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岭的硝烟散去,留给林峰的除了短暂的喘息,还有更深的疲惫与思索。强行催动那残破“系统”的后遗症,远比预想的更严重。接连数日,他都感到精神萎靡,思考问题时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注意力难以集中。这让他清晰地认识到,依赖战场胜利和直接杀伤获取“斗争能量”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伴随着巨大的个人风险,绝非长久之计。
五月的赣南,进入了雨季。连绵的阴雨使得山路泥泞难行,敌军的“梳篦清剿”也因天气缘故稍显缓和,但根据地的困境并未缓解。物资依旧匮乏,药品短缺导致非战斗减员增加,士气在长期的消耗和压抑中缓慢滑落。
林峰强忍着精神上的不适,与赵永贵、周克明等人反复商讨对策。
“敌人的堡垒和清剿战术,确实给我们造成了极大困难。”赵永贵眉头紧锁,“但根子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和群众的联系,在某些区域被敌人硬生生切断了。群众不敢接近我们,我们得不到情报和补给,就成了无根的浮萍。”
周克明点头附和:“政委说得对。军事上我们暂时难以打开局面,必须从政治上、从群众工作上寻找突破口。只要能重新把群众发动起来,我们就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兵源。”
听着他们的讨论,林峰脑海中那残破的系统似乎又有了微弱的反应,一段极其模糊的信息碎片闪过:
【…检测到…关键环境变量:‘组织凝聚力’、‘群众支持度’…与‘生存韧性’、‘发展潜力’正相关…】
【…推测…‘斗争能量’…来源…可能存在…非直接军事路径…关联…‘信念’、‘希望’…等…非物质因素…】
这模糊的提示,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林峰思维的迷雾!一直以来,他都将“斗争能量”狭隘地理解为了战场上的胜负和杀伤。但如果…如果这能量不仅仅来源于毁灭,更来源于“建设”和“凝聚”呢?如果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同样能产生某种形式的“能量”呢?
这个想法让他精神一振,连带着头脑的昏沉都似乎减轻了几分。
一个全新的、超越单纯军事对抗的计划,在林峰心中逐渐成型。他将其命名为“种子”计划。
“同志们,”在一次核心会议上,林峰阐述了他的构想,“敌人想用刀枪和堡垒把我们和群众分开,我们就偏要像种子一样,更深地扎进群众这片土壤里!军事上,我们暂时转为彻底的防御和隐蔽,保存力量。但政治上,我们要发起一场全面的、深入基层的群众工作‘反攻’!”
1. 精干工作队:从部队和地方党组织中抽调最坚定、最善于联系群众的骨干,组成精干的工作队,分散潜入各个村庄,甚至是敌人控制相对严密的“白点”村。
2. 解决实际困难:工作队的任务不是空洞宣传,而是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帮助春耕生产,秘密提供少量食盐药品,惩治为群众所痛恨的土豪劣绅和反动保甲长。
3. 重建地下组织:恢复和建立秘密的农会、赤卫队小组、儿童团,哪怕只有三五个人,也要把组织的根须延伸下去。
4. 灵活斗争:指导群众采取“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斗争方式,如拖延交粮、谎报情况、暗中破坏敌人设施等。
“我们要让群众知道,红军没有走,党还在关心他们!只要我们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敌人就永远无法真正占领这里!”林峰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种子”计划在极其隐秘的状态下启动。一个个精干的工作组,如同涓涓细流,渗入干涸的土地。他们不再穿着显眼的军装,而是化装成樵夫、货郎、逃荒的农民。他们带去的不再是枪炮,而是帮助乡亲抢收庄稼的力气,是治疗孩童疾病的土方,是深夜油灯下低声传递的、关于红军胜利和未来希望的消息。
过程异常艰难,充满了危险。有的工作组被敌人发现,英勇牺牲。但更多的工作组,如同真正的种子,在看似板结的土壤中顽强地存活下来,并开始生根发芽。一些村庄悄悄恢复了与红军的联系,送来了珍贵的情报和少量的粮食;一些原本对红军观望的群众,开始主动为工作组打掩护;甚至个别被迫为敌人办事的保甲长,也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峰密切地关注着“种子”计划的进展。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一个个“白点村”被渗透,随着群众脸上重新露出希望,随着根据地的凝聚力在无声中缓慢恢复,他脑海中那残破的系统,似乎也发生了一些极其微妙的变化。
虽然不再有明确的提示音,但他能感觉到,一种不同于战场杀伐带来的、更加温和却似乎更为绵长的“能量”,正在一丝丝、一缕缕地汇聚而来。这种能量涌入时,不再伴随精神的刺痛和透支感,反而像清泉滋润干涸的土地,让他因过度使用能力而受损的精神,得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抚慰和恢复。
【…检测到…非标准‘斗争能量’注入…性质判定:…信念共鸣…希望汇聚…组织强化…】
【…能量品质:…稳定…持续…低强度…】
【…系统基础稳定性…缓慢提升…部分底层损伤…进入极低速修复序列…】
【…警告…总量依旧远低于安全阈值…高负荷功能仍受限…】
断断续续的感应再次确认了他的猜想!民心所向,希望所聚,组织强化…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竟然真的能转化为支撑系统存在的“能量”!这是一条全新的、更安全、也更具有可持续性的道路!
敌军的清剿仍在继续,枪炮声并未远离。但林峰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仅仅焦虑于下一场战斗的胜负,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种子”计划的指导和根据地的巩固建设中。他相信,只要根须足够深广,哪怕地面的枝叶暂时被风雨摧折,春天来临之时,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五月的雨,渐渐停歇。阳光刺破云层,照耀着赣南湿漉漉的群山。林峰站在指挥部门前,望着远处山坳里正在重新升起炊烟的村庄,深深地吸了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自然的气息,更有那从四面八方、从无数朴实心田中悄然汇聚而来的、微弱却坚韧的“力量”。
这条路,或许更漫长,更艰难,但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他与他的红五纵,正在以一种更深刻的方式,与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而这,或许才是打破当前铁壁合围,最终赢得胜利的,最根本的“源”量。
喜欢风起赣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风起赣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