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经问渡

清音妙画尊

首页 >> 双经问渡 >> 双经问渡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权色威远侯府超神大军阀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少年大将军首辅家的傻儿子我夺舍了隋炀帝大唐暴吏穿越之极限奇兵他比我懂宝可梦
双经问渡 清音妙画尊 - 双经问渡全文阅读 - 双经问渡txt下载 - 双经问渡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章 第13集:太医院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13集:太医院议

太医院的晨雾总比别处浓些。檐角铜铃在湿冷的风里摇晃,声儿被水汽泡得发沉,像极了此刻正厅里悬着的气氛。

董承刚把最后一味“炙甘草”碾成细粉,小周就踮着脚从月亮门跑进来,棉鞋踩在青石板上带起细碎的水声:“师父,院判大人让您去正厅呢!”

少年额前的碎发沾着潮气,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麦饼——那是今早给贫民窟张阿婆送药时,老人家硬塞给他的。董承接过他手里的药杵,指尖触到少年掌心的薄茧,那是连日来碾药磨出的印记。“慌什么,”他用帕子替小周擦了擦鼻尖的水珠,“院判召我,总有缘故。”

可心里那根弦,却莫名绷紧了。

太医院正厅是少有的阔朗去处,八根楠木柱漆得锃亮,柱上缠着的盘龙浮雕在窗棂漏进的微光里若隐若现。迎面墙上悬着“悬壶济世”四个金字匾额,笔锋遒劲,据说是前朝名医孙思邈亲笔。只是此刻,这匾额下的气氛,却半点不像“济世”的平和。

院判李大人端坐在上首的梨花木椅上,青灰色的官袍下摆垂得笔直,手里摩挲着一枚青玉镇纸。他身侧站着七八个医官,都是太医院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此刻却都垂着眼,像庙里排得整整齐齐的泥塑神像,只有袖口偶尔晃动的药香,证明他们还是活人。

王医丞站在最左边,藏青色的锦袍领口沾了片不知何时挂上的银杏叶,他却没顾上拂去。见董承进来,那双总是眯着的眼睛突然睁大了些,眼角的皱纹像水波似的漾开,里头却没什么暖意。

“董承,”李院判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雾气的分量,“你可知今日为何召你?”

董承躬身行礼,藏在袖中的手不自觉地捏紧了——他今早整理的医案还揣在怀里,那是他这几日特意挑拣的,凡涉及《金刚经》开解的地方都用朱笔圈出,旁注着对应的《黄帝内经》医理,就怕有人拿“佛道混杂”说事。

“下官不知,”他尽量让声音平稳,“但凭院判大人示下。”

“哼,”王医丞突然冷笑一声,锦袍上的银杏叶跟着抖了抖,“李大人,何必绕圈子?这董承近来在长安城里名声可是响得很呐——吏部侍郎的郁气,户部尚书儿子的毒,还有城西那些流民的风寒,经他一治,竟都好了。只是不知,他用的是太医院的药方,还是那本翻烂了的佛经?”

最后几个字说得又轻又尖,像针似的扎向董承。站在王医丞身旁的刘医官立刻附和:“王大人说得是。咱们太医院讲究的是‘望闻问切’,依的是《内经》《本草》,哪有治病时不念药方念佛经的道理?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我太医院无人,要靠旁门左道撑门面?”

董承抬头,正撞见刘医官眼里的不屑。这刘医官最擅长炮制丸药,前几日户部尚书之子中毒,他捧着自己配的“解毒丹”去了三次,都没能让患儿退烧,此刻说起“旁门左道”,语气里的酸意几乎要漫出来。

“刘医官此言差矣,”站在右侧的陈医官突然开口,他花白的胡子在胸前轻轻晃动,“董承为吏部侍郎诊治时,用的是‘柴胡疏肝散’,这方子出自《内经·举痛论》‘怒则气上’的注解,老夫是看过药方的。至于说佛经,不过是医者与患者闲谈时的劝慰,难道医者只能说‘该喝药了’,连句宽心话都不能讲?”

陈医官是太医院里资格最老的,专治儿科,去年冬天长安小儿闹痘疹,还是他带着药童日夜守在西市,只是那时王医丞把持药材,他纵有本事也难施展开。此刻他为董承说话,倒让王医丞的脸色沉了沉。

“陈老糊涂了不成?”王医丞往前踏了半步,袍角扫过案几上的药碾子,发出“哐当”一声轻响,“劝慰?我怎么听说,他给流民治病时,张口闭口‘众生平等’,还说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可不是劝慰,这是借行医传教!若任由他这般胡闹,将来太医院的药炉里,怕是要焚檀香、念佛经了!”

这话一出,厅里顿时静了。李院判手里的青玉镇纸停住了摩挲,目光扫过众人:“王医丞,你说董承借行医传教,可有证据?”

