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号”远征军在奥尔特云边缘的“望舒”前哨站,与代号为“引力之声”(Gravitas)的异种智慧体建立的沟通,进入了一个缓慢但相对稳定的阶段。沟通内容依旧局限于高度抽象的数学和基础物理层面,如同两个语言不通的邻居,依靠笔画着几何图形来确认彼此的存在。然而,这种脆弱的平衡,被一个来自更遥远深空的发现彻底打破。
一、昆仑镜的异动
在“望舒”站建立约一年后(地球时间),部署在太阳系外围的“昆仑镜”虫洞观测阵列,捕捉到了异常信号。这个由中美欧联合建造的超级工程,旨在研究那个位于柯伊伯带外侧、天然存在的稳定虫洞——“昆仑镜”。
数据显示,“昆仑镜”的稳定性出现了周期性波动,其入口处的时空曲率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规律性的涟漪。更令人震惊的是,深空探测器在虫洞的“出口”方向(指向人马座旋臂的一个遥远区域)侦测到异常的能量签名——并非自然现象,其复杂结构暗示着人为的、技术性的活动。
“有东西……或者某种文明,正在虫洞的另一端活动。”科学官的报告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他们在尝试稳定通道,或者……是在穿过它?”
二、决断与先遣队
这一发现,在“望舒”站和地球同时引发了地震般的震动。虫洞,这把可能通往宇宙任何角落的“双刃剑”,另一端出现了明确的智能活动迹象。是福是祸?是机遇还是灭绝的危机?
经过地球最高决策层和“轩辕号”指挥中心的紧急磋商,一个大胆而危险的计划被制定:派遣一支精干的先遣队,穿越“昆仑镜”,进行抵近侦察。任务代号:“窥镜”。
先遣队由三艘最新型的“疾风”级高速侦察舰组成,它们装备了最强的隐形系统和传感器,任务是穿越虫洞,收集另一端的情报,并立即返回,绝不交战。
三、穿越与撕裂
先遣队出发的那一刻,注定被历史铭记。三艘侦察舰如同三颗射向镜面的水滴,悄无声息地滑入“昆仑镜”那幽暗、扭曲的光晕之中。
舰船内部,宇航员们经历了剧烈的时空扭曲感。常规的物理定律似乎暂时失效,时间和空间变得粘稠而怪异。然而,凭借强大的惯性阻尼器和导航系统,穿越过程有惊无险。
但当先遣队从虫洞另一端浮现时,他们立刻意识到了异常。与母舰“轩辕号”的量子纠缠通讯,出现了严重的延迟和失真。原本应该近乎即时的通讯,变得断断续续,且信息流明显变慢。
“报告……感觉……不对……”先遣队队长的声音在“轩辕号”接收端被拉长,充满了电子噪音,“时间……这里的时间……”
四、时间膨胀的证实
“轩辕号”的科学团队紧急分析传回的残缺数据。结论令人骇然:由于“昆仑镜”虫洞本身处于高速运动状态或其两端存在巨大的引力势差,导致了显着的时间膨胀效应。
具体表现为:虫洞另一端的时间流速,远慢于太阳系这边。
初步估算,先遣队那边度过一个小时,相当于“轩辕号”这边度过了近十个小时,而地球时间流逝更快(因“轩辕号”本身已在太阳系边缘,相对地球已有轻微时间膨胀)。
这意味着,当先遣队的侦察任务进行了一天(按他们的时间),对于在“望舒”站等待的“轩辕号”同事来说,已经焦急地等待了十天。而对于地球指挥中心,则已经过去了更久。
五、孤绝的远征
更糟糕的推测接踵而至:如果虫洞两端的时间流速差是固定的,那么先遣队每一次与后方的通讯,都会带着巨大的时间戳差异。他们的“实时”报告,对后方来说已是“过去”的消息。后方发出的指令,到达先遣队时,可能已经基于过时的情报。
先遣队仿佛进入了一个时间的孤岛。他们的每一次冒险,后方都无法实时感知和指导。他们可能瞬间陷入危机,而求救信号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延迟才能传回。
“窥镜”行动,从一次可控的侦察,瞬间变成了一场与时间和信息脱节的、极度危险的孤军深入。
“轩辕号”舰桥上,林星宇舰长看着屏幕上那代表先遣队的、信号微弱且带着巨大延迟的光点,面色凝重。他们能成功返回吗?返回时,外面的世界已经过去了多久?他们带回来的,将是怎样的消息?
时空的涟漪,不仅扭曲了空间,更撕裂了时间的同步性。远征军的深空之旅,从此蒙上了一层更为诡异和不确定的阴影。他们不仅要面对空间的广袤,还要面对时间相对性的残酷玩笑。
喜欢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南天门计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