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消耗战和能源危机让双方都意识到,继续僵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必须改变战术,打破平衡。几乎在同一时间,中美两国的舰队指挥官,基于各自的战术传统和当前态势,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战术调整。
中方的“太极”阵型:以柔克刚,固守待机
面对能量储备下降、战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中方指挥官决定采取更为保守和防御性的策略,其核心思想源于古老的东方哲学——太极,强调化解、吸收和反击。
收缩与环绕:“赤龙号”主动向舰队核心位置后撤少许。剩余的护航舰艇——巡洋舰、驱逐舰——不再追求攻击阵位,而是迅速向母舰靠拢,形成一个多层次、紧密的球形防御圈。较重的、护盾相对完好的舰只在外层,受损较轻或具备更强点防御能力的舰只在内层,将“赤龙号”以及至关重要的补给舰、维修舰(如果还有的话)保护在中心。
能量集中分配:舰队AI统一协调能源分配,优先保证球形防御圈外层的护盾能量供给,形成一道相对坚固的集体屏障。内部舰艇则间歇性开启护盾以节省能源。
旋转与化解:整个球形阵型并非静止,而是进行缓慢的、无规律的旋转。这使得任何方向的来袭火力都不会持续集中在某一点上,而是被整个“球面”分摊和“化解”,避免了局部被快速击破的风险。就像太极推手,将敌人的力量引导、分散开。
重点防御,伺机反击:所有舰艇的点防御系统(激光、近防炮)优先拦截突破外层火力的威胁,保护母舰。攻击性武器则保持静默,除非出现极佳的战机,否则绝不轻易开火,节省能量等待反击时机或迫使对方先犯错。
这个阵型如同一只蜷缩起来、覆盖着坚硬鳞甲的巨龟,虽然暂时放弃了进攻的主动性,但极大地增强了生存能力,旨在拖延时间,或许等待援军,或许等待对手能量先耗尽或露出破绽。
美方的“鹰翼”阵型: aggressive 进取,分割包围
美军指挥官威廉姆斯上将判断,中方同样面临能源问题,此刻退缩是为了喘息。他决定抓住机会,发挥美军传统的机动优势和网络化作战能力,采取更富攻击性的策略——“鹰翼”(Eagle claw),旨在快速机动,包抄分割,给予致命一击。
两翼齐飞:“秃鹫号”坐镇中央稍靠后的位置,提供火力支援和指挥。尚存的主力护航舰艇则兵分两路,如同雄鹰展开的双翼,利用碎片云的掩护,从左、右两个侧翼,以高速向中方舰队的两肋迂回包抄过去!
分散火力,制造混乱:这支两翼部队的任务并非直接攻击坚固的“太极”球阵核心,而是进行高速掠袭。它们用机动火炮、导弹对球形防御圈的不同部位进行骚扰性攻击,迫使中方不断调整防御重心,分散其本就紧张的能量和注意力。
寻找弱点,切入分割:“鹰翼”的终极目的是找到“太极”阵型的薄弱环节——可能是某艘受损较重的护航舰,也可能是旋转中出现的衔接漏洞。一旦发现弱点,两翼部队将像鹰爪一样狠狠“抓”进去,试图将中方的舰队切割开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破坏其协同防御。
中央突破:一旦“太极”阵型被拉扯、扰乱甚至分割,“秃鹫号”将率领预备队直扑核心,利用其可能恢复的部分主炮能量,对“赤龙号”发起决定性的突击。
这个阵型充满了攻击性和冒险精神,如同一只发现猎物后俯冲而下的猛禽,试图用速度和战术灵活性撕裂对手的防御体系。
棋局再开:
于是,在布满残骸的冰冷战场上,出现了鲜明的对比:
一方(中方)收缩成一个缓慢旋转的、坚硬的“圆”,以静制动。
另一方(美方)则化身为一道迅猛的“钳形”攻势,动中求胜。
“太极”的沉稳遇到了“鹰翼”的凌厉。
接下来的战斗,将不再是蛮力的对撞,而是战术思维与执行力的终极较量。是“太极”的盾更坚固,还是“鹰翼”的爪更锋利?胜负的天平,将随着这两大阵型的交锋而再次摇摆。
喜欢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南天门计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