王医丞从袖中掏出一叠纸,“哗啦”一声甩在案上:“这是我派去城西的人记下的,他每次给流民施药,必说《金刚经》里的句子。还有这个——”他拿起一张纸,抖得哗哗响,“吏部侍郎的管家说,董承诊病时,竟让侍郎‘应无所住’,这不是蛊惑是什么?”

董承看着那叠纸,指尖微微发凉。他想起前几日在城西施药时,确实有个穿灰布短褂的汉子总在一旁转悠,当时只当是看热闹的流民,原来是王医丞派来的人。

“院判大人,”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王医丞所言,句句是实。但‘应无所住’并非蛊惑,而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节选。那日吏部侍郎因升迁之事郁结成疾,我诊其脉弦紧,知是肝气郁结,除了用‘柴胡疏肝散’,更需解其执念。《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若心结不解,纵有良药也难奏效。故引‘应无所住’,是劝他放下得失之心,并非传教。”

“强词夺理!”王医丞立刻打断他,“《内经》里哪有‘应无所住’四个字?你这是混淆医理,欺瞒众人!”

“王大人,”陈医官又开口了,他慢慢走到案前,拿起那叠纸看了看,“老夫倒记得,董承祖父董老先生在世时,也常说‘医病先医心’。当年先帝患头风,夜夜难眠,就是董老先生用‘归脾汤’调补,再以‘世事如浮云’劝诫,才让先帝安睡。难道董老先生也是在传教?”

这话戳中了要害。董承的祖父曾是太医院院判,医术与德行都为世人称道,王医丞当年还是靠着董老先生的举荐才进了太医院,此刻被提起旧事,他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陈老你……”王医丞指着陈医官,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院判轻轻咳嗽一声,青玉镇纸在案上敲了敲:“好了。董承,你祖父的《黄帝内经手注》,你可曾读过?”

董承一愣,随即躬身:“下官自幼研读,不敢懈怠。”

“手注里有句话,”李院判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医者,意也。上医医神,中医医气,下医医形’。你可知其意?”

董承心中一动,这正是祖父手注里反复强调的“治心要诀”。他定了定神,缓缓道:“祖父之意,是说上等的医者,能调理患者的心神;中等的医者,能调和患者的气血;而下等的医者,只能治疗身体的病症。心神安,则气血和;气血和,则形体康。故医病需先安其神,此乃《内经》‘形与神俱’之意。”

“说得好。”李院判点点头,目光转向众人,“《内经》有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调理心神本就是医道一部分。董承用佛经语句劝慰患者,只要其药方依循医理,救治有效,便无可厚非。”

王医丞急了:“院判大人!若人人都学他,以佛经代医理,太医院的规矩何在?”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李院判放下镇纸,站起身,“太医院的规矩,是为了让医者更好地治病救人,而非捆住医者的手脚。董承之事,既无实据证明其误人子弟,便不必再议。”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董承身上,“只是你需记住,医者当以医为本,旁杂之说,只能为辅。若有一日本末倒置,休怪本院判不讲情面。”

董承深深一揖:“下官谨记院判教诲。”

走出正厅时,晨雾已散了些。阳光透过云层落在檐角,将铜铃照得发亮,摇晃间的声音也轻快了许多。小周还在月亮门旁等着,见他出来,赶紧迎上去:“师父,没事吧?”

董承摸了摸少年的头,怀里的医案被体温焐得温热。他望着太医院深处那片缭绕的药香,突然明白,李院判的“不议”,并非全然信任,更像是一场观望。

就像祖父手注里写的:“医道如行船,浪急时需掌稳舵,亦需识得风向。”

长安这潭水,比他想的还要深。

那王医丞吃了这亏,会善罢甘休吗?李院判的观望,又藏着怎样的考量?

“双经问渡”的路,才刚刚开始。且看下集,风波如何再起。

喜欢双经问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双经问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万古神帝起点笔趣阁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血嫁,神秘邪君的温柔神道丹尊快穿之我真的不是渣二少爷的宠妻日常我的老爹是重生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将明诸天开局长生药总裁强势爱:染指,小甜妻!我们村的阴阳两界名柯:毒唯恋爱手册成仙诡运蛇妻我真是个富二代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让你选召唤兽,你却在选老婆?诸天武道强人比蒙传奇
经典收藏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大明虎威军门[综穿]相依为命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大乾:帝国独裁者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钢铁陌世九两金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擎天者启明1644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扬帆明海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北明不南渡一瘦解千愁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最近更新穿回渭北做刀客三国:争霸江山美人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大阵主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马超:吾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楚国一统华夏我的AI我来养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程序带我穿越回去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争霸天下:日月所照
双经问渡 清音妙画尊 - 双经问渡txt下载 - 双经问渡最新章节 - 双经问渡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