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鹰涧的清晨笼罩在薄雾中,山谷里却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三天休整,战士们的体力基本恢复,但程铁军手臂上的伤还需要时间愈合。
团长,这是整编方案。许向前将一份文件递给刘肖,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部队的人员和装备情况。
刘肖仔细翻阅着文件。特别作战团现有战斗人员六百三十七人,加上医疗队、后勤人员共计八百余人。黑风寨缴获的武器装备让部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装备型号杂乱,弹药补给困难。
按照你的方案整编。刘肖在文件上签下名字,今天就开始。
整编命令下达后,整个落鹰涧都忙碌起来。各部队按照新的编制重新整队,装备统一调配,人员优化组合。
程铁军吊着胳膊在训练场上巡视,看着战士们按照新的编制进行训练,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副团长,您怎么不在帐篷里休息?一个年轻的连长关切地问。
躺不住。程铁军摆摆手,看着兄弟们训练,比躺着舒坦。
训练场的一角,赵立仁正在给侦察连的战士们讲解新式侦察装备的使用方法。这些从黑风寨缴获的望远镜、指北针和测绘仪器,对侦察工作来说是如虎添翼。
记住,好的侦察兵不仅要会看,还要会算。赵立仁指着地图说,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都要用数据说话。
另一边,许向前正在清点物资。粮食是个大问题,现有的存粮只够维持五天。他必须精打细算,确保部队在抵达湘赣边区前不会断粮。
许部长,后勤干事报告,按照新标准配给,粮食还能维持四天。
许向前皱着眉头:通知各连队,从今天开始,口粮减半。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
中午时分,刘肖召集全团连级以上干部开会。落鹰涧的一个天然山洞被改造成了临时会议室,干部们席地而坐,等待着整编后的第一次会议。
同志们,刘肖站在山洞中央,从今天起,我们特别作战团就要按照新的编制开始运转了。
他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些都是经过战火考验的骨干力量。
一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侦察连,一个炮兵连,一个工兵连,一个通讯排,还有医疗队和运输队。
刘肖详细解释了新的指挥体系和作战理念。特别作战团不再是单纯的步兵部队,而是一支能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合成化力量。
我们要发挥每个兵种的特长,步炮协同,侦察先行,工兵保障。刘肖说,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掌握主动权。
干部们认真记录着,他们知道,这是一次重要的变革。
会后,各部队立即开始了针对性的训练。步兵营重点练习班排战术配合,侦察连加强夜间侦察和敌后渗透训练,炮兵连抓紧时间熟悉新缴获的迫击炮。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工兵连。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他们用缴获的炸药和自制的工具,在落鹰涧外围构筑了一道简易防线。
团长,您看。工兵连长指着刚刚完成的工事,我们利用地形,设置了明暗两道防线。明处的工事吸引敌人火力,暗处的火力点才是真正的杀招。
刘肖仔细检查了工事构筑,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就是要这样动脑筋打仗。
傍晚,刘肖来到医疗队所在的区域。苏湘云正在给程铁军换药,伤口恢复得不错,但想要完全愈合还需要时间。
怎么样?刘肖问。
还好,程铁军咧嘴一笑,就是闲得发慌。
苏湘云仔细地包扎着伤口: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才几天就坐不住了?
刘肖在程铁军身边坐下:铁军,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团长你说。
你的伤需要时间休养,我考虑让林中虎暂代一营营长的职务。
程铁军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应该的。林中虎那小子是块好料,就是还欠点火候。
所以需要你多带带他。刘肖说,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养伤,顺便指导一下年轻干部。
程铁军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
夜幕降临后,刘肖独自登上落鹰涧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各营地的篝火星星点点,如同夜空中的星辰。
周文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怎么,在担心接下来的路?
有点。刘肖没有否认,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正面抗衡敌军主力。
但我们已经比一个月前强大了很多。周文说,有了明确的编制,有了系统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有了坚定的信念。
刘肖点点头。他想起刚穿越时的迷茫,想起在黄埔时的青涩,想起建立根据地时的艰难。这一路走来,虽然充满艰险,但每一步都在向前。
总部有新的消息吗?刘肖问。
刚刚收到电报,周文从怀里取出一张纸,湘赣边区的同志已经做好接应准备。但是...
但是什么?
敌军在我们要经过的区域增加了兵力,接下来的路不会好走。
刘肖接过电报,借着月光仔细阅读。形势比预想的还要严峻,敌军显然不打算让他们顺利抵达湘赣边区。
看来,又要打仗了。刘肖轻声说。
回到指挥所,刘肖立即启动系统,开始推演接下来的行军路线和可能遇到的敌情。虚拟沙盘在脑海中展开,各种可能性以数据流的形式快速闪过。
【警告:主要路线敌军密度过高,建议选择迂回路线。】
【推演结果:选择东路胜率41%,选择西路胜率53%。】
系统的提示与刘肖的判断基本一致。东路较为平坦,但敌军重兵把守;西路地形复杂,但相对安全。
传令,刘肖对值班参谋说,明天开始,全团进行山地行军训练。重点训练负重行军和夜间行军。
接下来的两天,特别作战团在落鹰涧进行了高强度训练。战士们背着全副装备,在险峻的山路上来回穿梭。炮兵连的战士们更是辛苦,要扛着沉重的炮管和炮弹翻山越岭。
团长,这样训练是不是太狠了?一个营长忍不住问,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很大。
现在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刘肖说,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山区,不学会山地行军,到时候就是死路一条。
训练虽然艰苦,但效果显着。部队的山地行军能力明显提高,各兵种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
第三天,刘肖决定进行一次实战演练。由赵立仁的侦察连扮演敌军,其他部队负责突破防线。
演练从凌晨开始。赵立仁充分利用地形,设置了多重防线和埋伏。然而,在新的指挥体系下,特别作战团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林中虎指挥的一营正面佯攻,吸引注意力;二营从侧翼迂回,直捣指挥所;炮兵连进行火力压制,工兵连迅速开辟通道。整个行动如行云流水,不到两个小时就突破了侦察连的防线。
漂亮!程铁军忍不住喝彩,这帮小子,终于有点样子了。
演练结束后,刘肖进行了详细讲评。他指出了各部队在协同作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记住,刘肖对干部们说,现代战争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发挥整体的力量。步炮协同不是口号,是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的。
傍晚,刘肖正在修改训练计划,苏湘云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进来。
趁热喝吧,她把汤放在桌上,你最近瘦了很多。
刘肖接过汤碗,感受着碗壁传来的温度:谢谢。
接下来...会很艰难吗?苏湘云轻声问。
刘肖没有隐瞒,但我们能挺过去。
苏湘云在刘肖身边坐下:我相信你。从在黄埔第一次听你讲课的时候,我就相信你能创造奇迹。
刘肖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无声的感动。
夜深了,刘肖还在灯下工作。他要为特别作战团制定一套完整的训练大纲,不仅要适合现在的需要,还要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系统,调出机械化步兵训练手册。
【收到。正在调取相关资料...】
脑海中,现代化的训练方法以数据流的形式呈现。刘肖仔细筛选着,将适合这个时代的内容提取出来,融入到训练大纲中。
他知道,路要一步一步走。现在谈机械化还为时过早,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作战思想,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灌输。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进落鹰涧时,刘肖终于完成了训练大纲的初稿。他走出指挥所,看着在晨雾中开始训练的战士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这支他亲手打造的铁军,已经初具雏形。虽然前路依然艰险,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黄埔铁流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