、讲课声此起彼伏。
刘肖被分配负责教授第一期学生的步兵战术课程。这日清晨,他抱着连夜整理出的教案,走向教室——实际上是一间简陋的大棚屋,四面通风,里面摆着几十张粗糙的木制课桌。
当他走进教室时,原本有些喧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他,有好奇,有审视,也有几分不以为然。这些学生大多经历过战火,有的甚至已经是连排级军官,对一个看起来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留洋教官,自然存着几分试探的心思。
刘肖走到讲台前,将教案放下,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他看到坐在前排的许向前,眼神炯炯;也注意到后排几个交头接耳的学生,脸上带着漫不经心的表情。
各位同学,我是你们的战术教育刘肖。他的声音清晰而平稳,从今天起,由我负责教授步兵战术课程。
话音刚落,后排一个身材壮实的学生就站了起来:报告教育!学生王虎有一事不明!
来了。刘肖心中了然,这是要给他这个新教官一个下马威。
请讲。
教育说要教我们步兵战术,王虎声音洪亮,带着几分挑衅,不知教育可曾真刀真枪上过战场?我们这些人都是从战场上滚过来的,不知道教育要教我们些什么新鲜玩意?
课堂里响起一阵低低的窃笑声。
刘肖不慌不忙,双手撑在讲台上:王虎同学,你说得对,在实战经验上,我可能不如在座的某些同学。
他顿了顿,注意到学生们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但是,刘肖话锋一转,战争不是凭一腔热血就能打赢的。我问你们,在战场上,你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同样的兵力,有人能以一当十,有人却一触即溃?为什么有的部队能如臂使指,有的却指挥不灵?
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们露出思索的神情。
今天,我们不讲具体的战术动作,刘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三三制战术我们先来谈谈,如何让一个班的士兵,发挥出一个排的战斗力。
他注意到台下许多学生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这个时代的主流战术思想还停留在密集队形冲锋的阶段,对于小部队灵活作战的概念相当陌生。
【检测到教学对象对授课内容存在认知偏差,建议采用实例推演进行说明。】
系统的提示恰到好处地响起。
这样吧,我们来做个小演练。刘肖走下讲台,王虎同学,请你挑选十个人,作为防守方。许向前,你带两个人,作为进攻方。
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致,纷纷起身围拢过来。王虎带着九个人在大棚的一角布防,许向前则和另外两个学生站在另一边。
规则很简单,刘肖说,进攻方要在不的情况下突破防守方的阵地。防守方则要尽可能阻止他们。
演练开始,王虎等人摆出严密的防守阵型,十个人紧密地守在一起。许向前带着两人试图正面突破,但很快就被。
教育,这根本不可能!王虎得意地喊道,两个人怎么可能突破十个人的防守?
刘肖微微一笑:许向前,现在听我指挥。你们三人分成三个小组,交替掩护,从不同方向佯攻。
在刘肖的指挥下,许向前三人不再集中突击,而是分散开来,时而左翼佯攻,时而右翼试探,让防守方疲于奔命。就在王虎等人注意力被分散时,许向前突然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突入,成功了防线。
这不公平!王虎不服气地喊道,是教育在指挥!
那好,刘肖看向许向前,你现在明白该怎么做了吗?
许向前眼睛一亮,重重地点头。第二次演练,不需要刘肖指挥,许向前就自发地运用起了刚才的战术。虽然不如刘肖指挥时那么流畅,但已经让防守方手忙脚乱。
看见了吗?刘肖环视全场,这就是战术的力量。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慧和配合。
他走回讲台,开始详细讲解三三制战术的原理和应用。这一次,再没有人交头接耳,所有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低头记录。
三三制不是简单的分散兵力,刘肖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而是要在分散中保持联系,在灵活中维持秩序。每个小组既要能独立作战,又要能随时支援友邻......
他讲解的时候,系统也在不断提供辅助,帮助他将现代战术理念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根据学生们的表情反馈,适时调整讲解的重点和节奏。
当下课的哨声响起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王虎第一个走上前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教育,刚才是我冒犯了。您教的这些东西,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许向前也走过来,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教育,这种战术要是用在实战中,一定能大大减少伤亡!
刘肖点点头: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道理,灵活运用。
收拾教案时,他注意到周文不知何时站在教室门口,显然已经听了有一会儿了。
刘教育,讲得很好。周文走上前来,眼中带着赞许,特别是那个实战演练,很有启发性。看来让你来教战术课,是找对人了。
主任过奖了,我只是把在德国学到的东西,结合实际稍作调整。
周文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你这些,恐怕在德国也是相当先进的理念吧?
刘肖心中一动,知道周文已经察觉到他教授的内容超越了当前的主流军事理论。但他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
离开教室时,刘肖感到一阵疲惫。连续一个多小时的授课,加上要不断运用系统辅助和应对突发情况,让他的精神消耗很大。但他更多的是感到一种满足——他终于在这个时代,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走在校区的土路上,他看着远处正在操练的队伍,心中默默思考。这些学生将来都会成为军中的骨干,今天在他们心中种下的种子,或许有一天会开花结果,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
而他,就是要确保这些种子能够茁壮成长。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黄埔铁流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