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伊啊,炒股不是赌大小。
有时候,能严格控制住亏损,保住本金,等待确定性更高的机会,本身就是一种盈利。”
老分析师人不错,分享了一些心得。
这些话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伊毅,他隐隐抓住了什么。
新的一周开始,伊毅带着周末的思考,再次投入实战。
他依旧坚持分散策略,但将总投入资金从20万提升到了30万。
更重要的是,他决定增加持股数量,从十支扩大到二十支,每支股票投入的资金相应减少到1.5万元左右。
这个决定立刻引来了关注。
午餐时间,在投资部的小餐厅里,牧歌“恰好”和几个同事坐在伊毅邻桌,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伊毅和周围几桌人听见:
“哎呀,现在市场机会这么多,就得集中火力,抓住主线龙头,才能赚大钱嘛。
分散投资?那是机构大资金为了规避流动性风险才用的策略。
我们这点小资金也学人家搞分散,买上一二十支股票,精力分散不说,就算有一两支涨得好,平均下来收益率也低得可怜啊。
简直就是扬汤止沸,不得要领。”
旁边立即有同事捧哏,语气带着明显的优越感和一丝嘲讽:
“看来有些新人啊,光是胆子大敢实盘没用,还得加强学习,理解市场的本质才行,公司给的额度,可不是用来买理财产品的。”
几个跟着牧歌的同事发出低低的哄笑声,赵明在一旁有点尴尬,没敢接话。
伊毅面无表情地吃着饭,仿佛根本没听见,他知道,这是牧歌在故意打击他的信心,扰乱他的节奏,他越是反应激烈,对方就越得意。
下午,伊毅果然按照计划,开始筛选股票,执行买入二十支股票的策略。
他筛选的标准极其严苛,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市盈率不能过高,近期振幅不能太大,主营业务清晰稳定,最好是那种几个月都难有一条重磅新闻的“闷葫芦”型股票。
就在他完成买入一揽子股票时,内线电话响了,总监刘明远叫他去办公室。
“伊毅啊,”刘明远手指敲着桌面,看着屏幕上伊毅那密密麻麻的持仓模拟图,眉头拧成了疙瘩,
“我听牧歌说了你的操作思路?买二十支股票?还都是这些……‘稳重’得过分的?”
他尽量让语气缓和些: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我给你亏损额度,是让你去尝试、去试错、去抓住机会的,不是让你用最保守的方式把这额度‘浪费’掉。
市场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你这样过度分散,确实如牧歌所说,效率太低了。
哪怕亏,也要亏得有价值,明白吗?要敢于出击!”
伊毅沉默了几秒,抬起头,眼神平静却坚定:
“刘总,我明白您的意思。
但我认为现阶段,对我来说,控制风险、理解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比追求短期收益率更重要,请您再给我一点时间,给我学习的机会。”
刘明远看着他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有点恼火,又有点无奈,最终挥挥手:
“行吧行吧,反正额度给你了,你自己把握。
但是伊毅,别忘了你来投资部的目的,不是来当保管员的!”
“是,谢谢刘总。”
伊毅微微鞠躬,退出了办公室。
然而,压力并未结束。
晚上回到牧家别墅,饭桌上,牧玉兰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
“伊毅,听说你今天在投资部,买了二十多支股票?小歌说你这操作……太保守了,不像个年轻人。
我们牧家的人,做事要有魄力一点。”
显然,牧歌已经提前打了“小报告”。
伊毅放下筷子,认真回答道:
“大小姐,我刚接触真实投资,很多地方还在摸索,我觉得一开始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先保证不犯大错,再求进步。”
牧玉兰蹙了蹙眉,语气淡了些,话语间的敲打意味不言而喻。:
“嗯,你自己有数就好,但别忘了,牧家不养闲人,也不养庸人。”
面对来自上司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他骨子里的倔强和谨慎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他坚信自己没有错!
顶住压力,伊毅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他的账户里,二十支股票齐齐整整,每天的波动就像一条近乎水平的直线。
他不再每天盯着盘中的涨跌起伏,而是将更多精力用于复盘和总结。他详细记录每一支股票的每日收盘价,计算每日盈亏比例。
转折发生在第三天下午收盘后。当他照例计算当日每支股票的盈亏情况时,发现二十支股票中,有十一支实现了上涨,虽然涨幅大多微不足道,在0.5%到1.5%之间。
但其中有九支股票的涨幅,恰好超过了1%!
第四天开盘卖出后,他的【金融】技能熟练度再次增涨。
【金融:基础:35\/100】
一次性增加了9点熟练度!
接下来的日子,伊毅的目标变得极其明确:
不再是追求总体收益率有多高,而是尽可能地增加“单日盈利超过1%”的股票数量!
他继续坚持分散投资策略,甚至更加精益求精地筛选那些基本面极其稳定、短期内有轻微利好或技术面呈现小幅攀升态势的股票。
他不在乎它们涨得慢,只在乎它们能否“稳定地”迈过那“1%”的门槛。
他的账户总体收益率依然不高,甚至有些日子还会因为部分股票的小幅下跌而整体微亏,但在伊毅的感知里,他的进步一日千里!
【金融:基础:41\/100... 53\/100... 67\/100...】
随着熟练度的不断提升,伊毅感觉自己对之前死记硬背的那些枯燥知识理解得更深了。
图表上的线条和数字仿佛活了过来,能传递出更多的信息,他对市场情绪的感知,对买卖时机的微妙把握,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他甚至开始能隐约预判哪些股票更有可能在次日达成“1%”的小目标。
为了不引起牧歌和刘明远过度的关注,伊毅开始有意控制盈利股票的数量。
他不再每天尽可能多的股票盈利超过1%,而是将每日盈利超过1%的股票数量,稳定地控制在十到十二支左右。
这样,他的总体收益率看起来依旧“平平无奇”,甚至显得有些“效率低下”。
在周围人看来,伊毅的投资风格越发显得“古怪”和“保守”。
牧歌时不时还会阴阳几句“撒胡椒面大师”、“牧氏稳健第一人”。
刘明远看他每周交出的成绩单,那可怜的收益率,也只是摇摇头,不再多说什么,只要不超出亏损额度,他也懒得多管。
只有伊毅自己知道,在水面之下,他的【金融】技能熟练度,正朝着100点的初级关口,稳步、快速地迈进。
他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积累着经验,等待着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喜欢赘婿也抢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赘婿也抢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